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全域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巢湖样本

2019-01-23 11:19:42  来源:农民日报

本报记者杨丹丹邓保群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八百里巢湖,位于长江水系的下游,湖水主要靠地面径流补给,沿湖河流35条。提高入湖水质,让源源活水归湖,是安徽省合肥市多年来倾注心血干的大事。

站在巢湖岸边,只见湖面上烟波浩渺,水鸟翔集,渔帆点点,远处跌宕山峦,林木青翠。湖光山色,浑然一体,这一幅自然和谐的绝美画卷,直接证明了环巢湖综合治理的成效显著。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其他地区一样,巢湖市的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生活污水治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在解决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的基础上,治污工作也需要向乡村延伸。

巢湖市自2016年获评全国农村污水治理示范县(市)以来,将农村污水治理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即垃圾、污水和厕所的三大革命)等有机结合,高效推进、部门协同、强化保障、落实责任,努力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全域化治理、市场化运营目标。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巢湖市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卓有实效,如果说现在的巢湖俨然是一块水晶,那么周边的乡村就是将这块水晶串起来的挂链,秀雅大方。近日,记者深入此地乡村,近距离观察因生活污水治理带来的人居环境变化,求解“一处美”向“一片美”转型的全域化治理之道。

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化制定治理目标

在我国广大农村,相比于城市,排污管道、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加之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各类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一部分汇聚河道或渗入地下,造成农村整体水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村民的生活和健康。

走进柘皋镇汪桥集村,宽阔整洁的柏油路上标线清晰,路旁清净的溪水穿村而过,屋前院后的青菜翠绿欲滴,片石砌筑的围墙古朴自然。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惯常现象,在这里看不到丝毫痕迹。

在汪桥集村党总支书记杨帅指引下,记者来到村口的污水处理站。

“村里前两年就做了雨污分流设计,明渠将雨水导入池塘,污水走地下管道,经过三格式处理池后,进入污水主管网,再汇入这个微动力污水处理站集中净化,水质达标后,用于农田灌溉。各家的生活污水就是这样‘消失’的。”杨帅给记者解疑。

“不让一滴污水进入巢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巢湖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生说起这句话时很坚决。然而,村庄形态各异,空间分布零散,污染点多面广,如此高规格、严要求,应该如何布局?

巢湖市委、市政府结合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围绕“巢湖要治理,截污须先行;污水要收集,改水须改厕;雨污要分流,处理须合理;运行要常态,日常须管理;监管要规范,奖补须定明”的“五要五须五字诀”,加快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

随之,制定了《巢湖市市域农村生活污水专项规划》《巢湖市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全面治理工作方案》等文件,按城市、乡镇、中心村、自然村四级模式开展污水治理,明确2020年前市区和乡镇政府驻地全面建成污水处理厂,115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全面完成污水处理设施,所有自然村常住农户全面完成卫生改厕的目标,着力破解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的难题。

横向的布局敲定,纵向的贯彻落实则根据不同地域地形特点,采取5种污水处理模式。即乡镇政府驻地和环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范围内小集镇及村庄实行管网集中处理模式,美丽乡村中心村实行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模式,居住相对集中的村庄选择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模式,不能纳入污水管网的地方联户采取小型净化池处理模式,位置偏僻的单户采取户改厕模式。

“我们采取的这些模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简单照搬城市模式,无论是建设标准、技术路径和处理方式,都做到因村制宜、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否则,治污效果达不到,成本还特别高。”巢湖市住建局局长曹源跃说。

做实结合文章,一体化统筹治理举措

生态环境是一个复合系统,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避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五爪岗中心村为柘皋镇峏山村委会村部所在地,从去年成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后,很快就变了样。该村统筹推进修明渠、清淤泥、铺管道、改旱厕、硬化道路和美化房屋等各项举措,还进一步完善了健身广场、休闲广场、文化活动室等基础设施。目前,旅游民宿刚刚开张,以后还将打造拓展训练基地和大学生写生基地。

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屋舍掩映在绿树之间,宽敞的柏油路边的毛石景墙独具匠心,最显眼的是村中心的那口大池塘,轻风拂过,微波粼粼。水清、岸绿、景美,让人心旷神怡。

“我们的污水治理工作与其他各项整治措施同向发力、同频共进。”柘皋镇镇长刘磊介绍,镇里严格按照市委要求,将生活污水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水环境综合治理、乡镇污水集中处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全面改善村里人居环境,并将相关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改变群众的不良习惯,提升其卫生意识。

目前,全市先后建成1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达一级A的目标;全市93个中心村新建动力或微动力处理设施并配套污水管网,其中55个中心村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其余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

据安徽农业大学跟踪监测显示,自启动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建设区以来,示范区内肥料投入量减少30%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50%以上,地表水中的氨氮、总磷、总氮的指标均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技术上难度不大,最难的是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尤其在旱厕改造方面。”峏山村党总支书记秦增辉告诉记者,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村民习惯了在户外的旱厕“解决问题”,对于厕所进院入室,一时间接受不了,有时候要靠村民理事会,或者在外读书、务工的子女回家劝说,才能够把事情办成。

