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年伊始,中国农资行业精准扶贫“双百行动计划”大型公益活动再启新篇,倍丰农资集团为中国农资行业精准扶贫“双百行动计划”大型公益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一枚珍贵的样本。
黑龙江省,木兰县。
一场瑞雪过后,倍丰金秋粮食贸易有限公司的收储区,一座座沉甸甸的粮堆如玉砌的雪山,映照出五棵树村村民脱贫致富的希望与决心。
在倍丰金秋公司的办公楼里,记者见到了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驻木兰县吉兴乡五棵树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黑龙江倍丰农资集团党委书记周国全。2017年6月至今,正是在他的带领下,五棵树这个昔日的省级贫困村一步一步脱胎换骨,不仅提前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还凭借“龙头企业+产业扶贫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和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及“七位一体”综合服务体系,成为辐射引领县域扶贫工作的一只“领头羊”。
抓住产业扶贫“牛鼻子”
五棵树村位于木兰县城北7公里处,有6个自然屯509户共2162人。全村耕地面积约2.1万亩,其中90%都是旱田,主要作物为玉米、大豆。由于地处丘陵地带,该村的土地瘠薄易干旱,农作物产量低,农业生产效益较低,农民收入低且来源单一。
“工作队进驻之前,五棵树是典型的‘空壳村’,村里没有任何产业项目,村集体也是一穷二白。”周国全介绍,“村里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共169人,除了产业基础异常薄弱之外,村民致贫的主要原因包括因病、因残和丧失劳动能力。”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只有在关键处发力,才能抽丝剥茧,事半功倍。五棵树村脱贫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打造出符合实际,且具有持续“造血”功能的产业。在工作队驻村之初,为了牢牢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周国全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带领队员深入走访调研,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方针制定扶贫方案;另一方面积极奔走,争取到倍丰农资集团、惠丰农牧公司、惠丰金源电商公司等省供销社所属企业在产业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产业扶贫一定要因地制宜,否则,上马的项目就会‘水土不服’,既起不到扶贫的效果,又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周国全表示,“经过反复的调研,我们认为,五棵树村的产业基础仍是种植业。工作队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助贫困户种好粮、卖好粮。”
针对五棵树村土壤贫瘠、种植技术落后、土地分散等问题,工作队从调优种植结构、规模化种植入手,启动了高产示范种植项目。2018年春耕期间,工作队协调倍丰农资集团的农化技术人员,向农民推广稻花香7号水稻、东农豆252大豆、德美亚3号玉米等优质种子,落实了2000亩红小豆订单种植项目,并提供种肥药和全程技术指导。通过对比测产,示范田玉米亩产达到2413斤(带棒),亩增产613斤,亩增收282元;示范田大豆亩产450斤,亩增产90斤,亩增收207元;示范田水稻亩产1030斤,亩收入1699元,比普通长粒水稻亩增收290元,示范效果显著,得到农户的普遍认可。
五棵树村李凤屯农民吕美库,为人忠厚老实,是村里种粮的一把好手。但他只懂种粮,却不懂卖粮,经常被粮贩子坑骗,种出的好粮往往卖不上好价。事实上,吕美库的困惑也是五棵树村及周边村民遇到的普遍性问题。为此,工作队从倍丰农资集团引进投资,打造6万吨级粮食收储烘干加工销售产业扶贫基地,并注册成立了木兰县倍丰金秋粮食贸易有限公司。据周国全介绍,该项目一期工程累计投资1847万,已于2017年11月末建成2.5万吨粮食仓储库、日烘干500吨粮食的烘干系统、1300平方米综合楼及配套设施,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运营、当年见效。
