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铜梁区通过改革实践探索,提出了向闲置土地、闲置产业、流转土地、农村电商、大户带散户、产业融合发展要集体经济的工作思路,在消除“空壳村”方面取得初步成效,走出了一条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截至2018年10月,全区消除“空壳村”14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736万元。
日前,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探访了铜梁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情况。
在高楼镇莲花村,山坡上成片的花椒树长势喜人,花椒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莲花村党支部书记周秀立带头承包了50亩荒坡地种花椒。通过精心管护,这50亩花椒树今年开始挂果,初见效益。周秀立介绍,由于村里产业基础薄弱,村民缺乏增收门路,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不少土地因此荒芜,杂草丛生。在镇里的帮助支持下,村里将目光瞄向这些荒山荒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
高楼镇盘石村村民正在清除杂草。
高楼镇将包括莲花村、盘石村在内的3个村的荒山荒坡进行集中整治,探索推行了“大户+集体+农户”模式,种植花椒3700余亩,大力发展花椒产业。昔日荒山坡变身金土地。
而在巴川街道,则是向闲置资源要集体经济。玉皇村利用2000平方米的闲置学校场地与重庆科赛农业有限公司合股联营兴办接待中心,从事餐饮、娱乐等服务项目。另计划将周边闲置的农房统一租赁装修,从事民宿项目。
像高楼镇、巴川街道一样,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中,铜梁区还积极通过向农村电商、向产业融合、向大户带散户等方式要集体经济。比如西河镇在兴建村成立金蕙大米专业合作社,带动340余户农户发展优质大米基地800余亩,新建大米加工房1500平方米,注册商标4个;土桥镇依托莲藕、蔬菜、水果三大产业,大力发展荷和原乡、六赢山世外桃园、众源生态园·骑兵俱乐部乡村旅游品牌,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以上。
探索实践中,铜梁区创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类型,提出向闲置土地产业、流转土地、农村电商、大户带散户、产业融合发展要集体经济,做足市场化文章,因地制宜建立利益分享、联结机制,成功探索出股份合作型、生产服务型、农产品加工型、商贸服务型、电商服务型等类型。
以股份合作型为例,组建“村集体+农民+新型经营主体”的股份合作经营组织,农民成为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股东,参与集体收益分红,使他们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增加了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防止了过去发展项目“无人管理”和“捞一把”的现象发生。
比如虎峰镇回龙村,就是通过村集体与村民共建股份合作社的形式来发展集体经济。当地138户村民拿出120亩闲置地和荒山地建设果园,收益按照村10%、村民小组10%、专业合作社30%、村民50%的比例分配。预计3年后,果园年总收益可达50多万元。
其他如石鱼镇联丰村、小林镇庆林村、少云镇海棠村、维新镇新滩村等村,农民以土地,村集体以资产、资源折价入股,与业主开展股份合作,实行股份分红。截至2018年10月,全区共有2.72万户农民,以9.54万亩土地入股到102个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实现保底分红4770万元。
铜梁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指导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铜梁区决定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核心是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建立村集体、农民、农业企业的“三方利益”联接机制,并重点围绕盘活集体资产资源、规模化种植养殖、农村电商和产业融合等,按照市场化要素配置资源,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主体作用,全区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呈现出多点开花、亮点纷呈的良好局面。
目前,铜梁区已消除“空壳村”144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736万元。从特色农产品来说,全区培育发展小龙虾等水产业1200亩,改良和培育优质水果2400亩,发展良种花椒、中药材5000余亩。同时,支持7个村集体兴办了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了农业特色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
“下一步,铜梁区将继续大力推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力争到2020年底,全区278个村及涉农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实现每个村年均20万元以上。”该负责人说。
(记者 谢凤 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