但是,当村民们体验了改造后的厕所的干净便利后,都大加赞赏。“老了,在外面上厕所不方便,家里的抽水马桶用习惯了,很好。而且,现在村子那么漂亮,旱厕也很影响美观。”83岁的村民温耀信高兴地说道。

在“峏山大舞台”的休闲广场旁边,宽敞洁净的公共厕所让人有些吃惊,而且,还配置了无害化处理设施。“干净卫生的公厕的存在意义非同小可,它不仅关乎群众健康,也为开展乡村旅游打下基础。”巢湖市农委主任李立胜说,“如果公厕的配套设施不好,对水体和周边环境的污染非常直接,也是传播疾病的隐患。实际上,90%的生活黑水都是来自厕所,所以,无论是旱厕还是公厕,都需要进行厕所革命。”

据了解,全市累计完成4.2万户农村卫生厕所、719座公厕改造。

整合多方资金,长效化稳固治理机制

全市上下“一盘棋”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并付诸实施,这无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钱从哪里来?

巢湖市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多方整合涉农资金并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累计9.6达亿元,它们分别来自:国开行环巢湖地区生态修复二期工程项目资金,中央预算内环保专项资金,亚行贷款项目-柘皋河烔炀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省市美丽乡村奖补资金,中央农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项目,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和中心河流治理重点县项目资金以及本级财政投入。

“有了比较充足的经费保障,各项工作才能长效开展,村民的接受度和满意度才会高。”据曹源跃介绍,新建一个普通规格的卫生厕所,其三格式化粪池和施工监理的费用均由政府出资,农民可选择自建或代建模式,达到政府验收标准后再每户奖补400元,平均下来,每户只需自掏600元就可建成一个达标的农厕。

黄麓镇昶方村地势北高南低,村子的每条巷子顺北至南而建,村中有九条大的巷道,雨水和山水顺着巷道滚滚流入村中大塘,犹如九条龙在戏水,当地百姓形象地称之为“九龙攒珠”。这是巢湖北岸先人治水的智慧结晶,使村落免受内涝水灾之患。但是由于没有村民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这口大水塘遭到污染,到了夏天,会泛起臭气味。

工艺好、设备优是有效治污的前提,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昶方村聘请了专业公司负责建设1座价值40万元(财政出资)、日处理50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对原先流入大塘的九条村巷全面进行截污整治,该设备采取“A3/O+MBBR一体化技术”,尾水经过紫外消毒设备消毒后,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要求,达标排放。污水处理费用为0.65元/吨,县乡级财政承担。而且,黄麓镇对昶方村路面全面改造,新建雨污水管网,全面进行卫生改厕,同时,加强村庄保洁,设置垃圾分类箱,垃圾及时清运。

如今,小桥流水、曲折栈道、雅致亭榭、房前屋后的花艺小品以及精美的墙面手绘,让人仿佛置身风景画中,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昶方村重新焕发朝气。

为了确保治理机制序时推进,巢湖市精心谋划一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项目,建立了项目库、项目包,通过推介会、融资需求对接会、媒体网络等平台向社会推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PPP合作、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进来。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建设整治资金8.5亿元。

完善考核机制,市场化运管治理设施

设施建设过程中,谁来监管?设施建好后,怎么运营管护?如何考核,才能不断激发工作主动性?

质量从源头抓起,监督则直接关系落实效果。在施工阶段,巢湖市采用的是第三方监督形式。在污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基建施工中,镇村安排专人现场监督,工程监理实行旁站式监督,市第三方巡查单位全天候监督,严把污水主支管网施工质量、管材质量关,严格按图施工、规范施工工序。

巢湖市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明确3家单位对镇村污水处理厂(设施)和管网进行市场化运营管护,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由乡镇比照市里模式管理,确保污水管道畅通、雨污分流和污水处理厂(设施)运行正常。

考核要明晰,制度要跟上。巢湖市依据《巢湖市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办法》《巢湖市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考核细则》,乡镇成立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监管机构,制定并严格执行镇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考核细则。

在日常运行管理中,住建、环保等部门定期开展运行巡检,每周对镇污水处理厂、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开展一次检查,不定期抽取水样检测,对污水处理厂(设施)运营状况、安全生产、进出水水质及厂容厂貌等进行监督管理和考核。

市里每月召开现场观摩推进会,在观摩点徒步查看点评,观摩结束后就近召开推进会,当月排名靠后的乡镇现场表态发言,通过现场评、实地比,找准差距、认清不足,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并且,将相关工作纳入管理绩效考核,量化评分,依据结果兑现市级奖补资金,以此调动乡镇(街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整治工作顺利进行。市里还给予一定补助,将村内道路、雨污水管网、绿化、亮化、公厕、卫生保洁统一纳入考核范畴,市财政每年给予每村8万元运营维护补助。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截至目前,巢湖62个行政村、786个自然村和93个美丽乡村中心村由于生活污水治理后,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得到大幅提升,广大农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真正实现了“一处美”向“一片美”转型。

“下一步,合肥市将进一步认真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按照‘村点覆盖全面、群众受益广泛、设施运行常态、治污效果良好’的要求,坚持全面治理与提升改造并重,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努力打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巢湖样板,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污水治理的生动实践和鲜活范例。”合肥市农委主任夏伦平表示。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