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区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政策机制,积极推进人才政策创新和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切实解决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围绕产业链条精准引才
今年9月,2018年秋期北京科技大学·铜梁专场双选会在北京科技大学本部举行。这场双选会共收到学生简历500余份,参会企业与161名大学生达成就业意向。55名硕士研究生报名参加考核招聘现场面试,通过资格审核21人,9家事业单位与通过面试的9名硕士现场签订了就业意向协议书。
铜梁专场双选会现场。
这只是我区围绕产业链条精准引才的一个实例。为帮助企业订单式精准引入急需紧缺人才,我区积极对接首都高校科技信息联盟,加强与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市内外高校合作,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和创新项目。今年以来,已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42名,企业高层次人才19名。
我区还成立了高新区招才引智服务中心,通过精准识别、精心挑选、精细服务,积极引进6大产业集群急需紧缺的高端人才。对人不在铜,但项目注册地或科技成果转化在铜的“候鸟”型人才,同等享受相关人才政策待遇。
同时,制定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出台了《支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的10条措施(试行)》,突出人才政策“指挥棒”功能。借力“铜梁政务服务”APP、“铜梁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网站等宣传人才政策信息,铜梁高新区规上企业对人才政策知晓度达100%,今年收到区内外人才资助申报材料和项目28个。
突出发展重点大力育才
人才引进来了,还要为人才提供优越的成长平台。为此,开展技能培训已经成为我区的一项常态化工作。我区常年开设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将技术送到家,把服务送上门,今年已完成各类培训68期,培训2500余人次。讲授党员群众“急需掌握的”“确实需要的”技能知识,截至目前,共开展讲习活动2366次,培训党员群众7万余人次。
与重庆市人力资源产业园开展了战略合作,推动建立铜梁分园,支持铜梁高新区企业以服务外包形式委托产业园解决技术工人需求难题,依托产业园人才技术优势定向培养骨干技术人才,为高新区企业订单式培养制造业、建筑业等13大行业、217个不同等级的技术工种。
我区还与两江新区建立人才交流机制,加快引进深圳科技园等高水平企业孵化平台,建成市级以上研发平台35个、科技服务机构8个、院士专家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
各种技能培训、战略合作和人才交流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为我区引进的人才成长为技能型、专家型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人才引进来了,还要让他们留得住过得好。为此,我区优化了人才服务平台,完善配套各项服务措施,营造了一个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实行“人才直通车”政策,建立区级领导直接联系服务人才机制,畅通了沟通渠道;在全区公共服务机构设立了“绿色通道”、明确“服务专员”,在信息咨询、户籍转迁、社会保障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来铜创业就业的高层次人才凭借“龙乡人才金卡”,可直接到相关部门办理医疗保健待遇,优先配租经济实用房,并可获得一定数额的购房补贴,享受“贵宾式”公共文化服务待遇。
另外,还为来铜创业就业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社会化服务,从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父母康养等方面予以支持。
人才留住了,如何用好这些优秀人才,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为铜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我区努力营造创新创业优良环境,聚焦人才成长发展全过程,制定完善了激励机制、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创新技术成果转化机制三种机制,让科技成果竞相迸发、次序开花。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对各类人才坚持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过得好,让他们为铜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后,我们将继续为来铜创新创业的各类人才提供更优越的发展平台,共同推动铜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记者 谢凤 陈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