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铜梁社会各界热议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9-01-29 22:05:04  来源:铜梁网

1月27日,重庆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市人民大礼堂隆重开幕。我区社会各界对会议的召开热切关注,市长唐良智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引起我区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特别是报告中提到的即将启动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四期项目,开工璧山至铜梁线,这一事关铜梁未来发展的内容更是让大家振奋不已。

得知市政府的这一部署后,大家都非常高兴,纷纷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大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相信铜梁会发展得更好。

同时,大家认为,要用实际行动支持璧铜线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帮助解决好施工前的各种问题,为顺利开工创造良好条件。

“璧铜线城市轨道交通建成后,铜梁将与重庆主城区联系更加紧密,能更好地融入主城,从而大力推动铜梁城市发展,迎来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区交通局办公室负责人张强说,铜梁目前出行主要依靠高速公路。境内高速公路有渝遂高速、渝蓉高速、三环高速,正在建设渝遂高速扩能一期,规划建设铜安乐高速。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璧铜线城市轨道交通即将开工建设让人振奋,轨道交通正向铜梁人民走来。目前,璧铜线城市轨道交通上位规划已纳入《成渝城市九城际铁路网规划》,是“5骨架18辅助”中的重要“一辅”。

张强介绍,根据规划,璧铜线城市轨道交通起于在建的轨道1号线尖璧段和规划轨道快线27线终点璧山站,止于铜梁区金龙站,采用市域快线车辆,是铜梁快速融入主城区的便捷通道,也是重庆市“三铁融合”示范线。该线路沿渝遂高速敷设,在铜梁境内依次设蒲吕站、铜梁站、金龙站。璧铜线城市轨道交通建成后,将填补铜梁轨道交通的空白,进一步完善铜梁的交通体系。

东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新全告诉记者,建设璧铜线城市轨道交通,是铜梁的一件大事。东城街道是铜梁工业的集聚区,也是铜梁商业的核心区。轨道交通建成后,将积极推动促进东城街道工商业快速高质量发展。

“唐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将建设璧铜线城市轨道交通。这是市委、市政府关心铜梁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给铜梁人民群众办的一件好事实事。我们由衷感到高兴。”二坪镇镇长孔庆明说。

“市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是过去一年工作的成绩单,也是2019年的工作清单。”落户铜梁高新区的企业重庆精鸿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新年在收看了市长唐良智所作的市政府工作报告后表示,过去一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狠抓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巨大成绩。新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重庆必将取得更大成绩,铜梁经济社会也必将实现高质量发展。

“市政府工作报告说要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其中明确指出‘开工璧山至铜梁线’。这标志着璧铜线今年将正式启动,铜梁也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刘新年表示,璧铜线城市轨道交通将有效提升铜梁的区位优势,吸引更多资源和人员向铜梁集聚,带动铜梁进一步发展。精鸿益科技也将紧抓机遇,推动公司不断实现高质量新发展,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

普通的市民也十分关注铜梁的发展。22岁的铜梁市民张女士在重庆上班,她对市长唐良智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开工建设璧山至铜梁城市轨道交通表示由衷地高兴:“我在主城工作,父母住在铜梁,放假回家陪父母乘坐汽车不是很方便。璧山至铜梁的城市轨道交通开通后,铜梁和主城往来就更方便了,铜梁交通将因此‘迈进一大步’。城市轨道交通开通还能带动铜梁旅游业发展,提升铜梁的经济文化水平,是真正惠及民生的大好事。”

家住蒲吕街道新联村11社的陈立是一名返乡农民工。30多年来,他先后在西藏、广东、深圳等地打工,一直在外漂泊。“我一直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在新闻中了解到璧山到铜梁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写入了市政府工作报告,并且今年就要启动,铜梁期盼了多年的轨道交通即将成为现实。作为一名普通的铜梁人,我非常激动。”陈立满怀喜悦地说,近些年来,铜梁工业、城市和农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轨道交通建成将大大提升铜梁的区位优势和城市地位,大力推动铜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外面打工,心头始终感觉是飘起的,始终放不下家乡。”陈立说,家乡现在在搞“把老乡留在老家”活动,他打算在铜梁找一个工作,不再外出打工。他还打算利用闲时把农村老家的土地“打整”出来,种上优质果树,准备搭乘铜梁城市轨道交通的东风,让土地生个大“金蛋”。他相信,随着铜梁的交通环境有了质的提升,重庆主城和周边区县一定会有很多人涌到铜梁来工作、旅游。
(记者 赵武强 杨雪梅 龙贻鑫 谢凤 陈文龙)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