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把厨房整理一下,把农家乐做成包吃包住那种,增加收入。”入冬后,黔江区水市乡迎来了全年旅游淡季。当地村民杨胜仙在集镇经营着一家农家乐,今年,她家仅住宿就收入就达到了4万余元。趁着空闲时间,她正忙着腌制腊肉、规划扩建厨房,为来年迎接更多的游客作准备。
近年来,水市始终坚持“旅游强乡、产业兴乡、集镇靓乡、生态立乡”发展思路,致力于打造“云上水市·红色胜地”旅游品牌,加快推进“亩产万元立体农业”行动,全乡呈现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社会稳”的良好发展态势。
唱响旅游品牌带动群众增收
“我们趁着冬季的空闲,已经鼓励10户农家乐增加200个床位,为明年迎接客人做准备。2019年,我们接待床位将准备达到1900多张。”这些天,水市乡红军树乡村旅游股份合作社理事长吴燕君走访农户,鼓励社员们增加床位,提早谋划来年乡村旅游发展。
农闲时节不得闲。连日来,水市乡党委、政府以及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们也正忙着大走访,对参与乡村旅游接待的农户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助村民们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同时,为他们出点子、谋规划,鼓励大家深度融入到旅游产业中来。
近年来,水市乡依托红军树、水车坪老街、千丘梯田等自然景点,构建起了“春赏花、夏纳凉、秋品果、冬赏雪”的乡村旅游主题,先后成功举办三届乡村旅游文化节,唱响了“云上水市·红色胜地”旅游品牌。
水市乡政府乡长余江华说,今年以来,全乡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00万元,带动全乡200余户从事乡村旅游。目前,水市乡已编制完成《乡村旅游发展和水车坪4A级旅游景区建设规划》,正着力打造国际房车露营基地、重庆市山地休闲及避暑度假旅游区,让旅游产业的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培育特色产业一村一品促发展
在旅游富民的基础上,水市乡还聚力培育高山特色效益农业。这几天,水市乡3个村、社区利用烟地闲置期轮作的2000亩高山萝卜,进入大面积采收期,村民们又迎来了丰收季。
今年来,水市乡聚力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培育,突出解决农村产业空心问题。大力培育新的骨干产业,新栽和管护茶叶面积达10000亩,开展林下养鸡,建成1200平方米的茶厂;同时建成了林下养殖基地5个。努力培育多元特色产业,实施烟菜(白玉圆萝卜)轮作2200亩;建成千丘梯田精品稻米示范园1000亩,带动全乡种植水稻4000亩;栽植刺梨子和油茶各2000亩,栽植核桃500亩,新安村“稻田+泥鳅”立体养殖200亩,烤烟种植后冬闲土地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聚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进程,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水市乡党委书记喻刚说,在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时,着力加强党委领导,聚焦支部引领,注重党员示范,8个村(居)均成立了集体经济发展合作社,成立乡人才服务站,建成300平方米的区级示范供销社和电商示范点,引回本土人才8人到岗履职,打造党员示范户110余户、培育新型职业人才1000余人,示范作用得到全面发挥,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搭建了平台。同时,清理资源,将沉睡的资源唤醒,激发农村资源活力;吸纳资金,将分散的资金集聚,发挥资本集中优势;引导农户,将农民的身份转化,基本实现农民变股民、村级经济得到发展的目标。
巩固脱贫成果提高群众满意度
“利用烟地闲置期种植萝卜,增加农户的收入,亩产可以达到1万元左右。”近日,水市乡水市社区居民董泽安和村民们在田地里采收萝卜。他说,发展特色产业,不仅让闲置的土地产生更多效益,还让更多群众有了致富新渠道。
今年,水市乡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坚持做到“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解决“四个问题”,全乡建卡贫困户253户、920人(仅37户、118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0.95%,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361元,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喻刚说,接下来,水市乡将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持续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在用好生态优势上下功夫,做好富民这篇大文章,加快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水市。坚持创建水车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发展“旅游+”产业。建设太阳岛6000亩融特色种养业、旅游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持续发展亩产万元立体农业产业,建成5000亩烟菜轮作基地,5000亩精品稻米基地,5000亩油茶和刺梨子基地,7000亩烤烟基地,10000亩茶叶基地,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记者周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