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渝北:扬长补短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大美乡村

2018-12-19 09:58:01  来源:重庆日报

茨竹镇放牛坪村

大盛镇天险洞村

统景镇印盒村

兴隆镇礼朝屋基示范点

木耳镇金刚村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生态宜居则是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位于我市主城核心的渝北区,不仅承载着城市发展的重要职能,其广袤的农村,也是我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休闲观光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示范区域。

“为此,渝北区按照生态宜居的要求,启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渝北区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是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第一年,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渝北加大投入,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13个、示范点13个。

经过一年的努力,“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厕所革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5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八改”整治内容和“六化”整治标准落实到位,有效助推了渝北区农村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发展,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大美乡村打下了坚实基础。

垃圾污水治理,让村庄更清洁更宜居

“以前没装垃圾箱的时候,大家都是把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直接扔在地坝边。刮大风时垃圾满天飞不说,有的人甚至把垃圾扔进河沟、水塘里,泡得久了,一到热天便臭气熏天。”说起以前村里的环境状况,渝北区王家街道苟溪桥村村民周天齐直摆手。

如今的苟溪桥村,绿树成荫,道路干净、整洁,不仅看不到垃圾,也闻不到臭水沟的味道。这些都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

“现在安逸了,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垃圾没有人乱倒了,污水也不乱流了。”周天齐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家门口附近就是垃圾箱,不仅有专门倒垃圾的地方,而且还有垃圾车负责清运。要是垃圾满了,打个电话就有专人来收垃圾。村里还配了保洁员,每天对路面进行清扫保洁,农村的环境变美了,村民的素质也提高了不少。

一个小小垃圾桶的增加,仅仅是当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渝北区加速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完成新建垃圾收集设施14842个(含垃圾桶和垃圾箱),新改建4座镇级生活垃圾收集站,建设保洁队伍13支,拥有保洁员4424人。通过建立健全“五有”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完善村庄保洁制度,实现村庄环境持续整洁。

在做好垃圾治理的同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也在同步进行中。2018年,渝北区实施了石船等5个场镇雨污分流管网建设项目,升级改造石船青杠村等6个乡镇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建设了古路草坪村污水处理厂、洛碛第二污水处理厂等,农村“污水横流”的景象一去不返。

同时,渝北区加强了河塘沟渠疏浚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结合农村庭院整治,开展了房前屋后坑塘沟渠清淤疏浚、沟渠清洁、河道疏通,因地制宜设置了分散性、生态型小型垃圾污水处理点,综合治理河长约1.2公里,新修护岸0.8公里,让农村的整体生态环境焕然一新。

村容村貌整治,让农村环境宜居更宜游

“一家人都高兴!房子崭新,日子红火!”近日,石船镇胜天村24组村民李忠绪被问及是否对房屋改造满意时,他笑着连声表示“满意”。

今年,石船镇把胜天村23组、24组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结合农村危房整治工作,围绕“缺什么补什么”,依托现有传统建筑、田园、溪流、桃林等资源,以“八改”(即改水、改路、改电、改厕、改厨、改院、改圈、改房)和“六化”(即净化、绿化、美化、硬化、亮化、文化)为整治标准,对约50户村民的房屋以及村落环境进行改造优化,全面提升了该村的人居环境。

李忠绪家的房屋是三间平房,风貌颇为陈旧,屋前屋后杂乱无章。在整治过程中,工匠们按照区城乡建委提供的建设导则,对残破的土墙进行整修,并涂上规定色号的白漆,同时保留原屋的基脚石,让房屋焕然一新后保留了乡村韵味。另外,工匠们还进行了电路、厕所、厨房、院坝、畜禽圈舍等整治工作,对房前屋后的沟渠、便道等进行了清理打造。

经过一个多月的施工,一幢乡间的美丽农舍“跃然”林间。如此惊人的变化,不仅让李忠绪笑得合不拢嘴,更让许多城里来的人也禁不住停下脚步,想在此“隐居”。

与胜天村一样,渝北区13个示范片和13个示范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盛镇天险洞村和青龙村结合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房屋整治统一采用仿川东民居的建设风貌,即小青瓦、白瓦头、白粉墙、石墙裙,体现当地文化特色。

茨竹镇注重改善环境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围绕千亩蓝莓和千亩桂花等特色产业,通过房屋整治、公共区域环境整治,将蓝莓和桂花点缀于村庄各个节点、庭院周边环境,打造一个蔬果满园、山水绕庭的文化产业主题家园。

