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网1月21日讯 记者 曾思洁
脱贫攻坚的号角声响起,对接帮扶的政策措施落地。贫困地区贫困户的欢声笑语,才是真正体现扶贫成效的声音。
位于长江南岸的永乐镇,幅员面积156.8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含3个社区),2014年建卡贫困人口867户,3441人,有贫困村2个,现系统建卡贫困户1010户,4057人。
如今,904户3748人已脱贫,贫困发生率0.93%。贫困村白龙村和铁甲村顺利实现整村脱贫,现全镇贫困户人均年收入9043元,已脱贫户人人均年收入9374元。
奉节永乐镇脱贫攻坚的成效远不止这些。
永乐镇党委书记王海林介绍说,2018年以来,永乐镇脱贫攻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克难攻坚,负重拼搏,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引导、采取务实举措,政策向扶贫倾斜、资金向扶贫聚集、项目向扶贫靠拢,各项任务全面推进,共同吟唱出奉节永乐镇这一首“扶贫之音”。
“一线串三珠”——农旅融合“好声音”
据了解,永乐镇根据自身特色,将乡村田园的好山好水与农村发展相互结合,取得了较好效果。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奉节永乐镇充分利用丰收、长凼、铁甲等地区海拔高、植被好、距离县城近的优势,深度挖掘乡村旅游潜力,改善基础设施,鼓励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倡导乡风文明和清洁家园,打造乌云顶打避暑纳凉基地,长凼高品质的农旅游融合示范区,铁甲打“周末经济”看点,形成乌云顶至铁甲“一线串三珠”的休闲画廊。现有农家乐50余家,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项目发展不差钱——金融扶贫“唱宏音”
给有能力、有技术、有干劲的贫困户一笔“启动资金”,鼓励他们自主创新,激活他们增收、脱贫、致富的内生发展动力。
现如今,奉节永乐镇已累计放款409户1727万元。通过严格监督资金使用,科学指导产业发展,获得贷款的贫困户走上了致富小康路。
“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长凼村村民郭光辉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2015年曾经通过帮扶责任人郭光华学习烤酒技术,现在一年能产5万斤白酒,实现6万多元的利润。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除了脱贫,更要致富。今年郭光辉利用发放的金融扶贫贷款发展循环经济,购买了8头肉牛和12头生猪,用酒糟养殖,再次增收6万元。
幺店社区的贫困户李中星,也通过申请扶贫贷款改变了贫困的现状。李中星家里有3口人,2017年3月,他申报了金融扶贫贷款。
“原本以为要等很久才能下来的扶贫贷款,没想到5月份就拿到手上了”李中星说。贷款发放后,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搭建3亩蔬菜大棚,销售蔬菜年收入10万元,纯收入达6万元,破解了当前的贫困之局。
变“输血”为“造血”——扶贫扶智“最强音”
变“输血”为“造血”,让脱贫攻坚更有力量。结合短期政策帮扶和长期产业增收措施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永乐镇严格落实县里下达的扶贫扶智工作,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自力更生教育,涌现出一批脱贫致富典型。
“单靠自己在家‘闭门造车’,恐怕一辈子都脱不了贫。现在有了扶贫政策的帮助,我们家也要过上好日子咧。”永乐镇陈家社区群众张贤红属于后靠移民搬迁,搬迁后失去大部分土地,家里有6口人,其中三个子女正在读书,2014年因“因学致贫”被评定为建卡贫困户。为了摆脱贫困,2015年张贤红利用产业到户扶持政策租用外出户李兴奎脐橙树2亩,认真耕作,精心管理,现在每年脐橙收入6万元。2015年以来三个子女先后毕业参加工作,通过政策帮扶和自己的努力奋斗,该户2015年脱贫,正式走上了致富小康的道路。
除了张贤红,永乐镇江南社区的贫困户杨大朝也通过扶贫政策一改家中贫困的现状。杨大朝家里有5口人,与张贤红一样属于“因学致贫”。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之下,杨大朝大力发展脐橙产业,从2014年开始,逐步扩大脐橙种植规模。同时积极参加各类脐橙种植技术培训,主动专研种植技术。现在,杨大朝家里的脐橙种植面积从2014年1.5亩,扩大到了7亩,覆盖72-1、纽荷尔、福本等优质品种,生产的脐橙皮薄味甜高产,目前脐橙销售年收入稳定达到20万元。
干部群众心相通——对结帮扶“协奏音”
要打通扶贫的路,也是要打通民心的路。过去,个别贫困户总是对生活充满抱怨,对政策信息不明了,产生不少误解。白龙村驻村工作队长曹路、第一书记徐磊2017年到白龙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长时,便遇见了诸多问题。
“有的农民连字都不认识,更别说看懂扶贫政策了。都是扶贫工作队的人挨家挨户敲门,一句一句把政策讲解清楚的。”白龙村的村民说。
由于许多历史遗留的问题,2017年时,白龙村的群众满意度非常低,低保和贫困户的评定群众会议都无法正常召开。曹路和徐磊同志面对困难,带领工作队和村支两委逐户走访,建立户情档案,消化民怨,通过工作坚持原则,群众问题解决到位,社会风气积极引导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树立起白龙村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在群众心中的“红旗”。2018年,白龙村被列为乡村振兴示范村,重庆蜀江楚峡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流转土地达1500亩,群众土地流转户最多一户达到12万元。关于曹路同志事迹的报道《一“路”有你润无声》被华龙网和中国扶贫网刊载,而徐磊同志则被重庆市委表彰为重庆市扶贫工作先进个人。
贫困户变股东——利益链接“新声音”
在扶贫工作中不断拓展思路,奉节永乐镇在长凼村创新利益链接机制,一是财政资金投入股权化改革,利用模范村产业资金,根据就近的原则将贫困户分配至各企业,村集体与企业签订协议,政府投入资金部分,按照企业50%、村集体50%的比例配置股权,企业向村集体和联系贫困户定期保底分红,企业优先保障务工和流转贫困户土地,形成了稳固的利益联结关系,覆盖了长凼村87户贫困户。二是使用农村集体经济股权化改革,利用集体经济试点专项资金建设香菇种植大棚,村集体企业与公司签订租用协议,公司租用村集体大棚,每年向村集体企业支付租赁费,建立脱贫股、助学股、敬老股、集体股、发展股,用于贫困户发展和社会事务。
永乐镇镇长侯柱双介绍说,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全力走好脱贫摘帽“最后一公里”,要走实全面小康“最近一公里”,要走稳乡村振兴“最先一公里”目标,我们将脚踏实地,为“三个一公里”而努力,让永乐镇百姓真正获得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