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艳玲
一场寒潮袭来,处于四川省西北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进入白雪皑皑的世界,又一个漫长的冬季开始了。这片主要由高山峡谷和雪域高原覆盖的辽阔土地,生活着近百万藏、羌、汉、回各族儿女。
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组成部分,阿坝全州13个县(市)均为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县,近一半的行政村都是贫困村,贫困发生率达14.5%。阿坝州既面对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多发、资源相对匮乏、经济发展滞后、社会治理复杂等深度贫困地区的共性问题,又面临高半山区、边远牧区、大骨节病区、受灾地区等具体复杂区域状况,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特殊贫困多、返贫风险高多个维度叠加,脱贫难度之大可想而之。
阿坝州委书记刘坪表示,要统筹好“打赢与打好”“绝对与相对”两大关系,量力而行、谋定而动,探索出一条极具阿坝特色、阿坝智慧、阿坝经验、阿坝模式的高质量脱贫之路。
脱贫攻坚进入下半场,对于区域性整体贫困与结构性深度贫困并存的阿坝州,如何才能既打赢又打好这场攻坚战?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抓重点补短板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
受制于特殊的地貌地形,阿坝州群众居住分散,70%以上的农村位于高半山区和边远牧区,海拔大多在3000米以上,95%以上属于高寒地区。“有女不嫁灵保汉,家家住在崖边边。一天三顿酸菜饭,肚皮烤起火斑斑。”九寨沟县保华乡灵保村的一首民谣,道出了高寒地区人民生活的不易。
不仅如此,受高原高山、高海拔地理环境影响,阿坝州慢性病群体大,大骨节病、包虫病、高原性心脏病等地方病突出,101414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就有14772人,606个贫困村中有大骨节病区村168个。此外,阿坝州地质灾害易发多发频发,地震、山体滑坡等时有发生,导致不少群众因灾致贫。
面对错综复杂的致贫原因,如何破题?阿坝州的打法是抓住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一方面,阿坝州派出2万余名干部一对一联系帮扶贫困户,根据致贫原因不同,坚持“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行动,确保分类施策、因人施策,精准发力、重点突破;另一方面,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阿坝州将高半山区、边远牧区、大骨节病区、受灾地区作为重点攻坚区域,制定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专项规划,其中尽快补足这些区域的基础设施短板迫在眉睫。
村村“路上山、水到田、电入户、网联通”的实现难度有多大,看看阿坝州的山有多高、路有多远就知道了。“3260米,这是五间房村的海拔高度,村子离最近的乡镇就有几十公里路,而且都是土路。”松潘县川主寺镇五间房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殷启雄谈起初到五间房村的情景,仍然有些唏嘘。而在草原县红原,县文体广新局技术人员朱全贵告诉记者,如果对全县“村村通”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备进行一次检修,16名技术人员至少得跑1个月才能将400多个远牧点全覆盖。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打响,阿坝州制订了精准推进扶贫攻坚的“五大行动”,其中旨在补足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的基础扶贫行动排在首位,这也被视为解决阿坝州区域性整体贫困绕不开的基础性工作。
2015年,随着独立光伏设备安装到位,阿坝州边远无电地区的10774户农牧民告别无电历史,若尔盖县唐克镇牧民扎西离自己的帐篷旅馆梦又近了一步;2016年,小金县双柏乡大锁村建成54个小水窖,全村137户人畜用水及1000亩核桃基地灌溉用水、230亩中药材基地灌溉用水有了着落,再也不用上山找水背水了;2017年,理县全县81个村寨的通村公路全部实现硬化,处于高半山的嘉绒藏族聚居村——夹壁乡二古溪村67户村民告别了马驮人背时代,货车直接开到田间地头,村民泽旺头种的大白菜轻松卖上了好价钱;2018年,壤塘县南木达乡阿斯玛村安装上了卫星通信宽带网络系统,通过高速互联网服务,全村160户村民可以足不出户了解外面的世界,结束了“零互联网”时代。这个由时间和村庄构成的坐标系,直观反映了基础扶贫行动所带来的民生变化。
通过持续努力,阿坝州率先在全省民族地区实现乡镇100%通沥青(水泥)路、建制村100%通达;100多项数亿元的电力扶贫项目使得农村电网得到大幅度提升;超过1万名贫困农牧民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数万亩耕地得到有效灌溉……为贫困村谋发展、贫困户摘穷帽夯实了基础。
建机制促升级打一场精准带贫的持久战
脱贫攻坚重在精准,难在可持续。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的关键之举,也是实现农村长期稳定脱贫的重要措施。为贫困村找到主导产业,为贫困户找到增收门路,是阿坝州2万名驻村干部的重要任务。
然而,这并非易事!由于贫困村大多处于高寒地区,冬长夏短,生态脆弱,可供选择的产业面非常狭窄。第一书记殷启雄在为五间房村找主导产业的过程中就历经波折:试种高山生态蔬菜,却管不住放养牲畜啃食;试种大黄,又被野猪拱;试种的玛卡还未上市,玛卡市场就一蹶不振。正在气馁之际,一次与村民的拉家常,殷启雄得到启发,决定试种当地特有的紫皮大蒜,一举成功。2017年,40亩紫皮大蒜,让19户村民户均增收8000元。
五间房村的故事在阿坝州许多贫困村上演:马尔康市松岗镇丹波村建起了蔬菜大棚;金川县勒乌镇角木牛村种上了花椒并在林下套种蔬菜、道地中药材;黑水县龙坝乡黑瓦村种上了早实核桃;理县木卡乡种上了最新品种的青椒……
与此同时,阿坝州大力促进传统农牧业转型升级的努力也开始显现成果:经过多年试验逐步摸索出的牦牛标准化养殖“4218”模式,让广大牧民惊叹于科学对传统牦牛养殖业带来的革新;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订单,让原本守在景区门口摆摊的农民感受到了互联网世界的神奇力量;一杯香甜可口的速溶青稞奶茶能卖十元一杯,让种了一辈子青稞的扎满大叔惊叹不已……
