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黔江区黄溪镇以美丽乡村和文明村镇建设为主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风民风、人居环境和文化生活美起来。
抓产业发展让腰包“鼓起来”
黄溪镇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坚持“1333”发展思路,即以乡村振兴为统揽,建成黔西北中心镇,实现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产二产三产“三产融合”,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继续夯实传统产业发展基础。在稳定粮食增收的基础上,巩固发展畜牧、蚕桑等传统产业。及时贯彻落实全国、市、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会议精神,成立非洲猪瘟临时检查点,全年完成生猪免疫19815头,消毒圈舍7845间。全年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完成新建桑园700亩,有效管理稳产高产桑园3750亩,建室外养蚕大棚103个,配套推广纸板方格簇206套,培育养蚕农户598户,扶持养蚕产茧大户70户,养蚕4110张,产茧3273担,产值达650余万元,较上年净增603担,增幅达23%,产茧总量排全区第六位。
不断延伸特色产业发展链条。以新民村榨菜初加工基地为依托,在镇域范围内发展榨菜5000亩,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瞄准粮经结构比目标,发展丑柑1000亩,花椒1000亩,猕猴桃1000亩,高山核桃1000亩,稳妥推进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做优做强黄溪特色品牌,加快打造1家年产值在2000万以上的规上企业。
着力探索立体农业发展模式。深入推进丑柑园区、高山核桃园区农综项目施工建设,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探索智慧农业模式,突出精细化管理,建成以丑柑为主题的“主题田园综合体”。立足塘河村产业振兴示范点,大力实施“亩产万元立体农业行动”,推广“桑+菜+粮”“果+菜+粮”“桑+鸡+粮”等立体农业模式,把握时间差,科学套种,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
抓生态文明让环境“靓起来”
黄溪镇始终坚持“不搞大开发,齐抓大保护”的原则,持续净化生态环境,着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切实推动“两城同创”成果延伸到村到户。
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严格落实“河长”巡河、管河、治河责任,建成“镇、村两级河长+河道保洁员”的巡护管理体系,依照网格化管理思路实行分片、分段负责制,“无缝”承包辖区河段,扎实抓好镇内19条河流的保护工作。制作永久性河长制宣传标语3幅,安装河长制公示牌19块,落实河道保洁员21名。全面启动镇村河长APP巡河系统,坚持常态化巡河制度,全年巡河记录达169次。
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严格限额采伐管理,狠抓森林防火,落实集体护林员11名,生态护林员40名,全面完成5.4万亩天然林的管护任务,实施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1000亩,全镇森林覆盖率达69.73%。全面除治清理死亡松木,对辖区内的森林资源进行全面普查,顺利通过国家、市、区对松材线虫病除治及防控工作检查验收。全年未接报一起火警,辖区内无森林火灾发生。
常态化抓好坏境卫生整治。利用世界地球日、环境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广泛宣传,开展环境卫生大型集中整治2次,在各村(居)公路沿线、人口相对集中居住院落悬挂横幅24幅、制作环保宣传专栏7块,持续提升群众保洁意识。落实环卫工9名对集镇卫生实行全天候保洁,全面整治集镇街面和背街小巷。认真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工作,完成2个集中饮用水源地隔离防护栏安装和老填埋场的清理,对二级扩繁场治污治理设施进行改造。投入资金3.6万元,完成垃圾中转站改造升级。顺利通过国家、市级对垃圾治理工作验收,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并获得“市级卫生镇”称号。
抓乡风文明让风气“净下来”
黄溪镇修订村规民约,将护渔生态文明、移风易俗列入村规民约,倡导红白喜事划定合理标准和规模。党员干部带头,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小办或不办、“恶俗”陋习禁办,反对铺张浪费、攀比炫富、封建迷信和黄赌毒。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广泛开展乡风评议,用乡贤引领、民间舆论、群众评价的力量,褒扬社会新风,批评不良现象;开展治理“整酒”专项行动,建立群众有奖投诉举报机制,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大力曝光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负面典型,发现一起治理一起。开展封建迷信专项治理行动,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反对愚昧,做到不酗酒、不滋事,不涉黄、不赌博,不吸毒,不参加“**功”等邪教。
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活动,美化乡村环境,根治农村“脏乱差”,大力普及个人卫生健康常识,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健康生活理念;以评选“最美黔江人”为总领,广泛开展“文明工匠”“德馨乡贤”“黔江好人”“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最美家庭”“最美教师”“十星级文明户”等典型培树评选活动,深入实施“好家风好家训”评选展示活动。
通过弘扬榜样模范正能量,激发人们学模范、争先进的热潮,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乡风文明社会氛围。充分发挥新乡贤、好人、道德模范在建设乡村、改善民生、谋利桑梓、传承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聘请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深受民众尊重的贤达、贤德人士为乡贤参加村集体议事。
此外,积极引导乡贤参加村集体议事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工作,进一步传承乡风文明,引领文明风尚,遏制低俗恶俗之风,立村规民约、传家风家训;进一步助推家乡发展,充分利用乡贤自身的优势和力量,为家乡经济发展带来新技术和新观念,反哺桑梓、造福乡邻;进一步构建和谐乡邻,充分发挥乡贤在矛盾化解、民情联络等方面的作用,及时妥善地处理基层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达到“贤因村而聚、村因贤而名”的工作目标。
(通讯员李胜邓建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