图片来自网络
原标题:森林覆盖率连续40年保持全国第一,清新福建交出又一张绿色答卷。绿色事业再出发,新春伊始,福建林业提出新的“绿色目标”——
八闽绿起来,还要美起来
最新公布的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福建森林覆盖率66.8%,连续40年保持全国第一。
这是清新福建交上的又一张绿色答卷。作为生态“优等生”,新的一年,福建林业提出了更大的“绿色目标”:要不折不扣地完成2019年590万亩的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任务,确保森林面积不减少、森林覆盖率不降低,进一步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强林木良种和乡土阔叶树种苗木供应,强化森林抚育、封育,优化树种与林分结构,让福建之绿有数量,更有质量。
八闽大地不仅要绿起来,还要美起来。
“我们坚持山上山下、城市乡村、山区沿海、绿化美化统筹推进,组织实施百城千村、百园千道、百区千带等‘三个百千’绿化美化工程。”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描绘了一幅生态与民生互馈的绿色图景:至2022年,建成森林城市(含重点城镇)100个,打造森林村庄1000个;提升改造100个森林公园,修建1000公里森林步道;建成珍贵树种造林示范区100个,建设沿江、沿路、沿海、环城“三沿一环”森林质量提升景观带1000公里,为市民提供休闲、旅游、康养的新去处,让民众更好地共享林业生态福祉。
植绿一马当先,护绿行稳致远。2019年,我省将开展松材线虫病除治“冬春攻坚”行动,有效遏制松材线虫病疫情快速扩散蔓延,努力实现疫区数量不增加、受灾面积不扩大;继续毫不松懈抓好森林防灭火工作,“宁可抓重、绝不抓漏,宁可十次防空,不可一次放松”;依法强化森林、湿地、草原等林业资源和各类重要自然保护地监管,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的落实;依法治林永远在路上,古树名木保护等相关立法呼之欲出,《福建省沿海防护林条例》修改正在推进……
八闽青山也孕育出福建的创新力。
一场“从山下到山上”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激发和解放了林业生产力,富裕了千万林农,成就了绿水青山。多年来,福建林改不断深化。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助推林业现代化;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有效破解了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采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三明“福林贷”、龙岩“惠林卡”等林业金融创新经验向全国推广;国有林场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股权共有、经营共管、资本共享、收益共盈的混合所有制“四共一体”集体林生产经营机制有新突破;森林生态银行被寄予厚望……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深化林改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省林业局负责人表示,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背景下,福建林改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分山到户后,如何有效解决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问题;如何解决林农资金需求与贷款难问题,如何放活商品林经营确保林农收益权问题等。“这亟须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来加以解决,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真正让改革释放强大的动力,增添发展新动能,更好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新的一年,福建将加快培育数量更多、规模更大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全省新增林业专业合作社200个、股份合作(家庭)林场100个以上,累计5500家;加大“福林贷”“惠林卡”等普惠制金融产品推广力度,新建林权收储机构2家,累计49家,继续探索森林“生态银行”创建工作,完善提升林业投融资平台;新增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面积5万亩以上……
守着好生态,不能过穷日子。既要生态美,也要百姓富。2018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904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林竹、花卉苗木、森林旅游三大产业保持较快增长,产值分别为3572亿元、738亿元、950亿元。与此同时,林下经济方兴未艾,在脱贫攻坚中立下汗马功劳。“我省林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资源利用水平还不高。”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从产业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方面入手,重点扶持林竹、花卉苗木、森林旅游等三个千亿绿色富民产业发展,并把林下经济作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巩固林改成果的重要举措。
未来,福建将通过项目带动、龙头带动、品牌带动,以及强化科技创新等措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实施“互联网+林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更好地把森林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努力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为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