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太极乡: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2018-12-24 10:23:06

黔江区太极乡太河村是蚕桑产业大村,近段时间,乡政府工作人员进村入组,引导村民依托蚕桑产业,通过“桑园+”模式发展立体农业提高土地效益,增加收入。

位于黔江区西南部的太极乡,最大的资源优势就是生态。近年来,当地围绕绿色生态产业做文章,在做大做强蚕桑产业的基础上,多措并举培育特色效益农业,大力实施亩产万元立体农业行动,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

今年,太河村在地桑园面积达到了1500亩,产茧1300担以上,总产值250万元左右,蚕农户均收入超过3万元,蚕桑产业成了当地主要支柱性产业。如今,正探索在提升土地综合利用率上做文章,在现有产业上增加收入。

太河村第一书记唐聪告诉记者,该村正在规划通过桑+养鸡,桑+蔬菜等模式增加农户收入,力争在2019年太河村达到1000亩立体农业。

“今年蚕桑的总收入有12至13万元。”太河村养蚕户韦菊花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她们家种了60亩桑树,喂了60张蚕,农闲时节还准备在桑园地里套种蔬菜增加效益。

“我们要充分利用冬闲时节,提早谋划明年的产业,采用‘桑+鸡’‘桑+菜’等模式,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太极乡党委书记米仁文说,太极乡坚持以“做大做强做优蚕桑产业引领乡村振兴”的思路,坚定“蚕桑万担乡”目标不动摇,今年全乡在地桑园面积达到了6900亩,实现产值1300万元,产茧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区第一。同时,太极乡还通过“蚕桑+”模式延伸产业链,实施亩产万元立体农业行动,带动了600余户 2000余人稳定脱贫增收。

一业主导多业并举

“蟹塘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下一步就是做投苗前的种植水草及饲料准备工作。”在李子村,200余亩闲置土地已经被利用起来,计划投资500万元建设的生态大闸蟹养殖基地已经基本成形。重庆市纳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茂林告诉记者,该基地明年将养殖12万只大闸蟹,预计产量在26000至30000斤,产值230万元左右。

近年来,太极乡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蚕桑,在巩固发展主导产业的前提下依托优势资源,立体效益农业、传统种植养殖业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全乡种植虎杖、玄参等中药材500亩,瓜蒌450亩,大闸蟹、山鸡、孔雀、黑豚等特色养殖和猕猴桃、羊肚菌特色种植有序发展。全乡产业发展呈现出“一业主导,多业并举”的良好形势。今年,实现了30户建卡贫困户 104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5%。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太极乡还紧扣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深入巩固“创国卫”成果,全面启动市级卫生乡创建工作。严格落实环保督查整改各项工作,开展环保问题拉网式排查,限期整改养殖场7家、责令停建1家,联合查处采石场2家,制止非法采砂1起,打击非法捕捞4起。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实施集镇路面油化项目,年均投入30万元实行集镇保洁市场化运作,自筹20余万元开展集镇过境路美化绿化和污水管网改造提升,乡村形象不断改善。河长制组织体系全面落实,编制乡级河流“一河一策”方案,购置无人机巡河,水毁河堤建设顺利,依法取缔河道养鸭。大力开展“文明卫生户”评选活动,组织环卫志愿活动20余次。统筹实施安置点污水处理、垃圾中转站选址建设等工作,清理存量垃圾20余吨,引导蚕农定点堆放蚕沙、还田增肥,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太极乡将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优势,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长,提高农民收入,巩固脱贫成果。”米仁文表示,将坚定2020年实现蚕桑万担乡目标不动摇,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充分依托蚕桑产业,深入实施立体农业综合增收计划,延长蚕桑产业链条,打造蚕桑观光产业,构建生态特色效益农业产业体系,努力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记者 李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