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构筑立体交通网络 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2018-12-12 10:05:34

“以前,要去趟重庆,需要先坐车到彭水,再坐船。现在,早上在家从容地吃完早饭,打车25分钟到火车站,再乘坐火车3个半小时就可以赶到重庆吃午饭了。”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已年近花甲的程昌兴感慨道。

程昌兴的感慨,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亲身感受着黔江交通发展的巨大变化,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土路、砂砾路到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柏油路直通家门口;从偏远落后的边地小城到贯通东西的立体交通枢纽;从屈指可数的省道、国道到条条航线散射到全国各地,飞机不时起降,高速、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等健全完善的道路交通运输体系;从双脚丈量到抬脚上车……每一项巨变无不展示着改革开放40年来黔江交通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见证着社会的进步和变迁。

改革开放40年来,黔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群众出行更加便捷,经济发展提档加速,奏响了交通改革发展的“最强音”。目前,全区铁路营运里程达62.5公里,设正阳等6个火车站点;公路总里程602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9公里),路网密度达250公里/百平方公里,航线开通上海、北京、海口等11条,初步形成了集“铁公水空”为一体的武陵山综合交通枢纽。

高速公路里程从0到99公里

40年里,交通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年前,黔江对外交通,就是一条319线和一条黔咸路,但路面差,经319线到重庆主城一趟,要七八个小时。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位重庆作家这样写道:从地图上看,黔江既有水路,又有公路。但仔细一算,能通航的水路屈指可数。据资料记录,20年前,黔江只有1条国道,其余为省道、县道,全区没有高速公路。

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黔江人用梅子关上的一声炮响,开始了向落后交通的宣战。2009年,渝湘高速公路重庆至黔江段(黔江第一条高速)建成通车,黔江区结束不通高速公路历史,黔江到重庆主城车程缩短了3小时;2015年,黔恩高速建成通车,全区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9公里,新打通了通往东向出口大通道,对外出口通道增至3个,渝东南区县之间基本实现了高等级公路连通,至2018年9月,全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9公里。

近年来,黔江区交委以交通工程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交通工程项目建设,完善交通路网,让黔江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升级,曾经到不了的远方将触手可及,大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让更多人心中拥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8年前,我从黔江到恩施姑姑家去,需要早上7点在汽车东站开始等车,一直等到10点才坐到班车,去到姑姑家已经是下午2点多了……如今,黔恩高速通车后,从黔江出发开车到姑姑家还用不到两个小时。”谈起交通快速发展带来的便利,市民杜先生高兴地说。

“我老家在石柱,回去一趟需要4个多小时,等石黔高速通车后,回老家差不多1小时就能到。”而在黔江工作的林丹则对石黔高速有望2020年底通车的消息充满期待。据了解,目前,石黔高速公路建设已全面推进,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65%,关键控制性工程已进入攻坚阶段,预计2020年底前建成通车,届时,石柱到黔江的行车时间将由4小时缩短为1小时。

诗和远方” 只差一张机票

“2000年,我第一次去上海,那时得先在黔江坐汽车到重庆,再从重庆坐火车到上海,前前后后用了两天多的时间才到达上海。如今坐火车去上海只需24小时,坐飞机则只需5个小时!”谈起交通发展变化,61岁市民周先生感慨万千。周先生是2000年赴上海打工大军中的一员,去年,他特意坐飞机去上海看看那片曾经奋斗过的热土。“得益于交通快速发展,要不到了这个年纪再坐三四十个小时的火车也累趴了。”周先生笑着说。

周先生的经历,生动地反映了黔江交通发展变化历程。武陵山机场自2010年11月22日通航以来,开辟了渝东南地区“走出去”的空中快速通道。今年10月28日,“成都—黔江—珠海”航线正式开通。据黔江机场市场经营部副经理蒙国爱介绍,“成都—黔江—珠海”是黔江机场继开通上海、杭州、海口等航线后的又一条通往沿海城市的空中快捷通道,架起了渝东南与沿海地区的航空网络。

目前,该机场航线数量达到11条,相继开通了至重庆、上海、昆明等城市的航班,初步搭建起“米”字形航空网络骨架。特别是旅客吞吐量以年均近20%的速度增长,旅客吞吐量从2010年的不足1万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28.8万人次,今年预计旅客吞吐量将突破40万人次。武陵山机场已成为渝东南地区的空中门户和旅游中转港,被评为“中国最佳旅游支线机场”。

