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大足:实施典型示范带动,扎实推进乡村“五个振兴”

2018-12-06 10:13:36  来源: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网

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网讯 作者 重庆市大足区农业委员会 吴成英

重庆市大足区以壮大产业,做强基地,创新品牌,争创园区,示范点打造为依托,全面推进“一园四基地六品牌十八村”发展。“一园”即成立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统筹指导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创建成功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四基地”以优质粮油基地、特色果蔬基地、生态养殖基地、四季香海基地为辐射,做优做强产业发展;“六品牌”以“大足四宝”即以出口欧美的紫红薯粉丝系列产品、获国家地理商标的大足冬菜、有血管清洁工之称的大足熊猫雷笋、入列国家畜禽遗产名录的大足黑山羊,以及生在“中华荷莲之乡”的大足荷莲,有四季香海之称的芳香系列产品六大品牌为抓手,推进大足农业“三品一标”建设,促进大足农业提质增效;“大足十八村”以竞争立项方式确定出龙岗街道观音岩村等75个村(社区)为大足区农旅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亦称“大足十八村”, 旨在通过示范引领,在全区打造出一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一、紧扣产业振兴,构建融合高效产业体系

一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预计全年粮食播种100万亩、总产45万吨,其中油料21.5万亩、总产2.7万吨,开展油菜、水稻品种试验示范55个,建设五彩水稻基地2000亩。袁隆平院士重庆工作站落户拾万镇、将于9月揭牌,并成功聘请袁老为大足区现代农业发展总顾问,依托沃池农业建设杂交水稻博览馆。完成水果定植18.2万亩,预计总产7.1万吨,产值8亿元。蔬菜定植28万亩,产量45万吨、产值13.5亿元。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做大做强特色果蔬、芳香雷竹、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以及生态畜渔,建成冬菜、雷竹、荷莲、葡萄、枇杷等特色基地30万亩,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中国荷莲之乡”“中国枇杷之乡”“全国枇杷标准化示范区”等称号。二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启动农业加工物流园区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1700家,年产值达40亿元。“大足十八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建成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示范片1个、乡村旅游线路精品线路5条,建设“老家·观音岩”“棠香人家”“原乡·荷花村”“大唐丰域”等30余个极具地方特色,集休闲、观光、体验、亲子等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园区。目前,全区乡村旅游人数超500万人次,收入近10亿元。三是外向型农业得以发展。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加重庆、四川、上海等农博会,推介大足冬菜、大足黑山羊等特色优质农产品,扩大对外影响力。大力引进来,目前已引进上海、浙江等社会资金66.4亿元投入现代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签约项目33个,已完成投资1.2亿元;在谈项目56个,计划投资26亿元。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打破农产品流通壁垒,上半年农村电商交易额达2000万元。

二、狠抓人才振兴,筑强乡村人才队伍体系

一是挖掘培育人才。引进猪八戒网参与营销推介大足农业。举办精准扶贫暨乡村振兴发展计划专题培训班、第五片区乡村振兴发展计划培训班、村党组织书记轮训班等重点班次,开展“互联网+农业”、农民智能终端、信息进村入户等专题培训,培训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4000余人。招聘“三支一扶”支农27名。二是持续回引本土人才。为每村回引1名以上本土人才。动态管理本土人才256名,建立本土信息台账,强化跟踪培养。三是加大人才扶持。联合重庆欧美同学会专家研究完成《大足区人才工作调研报告》,计划设立创业基金500万元,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办公场所、一站式服务等创业扶持。四是构建人才使用平台。新建科技示范基地3个,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等培训2万人次,培训各类农机手1000人,推动全区农机化率达53.8%。

三、突出文化振兴,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一是定遗保护。积极挖掘、认定中敖火烧龙、铁山竹编、邮亭鲫鱼等涉农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11个,其中市级以上7个。大足黑山羊正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二是节会做靓。融合传统民俗文化,成功举办山花烂漫节、枇杷节、荷花节、红高粱节等节会,正在筹备中国农民丰收节、五彩水稻节。三是宣传扩覆。在每个镇街建立“新时代讲习所”,组建讲习队伍;深化“家风润万家”主题活动。开展“乡村德法相伴”活动,建立“小马工作室”,推广“老马工作法”,全面开展“千万市民学法律”和惠民电影放映活动。开展以“中国扶贫改革40周年、我的 帮扶故事、我的脱贫故事”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四、着眼生态振兴,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是扎实贯彻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坚守生态保护红线,推广绿色、清洁生产技术及模式,推动转变传统生产方式,提高农膜回收率,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监控与管理,开展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专项整治,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化。加大绿盾护农行动,检查种子、肥料经营单位160家。现有“三品一标”达74个、重庆名牌农产品7个,获得全市巴味渝珍公用品牌授权3个。二是积极探索发挥农业多功能性。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利用“人工湿地+湿地生态经济塘”环保工艺,在“原乡·荷花村”打造以绿色为根的生态修复工程,种植荷莲特色湿地植物,修复生态环境,激发“农业、生态、科教、文化、旅游”功能,实现生态、人文、农业结合。三是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已在国家林业局备案。突出抓好城镇、道路、水系、校园、农村、景区、园区等7大绿化工程,实施国土绿化10万亩,建成义务植树基地127个。四是河长制落实到位初见成效。出台“1+13”工作方案,采取“一河一库一策”,完成清漂水域2361公里、15平方公里,综合整治河流11公里,基本实现河畅水清;排查入河排污口177处、完成整治84处;关闭整治养殖场273个,屠宰场污染治理规范化。取缔42座小型水库肥水养殖,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建立完善“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垃圾收运处置模式,基本实现所有镇街、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和农村清扫保洁队伍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保障长效机制落实全覆盖,全区207个行政村(外加35个涉农社区)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100%,覆盖人口96.5%。

五、夯实组织振兴,不断提升基层基础战斗力

一是优化组织结构。储备村级后备干部742名,平均年龄31.9岁,95%以上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文凭,保证每村至少储备1名。选派18名部门新任副处级干部到市级贫困村扶贫工作一线挂职锻炼,23名科级干部到镇街扶贫岗位和信访、综治、民政等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岗位挂职锻炼。成立38个由区领导任组长、镇街书记镇长(主任)任副组长的工作组,采取区领导包村、部门结对、干部蹲点、全覆盖下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等措施,整顿38个软弱涣散党组织。二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制定三年消除空壳村计划,拟定2018年消除空壳村24个。9个贫困村分别建立120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实行按月按股分红。三是促进依法治村。分2期对镇街组织委员、村级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等350人进行集中培训,增强基层干部的法治意识。通过进村入户宣传宣讲活动,加强广大村民普及法制教育,引导农民遵法守法并能够用法律为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四是坚持村民自治。强化基层组织尤其是村民组织建设,不断创新组织方式,畅通村民诉求表达通道,营造邻里互帮、村民互助、和谐发展的组织氛围,实现村民自治组织的良性运转。

同时,分层分类实施试验示范镇村(社区)建设。确定龙岗街道、铁山镇为全区分层分类试验示范镇街,每年整合500万元试验示范项目经费。确定长虹村等5个村(社区)分别为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试验示范村(社区),每年整合100万元示范经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