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南川:“新农人”成为“兴农人”

2018-12-19 10:51:37  来源:光明日报

薄雾笼罩着草木葱茏的群山,红枫香樟掩映着错落有致的民居,初冬的重庆市南川区大有镇石良村像一幅画。

风光优美的石良村,同时拥有峡谷、奇石、茶马古道等自然人文景观,但因为位置比较偏远,过去一直是薄弱落后的“空壳村”。改变源于“新农人”周丽、周玲姐妹俩2015年返乡创业。姐妹俩成立的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和两个专业合作社,与石良村171户村民签订了1605亩耕地、1707亩林地景观的合股经营协议,打造集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康养产业、户外运动于一体的美丽乡村。春赏百花夏品果,秋观红叶冬玩雪,加上露营和溶洞探险等文旅融合品牌,逐渐让石良村成了生态增值、产业增效的网红村庄,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每户年均增收3万元到5万元,最多可从公司和合作社拿到土地流转费、效益分红、社集体每年5%股权红利、民宿每年20%股份分红和务工工资等8份收入。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重庆市南川区围绕一个“人”字做乡村振兴大文章,本土培养出的“新农人”,筑巢引凤来的“新农人”,都成了振兴乡村的“兴农人”。

29岁的张小君原来是在大城市做计算机编程的“码农”,喜欢多肉植物的他在南川出台吸引人才到乡村创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后,辞职到大有镇指拇村当起了种植多肉的“花农”。张小君的多肉基地现在有5个大棚,每年净利润五六万元,目前正计划再增加5个大棚。“环境越好,我们创业的胆子就越大。”张小君说。大观镇金龙村腾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国强,原来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男”,被南川区“筑巢引凤”吸引到乡村创业后,姜国强第一年种10多亩苦瓜亏了10多万元,第二年改种番茄又亏了好几万元。南川区农委提供的科学种植帮扶和产业项目资金,支撑姜国强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他的合作社现在年销售额超过130万元,净利润超过28万元,22名在合作社务工的村民年均收入超过2万元。

南川区巧打“乡情牌”“乡愁牌”“事业牌”,在营造“近悦远来”环境上精准发力,近年来共吸引支持各类人才创建农业产业龙头企业129家、农民合作社1430家。聚焦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普通农户需求的南川《乡村技能培训计划》,已建立4个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孵化基地和10个实训基地,培育农村实用人才9214人。“有没有技术完全是两码事。”南川区南平镇天马村11组村民杨洪杰说。接受区里的免费技术培训后,杨洪杰成了乡亲们公认的“土专家”,他养殖的生猪存活率提高到了98%,养殖规模扩大到2000多头,还成立了一家以中药材、茶叶、生猪等特色种养为主导的农业公司。

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打通便民惠民乡村“最后一公里”、乡村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乡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倡导淳朴乡风民俗,这些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的举措在增强农村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的同时,也成了精准引入“新农人”、精准培育“新农人”的“文化牌”“文明牌”。一位从大城市来到金龙村的“新农人”说,金龙村文化服务中心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乡情馆,还有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农闲时人来人往的文化服务中心,让人感受到热爱生活、热爱文化的种子正在这里发芽、生长。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里的每个人都是变化着的‘新农人’,让我们更加充满了与乡村共同发展振兴的信心。”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