2018年11月24日,正好是周末,家住黔江的郑云霞上午10点到武陵山机场乘坐到北京首都机场的航班,下午3点多已经在北京男朋友家里吃起了火锅。两天后的周一早上她又返回办公桌前。“平时工作太忙,假期过去耍两天,很放松。”郑云霞的这句话,也道出了如今武陵山机场的日新月异,交通的便捷让更多的人在忙碌的同时也能去往更多地方找寻诗和远方。

高铁即将改变市民出行方式

“以前坐火车,经常会晚点,而且票也难买,坐的时间久了,腰酸背痛。”家住舟白街道的蒲清说,“现在坐火车方便多了,不用彻夜排队,车速也比以前快多了,坐着也舒服。”40年间,乘火车来来往往,从彻夜排队到一票难求的无奈,再到如今足不出户、动动手指送票上门的便捷。

改革开放40年来,黔江铁路从无到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6年渝怀铁路开通运营,千百年来象征着现代工业文明的火车第一次开进了黔江,黔江到重庆主城的时间缩短至4小时。2015年,黔张常铁路和渝怀铁路二线开工建设,黔江区成为了全市“十二五”期间唯一开工建设两条铁路的区县,目前两条铁路已形成建设高潮,工程形象进度分别达到83.6%、84.5%;同时,同步推进黔江北“零换乘”客运综合换乘枢纽和正阳450万吨货运物流枢纽建设,力争与两条铁路同步建成投用。同时,渝湘高速铁路重庆至黔江段暨重庆东站已于今年11月22日正式开工。

“高铁通车后,到重庆就快多了,我们可以一天时间来回,很方便……”近两年,聊起渝湘高铁,黔江人憧憬和希望实实在在地写在脸上。据了解,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线路起自重庆站,经南岸、巴南、南川、武隆、彭水,终至黔江站,正线全长265公里,设站8座,速度目标值为350公里/小时(其中:重庆至重庆东段为120公里/小时),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为535亿元,建设工期5年半。其中:黔江区境内正线长约22公里,投资估算约40亿元。

据了解,目前全区铁路运营总里程达62.5公里,铁路网密度达2.6公里/百平方公里。未来三年,黔江区将按照“构建高铁骨架、完善货运网络、强化区域互通、优化枢纽布局”的思路,到2020年,黔江区将陆续建成黔张常快速铁路、渝怀铁路复线85.5公里,新开工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黔江至秀山段60公里,基本形成层次清晰、网络完善、功能齐备、服务高效的铁路运输体系。其中,2018年,将加快建设黔张常快速铁路23公里,渝怀铁路复线62.5公里;开工建设渝湘高铁重庆主城至黔江段25公里、正阳450万吨铁路货站、黔江北综合交通换乘枢纽。2019年,将实现黔张常快速铁路23公里、渝怀复线62.5公里初通,全力推进渝湘高铁重庆主城至黔江段25公里、黔江北综合交通换乘枢纽、正阳450万吨铁路货站建设;开工建设渝湘高铁黔江至秀山段35公里。2020年,力争实现黔张常快速铁路、渝怀复线铁路、黔江北综合交通换乘枢纽、正阳450万吨铁路货站投入运营;渝湘高铁黔江段全线达到施工高潮。

此外,2018年至2020年还将开展黔恩、黔毕昭、广忠黔铁路及黔万高铁等4个约110公里铁路项目前期工作研究。届时,全区铁路运营总里程达148公里,铁路网密度达6.2公里/百平方公里,将大大提升黔江区在全市铁路网中的区域枢纽地位。

城市交通让群众出行更便捷

初冬时节,沿着武陵大道驱车进城,道路两旁落叶缤纷、景色宜人,每处都在惊艳时光。

“40年前,交通条件很差,路很少,且多为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砂石路和土路,出行基本靠双脚。去趟乡里,就是‘出远门’,更别提到重庆了了,还得备上干粮,赶好几天路。”家住城东街道的退休职工杜林科回忆起几十年前的黔江交通状况时感慨地说。“那时候上班大多是步行,没有出租车和公交车,想赶时间只能打人力三轮车。现在私家车走进了百姓家,公交车冬暖夏凉,手机一点就能叫到车,出行方便多了!”

