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一道丰收的算“薯”题——云南陆良马铃薯种薯测产记

2018-12-28 10:30:45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昆明12月28日电题:一道丰收的算“薯”题——云南陆良马铃薯种薯测产记

新华社记者 严勇

冬至已过,素有“滇东粮仓”之称的云南省陆良坝子依然一片苍翠。而李昱霖杵在田边,望着一群人在马铃薯基地里采挖种薯,显得颇为紧张。

作为陆良县一家薯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昱霖在陆良有200亩的种薯种植基地。从2009年种植种薯以来,他经历过起起伏伏,有绝产和赔本的失落,也有收获的喜悦。今年,他承担了马铃薯精简化繁种技术示范项目。

地里采挖种薯的这群人,是由农业技术专家和附近农户组成的测产队。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道金荣带着9人的专家组驱车100多公里专程赶来这里。他们拿出卷尺,分别在露天和大棚基地随机划定7个样点区域,对“合作88”和“丽薯6号”进行种薯测产。

看到挖出来的马铃薯不仅薯型好看,而且单株粒数多,测产队员一个个劲头十足。不到1个小时工夫,马铃薯就装满了大大小小的十几筐。

随后,由工作人员统计每个样点的株数,并按照分级标准分为五级,用网袋装起来,每袋100粒。最后,由现场工作人员统计总粒数和重量。

在测产间隙,道金荣介绍:“传统的马铃薯繁种模式下,原原种(微型薯)是在温网室中扩繁,从试管苗到商品种薯有5个环节,投资大,难操作。而精简化繁种技术只有3个环节,少掉了原原种和一级种。流程少了,成本也就降低了。”

陆良的“组培苗+规格化定植大田+遮阳网+喷(滴)灌水肥一体化”马铃薯精简化繁种技术示范,关键是减少繁种成本和时间成本,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马铃薯中心副主任平秀敏说,精简化繁种将生产周期从两年半压缩到一年。“传统模式生产马铃薯原原种成本约为2角钱一粒。除去温网室搭建和基质更换消毒的成本后,精简化繁种一粒成本仅需5分钱左右。”

一天后,测产结果终于出炉:“合作88”组培苗直接定植大田扩繁原原种(精简化繁种模式)实测面积28.8平方米,折合每亩2384.27千克,单株产量100克,单株结薯数16.9粒,比常规温网室繁种5-6粒/株左右增产明显。

至此,李昱霖担心了半年多的算“薯”题终于有了答案。

他说,解这道题的关键是用了减法,下一步还要用一个加法:计划5年内将种薯种植面积增加到3000至5000亩。

“保证产量的前提下,种薯生产成本压缩了很多,公司有了利润,而更关键的是,种植户就能有更多收入,让洋芋真正成为埋在地里的金蛋蛋。”李昱霖说。

云南一年四季均种植马铃薯(俗称洋芋),一度被认为是云南人餐桌上的“一哥”。会泽有小乌洋芋、剑川有红洋芋、东川有紫洋芋……在云南,马铃薯还因个头和颜色不同而被划分成不同“门派”。

作为全国冬作马铃薯最大产区,实际上,云南马铃薯产区多与贫困山区重叠。多年来,科学技术创新提升了马铃薯的种植价值,许多贫困群众就是靠种植马铃薯脱了贫。

来自陆良县马街镇黄官营村的侍家春也摊出了自家的账本:“这个‘合作88’种得不错!我今年种了10多亩地,有6万多的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省已选育和审定了80多个马铃薯品种(包括鲜食、淀粉,薯条、炸片等特色专用品种),约占全国改革开放以来审定品种的1/6。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如“合作88”“丽薯6号”等全国知名。一些优质马铃薯还出口至泰国、越南、缅甸、老挝等国和中东地区。

种薯质量决定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云南师范大学马铃薯科学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灿辉说:“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让老百姓实现低投入高产出。这是一道简单的丰收算术题。”(完)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