更让人振奋的是,年轻人回来了。在阿坝县,一个由大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已经由2016年的4个人发展到26个。团队创始人之一、26岁的邓真木央说,他们的目标就是要通过互联网把家乡的生态农产品介绍给更多的人。
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的引入让阿坝州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化转型,但这一过程中要如何更精准的发挥产业带贫效应呢?为此,阿坝州在2016年出台了《关于财政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实施意见》,拿出真金白银,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为确保产业带贫的精准性和长效性,近年来阿坝州各地纷纷积极探索,形成了多种产业带贫模式。如以红原县“金牦牛”项目和黑水县中蜂共养项目为代表的村集体经济带动模式;以阿坝县高原中低温食用菌项目为代表的“飞地”扶贫模式;以金川县“扶贫车间”项目为代表的企业托管模式……
“通过建立多种利益链接机制,让每一个贫困户都能充分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是保证帮扶长效性的重要手段,这其中村集体经济承担起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阿坝州扶贫移民局局长靳东表示,如红原县34个村100%建有集体经济项目,1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拥有集体经济项目18个,95%的集体经济实现扭亏为盈。2017年底,阿坝全州农民合作社达到3830家,其中绝大多数都对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生态与生计共谋打一场主动出击的保卫战
阿坝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敏感区、脆弱区。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今年召开的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了加快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重大部署。在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生态保护迈入“转折点”的关键时期,两者要如何处理?
保护与发展,看似矛盾,阿坝州却毕其功于一役,于2017年底出台《关于生态扶贫的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举起生态扶贫的大旗。按照“生态资源保护全覆盖、生态管护职能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要求,确保全州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无稳定收入来源和稳定就业渠道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有一个劳动力通过生态公益性岗位就业,达到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户均增收6600元、2019年户均增收8150元、2020年户均增收1万元的目标。
“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往往存在贫困程度深、减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的问题,通过构建生态扶贫长效机制破解难题、增强动力、提升质效,把农民就地转化成保护生态的积极力量,对国家、社会、农民来说都是多赢的结果,这也是高质量脱贫的具体体现。”靳东表示。
目前,阿坝全州已成立生态管护合作社906个、造林合作社75个,设置管护岗位25066个,上岗22739人,管护生态林1819万亩、草原2535万亩、湿地845万亩、河道1.3万公里,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生态保护获得稳定增收的新路径基本成形。
然而,“阿坝州90多万群众要与全国实现同步小康,靠财政转移支付,靠国家的政策扶持,不是长久的根本办法。”阿坝州不少党员干部认为,只有高位布局,优化一产、转型二产、拓展三产、三产融合,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建成拥有自主发展能力的示范区才是根本之策。
依托于生态建设工程,阿坝州作起了一篇生态经济的大文章,将生态建设与生态效益农业相联动,生态治理与旅游景观建设相联动,生态保护与现代服务业相联动,生态发展与绿色循环工业相联动,实现生态与生计的良性循环。
全域旅游是重要的突破口。旅游业具有就业容量大、进入门槛低,在推动农牧民增收上具有天然优势。通过发展旅游饭店、特色民宿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阿坝州各地开始有计划的引导更多有劳力的贫困户进入旅游服务行业,引导更多有技术的贫困户从事传统手工产品等旅游商品生产工作,引导更多有才华的贫困户参与非遗表演项目演艺事业,促使更多的贫困群众借势乡村旅游发展,多渠道解决自身就业增收问题。
在阿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销中心,记者见到了象雄本波唐卡的州级传承人郎依甲。在他的传习所里,有来自西藏、甘肃、青海、四川四省藏区的近100名学生,他们中大部分家庭贫困,梦想着成为一名优秀的唐卡画师改变命运。
甲勒桑民族传统裁缝技艺、藏香制作技艺、藏族金属制品加工技艺、藏式木雕技艺……这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手工业,在为阿坝全域旅游产业注入了独特魅力的同时,也成为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新的着力点。
对于阿坝州来说,脱贫攻坚既是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最大的发展机遇。数据显示,目前阿坝州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10.4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0.47万人,贫困村从2013年底的606个减少到2018年底的33个,马尔康市、汶川县等10个县(市)整县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迈出有力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