交通事业事关百姓切身利益。“20年前,黔江没有一条是硬化的,等级大部分是4级,部分是等外级。”一位老交通人说,很多村甚至不通公路,老百姓出行“靠双脚”。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黔江交通事业也迎来了“温暖的春天”,步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黔江区交委以实施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加快完善区内路网,大力实施干线公路改造。目前,国道G319线濯水过境段改建工程已建成通车;省道S304线正阳至蓬东二级公路、阿蓬江至神龟峡景区连接线工程形象进度分别达到62%和45%;国道G319线濯水至酉阳界大修工程进度达70%;青杠至太极二级公路一标段已完成路基清表2公里;黑溪至黎水二级公路一标段、蓬东至马喇二级公路二标段已招标结束,即将开工建设。

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不断优化延伸公交线网,提升公交交通运力,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能力。顺利开通阿蓬江、小南海等旅游专线;完成“双到期”公交车更新工作,新投运力36台,新开线路3条,全区公交运力达到156辆;顺利完成了公交车调价,无网络负面舆情和群体性事件发生;稳妥投放出租车48辆,全区出租车运力达到286辆,高峰时段“打的难”基本缓解。据统计,全区共有班线客运275辆,运行18条省际班线、10条跨区县班线、24条乡镇班线,支线农客总量达到188台,全区218个村(居)委通客率在渝东南率先达到100%,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极大缓解。

公路的便捷只是交通的缩影,黔江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正逐渐形成。如今,穿过高山、跨过河流,一条条宽广整洁的柏油马路蜿蜒向前,雄伟壮观。据统计,从2012年到2017年,全区公路客运量累计1.04亿人,客运周转量累计36万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累计1900万吨,货运周转量累计19万万吨公里。境内国道从1条增加到2条,里程由过去的93.127公里增至103.638公里;省道由2条增至5条,里程由原来的205.137公里增至479.586公里。目前,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6076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252公里,纵贯南北、连通东西的2条国道、5条省道构成了黔江公路网络的主动脉,群众“出门硬化路、抬脚即上车,日行千里路”的梦想成为现实,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在不断增强。

农村公路打通致富“命脉”

“以前路不通,村子几十年没有多少变化。现在路修好了,村子越变越好,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陆续回来了。”提起农村公路,黔江区金溪镇长春村居民白国强感慨颇多:“以前村里根本就不通公路,现在小轿车直接开到家门口,农用车直接骑到田间地头。真的是路通了,生活就大变样了。”

“坑坑洼洼”“泥泞难行”曾是长春村道路的真实写照,不仅村民出行、孩子上学不方便,还成为制约全村发展的“瓶颈”。直到2015年,黔江区交委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总体部署,优化整合交通专项扶贫资金,加大对金溪镇农村公路网的建设。2016年,长春村主干道包家沟至李家沟的道路得到硬化,至此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出门全靠走”的旧时代。

“要想富,先修路。”自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黔江区交委便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据统计,2015年至2018年,全区农村公路投资18.74亿元,实施农村公路2757公里(县道改造537公里,村道公路2220公里),不仅改善了群众“出行难”和“行路难”的状况,也为群众打通了出行路、产业路、致富路。

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土路、砂砾路到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柏油路直通家门口,黔江农村交通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黔江区 “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的一个剪影,也是黔江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黔江区交委大力实施“乡到村”“村到组”工程,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优化农村交通运输环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成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引擎”。2012-2017年累计投资25亿元,完成干线公路改造480公里,新建农村公路2774公里,硬化2300公里,安装乡村公路安全护栏536公里。全区农村公路管养里程新增16877.3公里,达到18393.3公里,增长了1200%,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600多亿元。

随着“四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推进,这项“民心”工程让黔江区农村发生了悄然变化:公路通了,农民什么值钱种什么;原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的农民开始返村创业,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大幅提高,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和谐画卷已徐徐展开。据悉,2015年至2016年脱贫攻坚期间,黔江集中建设了80个巩固脱贫村的交通专项扶贫通畅工程共计187个485.4公里,75个撤并村通畅工程89个239公里,74个村(居)民小组通达工程74个180公里,另外配合区扶贫、财政等部门新改建和维修村道公路1146公里,实现了“每个贫困村有3条水泥路”和“撤并村100%通畅,村民小组100%通达”的目标,有力助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脱贫工作。

“黔江这些年的发展,首先得益于交通的发展。”黔江区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黔江始终坚持交通先行推动发展,将交通建设当成重要的民生实事来抓。从40年前无一条铁路、高速,到如今一条条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空中航线,犹如活力四射的“生命线”连通世界各地,形成一张立体化、现代化、全覆盖的“黔江交通网”,给黔江带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也正在拉近黔江与世界的距离。如今,对于每个出行者来说,“说走就走,路不再长”,已成为现实。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