古路镇坚持“统一风貌,内外结合”,外环境以川东民居风格为主,示范点以泥巴墙、示范片以白粉墙为建筑风格,按照“波纹瓦,坡屋顶,前庭后院家环境”的要求,就地取材进行房屋整治和环境美化。

洛碛镇以原有川东民居风貌为依托,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核心,打造具有乡土特色的民居院落,逐步实现乡村旅游、慢生活街区等发展模式。

兴隆镇按照川东民俗风格对牛皇礼朝屋脊示范点房屋、环境等进行综合整治,深度挖掘礼文化,呈现出20世纪70年代农村田园式生活,在同质化中寻找差异,在差异中创造特色。

村容村貌整治还在持续中。据统计,今年,渝北区共实施示范片和示范点“四好农村路”402公里,道路安保工程300公里;建成村社硬化便道521公里,惠及全区13个镇115个村,受益农村群众32905人;积极开展村庄净化工程,规范房前屋后柴草堆30000余处,清理存量垃圾36000吨,清运生活垃圾20000余吨,创建美丽庭院1000户。

同时,持续推进村庄绿化工程,完成农村公路绿化863.54公里,聚居点绿化11个,宅基地绿化6000户,新增村庄绿化面积246.5公顷;全力实施村庄美化工程,实施4921户农村危房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开工466户、竣工297户,示范片开工5617户、竣工2098户。

另外,渝北区还大力开展村庄亮化工程,安装公共照明路灯或庭院灯约3000盏;实施村庄文化工程,编制完成龙兴古镇程氏宗祠等乡村文化迁移工程设计方案;建成并投用大盛、统景、茨竹3个镇文化服务中心,建成村文化室181个、文化驿站10个,开展“文明生活进农村”等活动29场,评定“文明院落”67个、“清洁户”3810户、“星级文明户”10000余户,指导79个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新建成农村精神文明示范点4个。

“现在,示范片和示范点的村容村貌已是大不一样,环境的改善让这些村落宜居更宜游,为下一步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渝北区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农村“厕所革命”,让人生活更有尊严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厕所革命虽然率先在旅游景区开始,但厕所问题却不是旅游景区所独有。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也是人们常说的“茅坑”,冬天冷、夏天臭、不卫生,让很多人在农村上厕所成为一大难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房屋更新换代,农村环境更加宜居,一场厕所革命开始在渝北农村掀起一番新的景象。”渝北区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说,渝北区结合农村危房改造、旧房整治提升及污水治理等统筹推进农村改厕,积极引导农户新建和改造标准卫生厕所,推广使用水冲式以及三格式化粪池厕所。

“现在我们也用抽水马桶了,这和城里没什么区别。”上个周末,在茨竹镇放牛坪村,前来游玩的客人络绎不绝。村民罗奇说,除了周边的美景,完善的配套设施也是功不可没,尤其是与大家息息相关的厕所,经过改造后,更加卫生方便了,“这事政府做得好啊,大家现在生活更有尊严,不会被人瞧不起了。”

据统计,今年,渝北大力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已完成户厕改造约2383户(其中人居整治1603户),并同步进行了厕所粪污治理。同时,加快了农村公厕建设,以学校、便民服务中心等人口较为集中的公共区域为重点,以新建和改造提升相集合,加快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已在石船、统景建成2座无害化公厕。

此外,渝北区还大力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收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解决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了养殖废弃物“零污染、零排放”。目前,16家养殖场0.4万头生猪当量污染整治任务全部完成,156家禁养区养殖厂搬迁已完成153家。

采购发放秸秆腐熟剂40吨,开展腐熟剂处理秸秆还田2万亩。引进微生物发酵技术,快速腐熟处理农业有机剩余物。目前,该区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约16万吨,综合利用量约13.5万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4.4%。扎实推进农资废弃物回收利用,该区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75%左右。

“2019年是渝北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攻坚年,我们将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渝北区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渝北区城乡建委将进一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管理,并加大攻坚力度。

力争到2020年,“六沿”区域(沿铁路、沿江、沿高速公路、沿机场周边、沿城市周边、沿景区周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毕,整治提升约2万户农村旧房,建成兴隆镇、大盛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镇,打造一批美丽宜居村庄;实现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村容村貌整体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打造出渝北宜居宜业宜游的大美乡村。

贺娜 刘廷图片由渝北区城乡建委提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