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海
邹远珍
姚乂华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扎实开展“枫桥经验”重庆实践十项行动,加快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1月28日,奉节代表团在审议报告时,谈到了奉节全面探索推广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农技随访“四访”机制的情况。该县正在全面实施的“四访”,聚焦民生难点、痛点,解决群众所忧所盼,真正做实了服务基层的“绣花功夫”,为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打下了基础。
建立“四访”机制,就是要解决群众见不到干部、有事找不到组织、政策找不到公平、监督找不到平台等问题
“前些年,我们在基层调研时发现,不少基层群众对政府有怨气,使得危房改造等不少利国利民的工作推进落实难。”市人大代表、奉节县委书记杨树海说,以前收农业税的时候,干部天天和农民打交道,那时,农民是“掏钱”。而现在,是政府给农民“发钱”,但干部群众之间的关系反而不够融洽了。
杨树海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在于干部和群众走动少了、交流少了、相互了解少了,干群间没有打成一片,没有建立起“骨肉相连”的信任感。因此,建立干群互信机制,是奉节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为切实解决群众见不到干部、有事找不到组织、政策找不到公平、监督找不到平台等问题,2016年,奉节县开始探索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农技随访“四访”机制。
“别看只是一个探访,却是摸清基层情况、融洽干群关系、恢复干群互信的重要途径。”杨树海说。
首先,“四访”的主体是干部、教师、医生和农技人员,他们所涉及的政策、教育、医疗、农业生产都是群众最最关心的事。
其次,“四访”不是一个短期活动,而是一项常态化机制,要求经常到群众中间去。在干部走访方面,领导干部是带头走访,帮扶责任人是定期走访,网格管理员则是常态走访。目前,奉节县8000余名县、乡领导干部,已走访群众24.72万户、74.05万人,实现了“干部进村入户、户户必见干部”。
在教师家访方面,全县8130名教师利用下班、双休日等时间,对学生逐一进行家访,在学生家庭密集的院坝、楼栋等地,召开“院坝家长会”“楼栋家长会”,宣传教育政策、倾听家长意见、商讨问题解决方案。
在医生巡访方面,大力开展三级“家医”巡访服务,家庭签约医生定期问诊,乡镇医生集中义诊,村级医生及时送诊,解决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医疗方面的顾虑。
在农技随访方面,围绕县域主导产业,组织农业领域人才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技术服务,采取专家包片、特派员定点、技术员分线等方式,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解决群众生产方面的难题。
“通过‘四访’,干部与群众相互走动多了,群众所忧所盼的问题有了答复甚至得到了解决,时间一长,大家就相互了解了,信任感也就强了。”杨树海说,依托“四访”,目前奉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快速完善,已建立起“23188”户情大数据系统,收录了全县近36万户家庭数据,为下一步帮助群众实现就业、就医,以及发展产业等精准施策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四访”做精做细做实了服务基层的“绣花功夫”
“‘四访’解决了诸多方面的问题,为我们乡深化脱贫攻坚成效打下了基础。”市人大代表、奉节平安乡党委书记邹远珍说。
平安乡是我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产业、基础设施等较为薄弱。一直以来,如何做好群众走访工作、真正摸清家底、实现精准脱贫,是平安乡面临的一个难题,而“四访”就解决了这个难题。
“首先,干部走访在思想上实现了扶志。”邹远珍说,平安乡通过坚持干部走访全覆盖,家家到,户户清,实现了对贫困群众的动态精准识别。同时,通过全面掌握家庭信息、制定帮扶措施、规划产业发展、协调落实政策、解决具体困难,找准了部分贫困户在思想上不愿脱贫的症结,干部们送政策、送服务,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使贫困户思想发生转变,重拾致富信心。
其次,教师家访从根子上实现了扶智。教师在家访过程中,把孤儿、单亲、留守等特殊学生家庭作为重点家访对象,采取举办关爱活动、微信视频联线等方式,关爱学生成长;对家长意见、建议相对集中的热点问题逐条进行分析、商讨解决方案,营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家校共育”氛围;对失明失聪等生活无法自理的孩子“送教上门”。通过这些工作,开辟出“第二课堂”,隔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第三,医生巡访,签约医生为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建立健康档案,送医送药上门,定期追踪治疗效果;乡镇医生利用群众会、赶场天等,免费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等服务;村级医生则常态化入户送诊,对群众小病小患及时送诊送药,实现了健康上扶弱。
第四,农技随访,产业上扶技。专家包片服务,每半年开展一次随访,护航乡镇特色产业发展;科技特派员包村定点,带资金、带信息、带项目、带技术到农业生产一线,手把手现场讲解、亲身示范指导、入户面授交流,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本土人才;农业技术员则实行包村联户,深入农业基地、田间地头,传技术、教方法,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水平。
“通过‘四访’做精做细做实了‘绣花功夫’,让群众真正有了脱贫的信心、能力和方向。”邹远珍说,自实施“四访”机制以来,平安乡群众的满意度由过去的不到80%,提高到如今的95%以上,形成了干群齐心、共奔小康的强大合力。
听民声解民忧,“四访”让干群走动多了、交流多了、相互了解多了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对‘四访’我有最深切的感受。”市人大代表、奉节红土乡峰岳村党支部书记姚乂华介绍,峰岳村海拔较高,是红土乡交通最落后的村,一直以来,当地党委政府都想方设法推动峰岳村的发展,成效却不明显。
“记得有一次,有个单位帮扶了峰岳村5万元,在召开村民大会后,大家一致决定将钱用于村公路的整修。”姚乂华说,没想到事情定下来后,不少村民看到整修工程没有立即进行,就认为村里“要么是贪污了,要么拿钱干自己的事去了”。事实上工程的实施还要进行招标、公示、签订合同、发包等众多环节。这让刚刚上任的姚乂华感到很委屈。
随着“四访”的开展,不仅村干部经常走村串户,乡镇领导也经常到农户家中了解民情、听取民意,甚至村民难得一见的县领导也不时来到群众中间,大家一起唠家常、谈发展。
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峰岳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明显,生态脆李、猕猴桃、水蜜桃、中药材等产业发展迅速,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等问题也得到逐步解决,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越来越高。
姚乂华说,对干部进村入户,群众从一开始的惊讶,到逐渐习惯,再到现在的尊重,干群关系更加紧密了,“四访”也让群众真正看到了干部为大家操的心、做的事。“现在有些群众还变得不好意思了,看到干部来了,就连忙说‘现在没什么困难了’。”姚乂华说。
(本栏图片由记者王翔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