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细菜上坝”记——河北尚义蔬菜种植产业发展40年回眸

2018-12-18 11:10:37  来源:河北日报

图为近日拍摄的尚义县七甲乡现代农业园区智能化育苗工厂。记者 高振发摄

12月8日,尽管室外天寒地冻,温度已达-20℃以下,但在尚义县南壕堑镇菜园街村的温室大棚内,仍然温暖如春。

望着眼前一大片白色的温室大棚,今年77岁的菜园街村老蔬菜技术员张德胜说:“我们村能够成功种植大棚蔬菜,并长期从中获益,多亏了张家口蔬菜研究所的专家王福庭。”

“‘细菜上坝’确实解决了张家口坝上老百姓的吃菜难题,并成为了坝上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项目。”日前,在张家口市农科院的一间会议室,我们见到了今年83岁的王福庭老人。尽管过了40多年,谈起“细菜上坝”的一些往事,依然犹在眼前。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地处塞外高原的坝上地区,多少年来只能种些萝卜、蔓菁等粗菜,品种少,产量低,要想吃点新鲜的西红柿、黄瓜、芹菜等一些细菜,要从上百公里外的张家口、北京往这里运。何时能吃上细菜,是坝上群众非常期待的一件事。

“论种菜,尚义县‘蔬菜大队’是坝上头一份儿。”王福庭竖起大拇指。彼时,他还在坝上农科所工作,“细菜上坝”是他主持的一个项目,蹲点试验的地方,就在“蔬菜大队”。

“蔬菜大队”因专门种菜而得名,后改为行政村,也就是今天的尚义县南壕堑镇菜园街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河,人多地少,人均只有3分地。种菜前,村民生活艰难。

“当时日子真苦啊!下饭菜是萝卜、土豆、蔓菁等粗菜,腌着吃、熬着吃,或蒸熟了蘸着酱吃。从没见过西红柿、黄瓜等细菜。”在菜园街村,张德胜对记者说。

张德胜曾跟着王福庭学蔬菜种植技术,和他一起学习的,还有李荣等五六个村民。这几个人后来成为了尚义县蔬菜种植的第一代技术员。

让细菜在坝上扎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王福庭记得,一次气温骤降,“蔬菜大队”的“老书记”李甸元一声号召,村民纷纷回家拿来棉被保苗。一对刚结婚的新人,把家里崭新的被子都拿了出来,那时棉被很珍贵,在冬天的坝上,那可是保命的物件。

试种黄瓜时,瓜苗得了“霜霉病”。王福庭在大棚里搞研究,急得整夜睡不着,最终想出“高温闷杀”的方法。“先浇水,再密封,棚内温度升至50多度。”李荣说,王老师每隔10分钟就进棚观测温度、湿度,“只两三分钟,肉皮就烫出血色。他最后一次出大棚,一头栽倒在地……”

忆往事,老人们眼睛都湿了。

1979年,大棚蔬菜试种成功。“黄瓜亩产3.8万斤,青椒亩产1.25万斤,西红柿亩产8000斤,一亩蔬菜顶10亩大田作物收入还多。”回忆起当年的情景,王福庭至今仍很激动。

“那时候年底分红,别的大队一个工分几分钱、几角钱,我们大队一个工折合1元钱。我家那时年底能分到200多元。” 张德胜回忆道。因种菜效益喜人,张家口第一次坝上蔬菜会议就在“蔬菜大队”召开。此后,张德胜、李荣等菜园街村第一代技术员,不仅到坝上各地帮人发展蔬菜种植,还利用各种机会搞技术培训。

说话间,天色将晚,老哥儿几个的聚餐在张德胜家开始了。张德胜从厨房端出一个个家人做的拿手好菜:西红柿炒鸡蛋、芹菜炒肉、青椒炒肉、手把羊肉……他说:“今天没刻意准备,天冷了,咱几个喝两盅,暖暖。”

“王老师平时住村,吃饭时各家轮流,将心贴在一起,汗流到一处。”张德胜说,改革开放后,大家都铆着一股劲儿,一门心思要把苦日子过甜,老百姓餐桌上的“细菜”也越来越丰富。

“实行土地承包到户后,村民种菜劲头更足了。”李荣接过话茬说,那个时候我种了1个日光温室和1个春秋塑料大棚,每年中秋节前,收了菜一趟一趟往县城摊上运,运的不够卖的,4个衣兜鼓鼓囊囊,装的都是钱,多的时候1天能卖1000多元,一年收入就已达到3万多元。

“永久牌”自行车、“上海牌”缝纫机、黑白电视机……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些在平常人家很难见到的“稀罕物”,在菜园街村村民家中已是很寻常。

多年来,蔬菜一直是菜园街村的主导产业。如今,菜园街村建有100个大棚,88个日光温室,“村民年人均收入七八千元,主要还是靠种菜。”村委会主任任建设说。

正是有了菜园街村蔬菜种植的成功,才有了40年来一个个“小菜园”遍布坝上。新鲜、绿色的蔬菜不断销往北京等地,甚至远销海外。

其实,坝上蔬菜业能有今天这个成绩,王福庭有过预见。改革开放初期,他搞过调研,并在调研报告中提到,坝上蔬菜发展可按“自给自足”“力争有余”“争取外销”三步走,最终建立出口基地。

从菜园街村,发展到七甲乡、大青沟镇等多个乡镇;从一茬种植到多茬种植;从错季蔬菜育苗到蔬菜的深加工;由无公害向有机种植、由一季向多季转变……连续多年的发展,蔬菜产业已成为尚义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据最新数据,如今,尚义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产量70万吨,有14个出口蔬菜基地,年出口近1.3万吨,蔬菜出口量连续14年位居张家口市第一。

除了大白菜、白萝卜等大路菜外,县里还与北京农科院、河北农大合作,引进甘蓝、生菜、莴笋等10大系列30多个新品种,培育的“绿行者”“金垣谷”“七甲山”3个蔬菜品牌取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商标。全县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认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面积达到3.1万亩;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2610亩;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1800亩。

山东青岛浩丰(张家口)公司是入驻尚义蔬菜产业的一个龙头企业。他们以产销生菜为主,今年仅出口日、韩等国就有600余吨,还间接向麦当劳等知名餐企供菜。像这样拥有蔬菜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在尚义还有12家。

“工程节水、管理节水、技术节水……让蔬菜适‘渴’而水。”尚义县委书记王占理说,未来五年,蔬菜种植区将全部实现膜下滴灌,蔬菜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50%以上,成为真正的大财源。(记者 高振发 邢云 刘雅静)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