截至目前,倍丰金秋公司累计以高于市场价1分钱/斤的价格,收购农户水稻1万多吨、玉米5000吨,有效缓解了当地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工作队还引进资金,成立了农机合作社扶贫项目,通过开展代耕代种,吸收贫困户入社,每年为贫困户提供不少于2000元的分红。此外,通过引进肉牛养殖项目、豆制品加工项目,参与木兰县电商扶贫项目等多元并举的方式,工作队帮助五棵树村盘活了闲置资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为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了解,待所有项目正常运营后,村集体预计每年获得收入30多万元,贫困户每年获得的扶贫产业收益将达到6000元以上。
做好县域扶贫“领头羊”
对于五棵树村贫困户周仲良来说,2018年开春时的遭遇令他记忆犹新。由于缺乏相关的农化知识,周仲良将适用于大豆的农药误打到自家的10余亩玉米地里,结果导致大面积死苗。得知此事后,周国全立即带领工作队员和农化专家实地了解情况,并免费为周仲良提供了科学的复产方案和补苗服务。待到玉米收获时,工作队又以每斤高出市场价2分钱的价格收购了周仲良承包的30余亩玉米,帮助他增收4万余元。
谈到此事时,年近耄耋的周仲良激动地告诉记者:“多亏了周书记,不然我们家肯定雪上加霜。工作队来了以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不仅有人教我们怎么种地,种好了还能卖上好价,真是太感谢了!”在五棵树村,乃至木兰县,周仲良的肺腑之言,道出了不少贫困户的心声。
省供销社扶贫工作队的做法不仅得到了百姓的赞誉,也得到了木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认可。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队以省供销社产业扶贫基地为依托,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导作用,为全县农民提供粮食仓储、加工、销售和农资、农技、金融、电商“七位一体”服务,推动当地农业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起到了“扶一村带全县”的良好效果,成为县域扶贫的“领头羊”。
据了解,工作队协调倍丰金秋公司牵头领办了倍裕农作物种植合作社,全县8个乡镇1827户贫困户入社。县政府将扶贫贷款投入合作社,由合作社与倍丰金秋公司共同运营,按照年6%收益率为贫困户分红,每年每户分得收益金1000元-3000元不等,为贫困户如期脱贫提供了可靠保障。目前,全县贫困户已取得分红246万。
啃下扶志这块“硬骨头”
扶贫不仅要有“工匠”精神,补齐贫困村的产业短板;还要下一番“绣花”功夫,补齐贫困户的精神短板。对此,周国全深有感触地说:“都说扶贫先扶志,这话一点不假。在扶贫过程中,我发现了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部分贫困户甘当‘闲汉’,因懒致贫;二是部分非贫困户有攀比心理,为了吃补贴,争当贫困户。”
针对因懒致贫的现象,周国全在说服教育的同时,还通过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颁发脱贫奖励等方式积极培育这类贫困户的荣誉意识,引导他们参与劳动。在周国全的不懈努力下,五棵树村勤劳致富的氛围日渐浓厚,村里的“闲汉”越来越少,一些人为了提高收入,开始外出务工,并实现了每月3500元-7000元不等的增收。
在周国全的眼中,脱贫不是终点,而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作为第一书记,他深刻地认识到,只扶好贫困户的志气还不够,还要兼顾公平,让非贫困户也能享受到产业扶贫的红利,只有这样,才能使脱贫与致富无缝衔接,最终实现全村人的共同富裕。
对于部分非贫困户的不平衡心理,周国全一方面走村串户,摆道理、讲政策,打消村民的疑虑;另一方面积极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帮助村民解决纠纷、谋划职业、危房改造、安装路灯、打深水井、修建休闲广场、免费测土配方、协调免费体检等。
“你家窗户坏了的事我知道了,马上就派人去给你修。”就在记者采访的间隙,周国全还在通过电话帮助村民解决问题。凭着对农村和扶贫工作的真诚与热情,周国全最终啃下了村民扶志这块难啃的“硬骨头”,赢得了五棵树村贫困户和普通村民的一致好评。2018年6月,他被黑龙江省委组织部、扶贫办评为“全省优秀驻村干部”。
扶贫没有捷径,唯有求真务实,才能真正帮助贫困户真脱贫、不返贫。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周国全和他的队员们,用思考与行动,为祖国的扶贫事业奉上了一份珍贵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