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去年,江津区农村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6亿元

2019-01-20 22:13:26  来源:上游新闻

电商促消费

建成260个农村电商村级服务点

“周老板,我在网上订的喜糖、坚果‘大礼包’到货了没得哦?”昨日一大早,永兴镇新桥社区居民付宇泰就来到社区的农村淘宝店等货。“付大哥,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昨天晚上就到啦。”该淘宝店负责人周波一边回答,一边将货架上的年货搬了出来。

周波给付宇泰取了货,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又赶忙为其他居民寄包裹。短短半个小时,30平方米的淘宝店内人来人往。

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强农村电商暨富硒农产品网络营销三级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基础阵地,进一步缩小城乡数字差距,有效促进了基层群众的日常消费。目前,我区充分整合“益农信息社”“邮掌柜”、农村淘宝、天猫小超及苏宁易购镇村级服务点等电商项目扶持资金、平台资源,建设完善镇村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点260个,有效促进了农村电商消费。

“在区级层面上,我们依托我区农村电商产业园项目,新建了江津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以优化农村现代流通网络,适应农村消费结构升级。”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构建新型流通体系,我区与阿里巴巴、京东、中国邮政等大型企业联手拓展农村市场。随着我区农村电商三级服务体系的建立,农村电商公共服务站点体系、农村电商物流体系也逐步形成,构建起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的双向通道。

电商促产业

加快富硒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农村电商的发展,网络销售成为我区富硒农产品销售新方式。在柏林镇、吴滩镇、石蟆镇等镇街,大米、橄榄、柑橘等富硒特产的网上交易活动,正推动我区富硒产业发展。

“发展电商,不仅能促进消费,还能加快我区富硒产业的融合发展。”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农产品公共品牌的打造、线上线下联动促销等活动的开展,电商正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新动力。近年来,我区从政策扶持、站点建设、人才培养、品牌打造、实施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推动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等方面,全力推进电子商务与富硒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我区已经规模化发展了富硒粮油、蔬菜、畜禽等八大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形成了“8 1”产业体系。同时,我区还打造了“一江津彩”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8八大特色产品品牌,各生产企业打造自有品牌,形成了“1 8 N”的农产品品牌体系。为适应电商消费,我区各电商企业开展了一系列的线上线下联动促销活动,让更多农户尝到甜头,也让我区的富硒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

电商促发展

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近日,四屏镇村民谭德福说起四屛镇推出的电商平台“四屏亲戚”,竖起了大拇指。谭德福是四屏镇的贫困户,两年来,他通过“四屏亲戚”在“家门口”卖猪、卖菜,实现脱贫“摘帽”。

如何让农村电商更好地助力精准脱贫?近年来,我区以龙头电商企业带动农村电商,通过建立“企业—农户”对口帮扶模式,有效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难、农产品网络销售难等问题。

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发挥职能优势,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电商创业脱贫带头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和乡村干部的培训力度,开拓农村合作社和贫困户的视野,帮助他们树立电商思维,让他们以特色农产品为突破口,依靠电商脱贫致富。

电商促服务

破除“最后一公里”难题

“现在快递硬是方便,人在重庆,想吃浙江的虾干、海蜇头,两天就到。”昨日一大早,家住先锋镇的刘先生收到儿子从温州给他寄回来的特色“年货”,乐开了花。

农村物流是物流网络的“神经末梢”,构建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受益最大的还是农村群众。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快递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工程,整合村邮站、邮政农村电商服务站、便民服务站等服务设施,推动建立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专业快递物流体系,推进快递物流业发展。

邮政管理局六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物流网络通达行政村之前,村民如有农产品需要快递或者接受快件,需要自行到城区或镇街运营中心办理或提取货物,这无疑增加了村民的购物成本。近年来,我区快递企业的投递网络逐渐往镇、街道和社区、村落扩展,全区已实现乡镇街快递服务100%覆盖,给农村居民带去了极大便利,有效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难题。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