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重庆11月27日消息(记者孙冰洁)“在我们这里,首诊率能达到70%左右,只有真正能做好了,老百姓才愿意来。”重庆忠县任家镇卫生院院长刘旭东看着院内来往的就诊患者,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
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啃掉“以药养医”的硬骨头,让百姓真正实现在家门口看得起病、看的好病,正在重庆忠县成为现实。四年来,这座长江边的小城通过强基层、降药价等一系列做法,探索出了一条便民利民的特色医改之路。
斩断“以药养医”利益链
上下5层楼的忠县人民医院,就诊大厅宽敞明亮,科室设施一应俱全,从硬件看来,与不少城市的三甲医院不相上下。这一切离不开忠县近两年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大力投入,据忠县县长江夏介绍,过去几年,忠县累计投入2.1亿元,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医疗设备设施1897台,建成了11个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
11月27日下午,忠县人民医院内,一名患者正用“医用自助干式成像仪”打印诊疗报告(央广记者 孙冰洁 摄)
硬件升级只是忠县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部分,更重要的转变是斩断“以药养医“的利益链。事实上,早在四年前,忠县已在重庆市率先实施以“医药分开”为核心的系列改革,协同推进财政补偿机制、薪酬制度、四级医联体模式等配套改革措施。
从2014年1月1日起,忠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全部药品取消15%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旨在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据江夏介绍,在“医药分开”的同时,忠县建立财政补偿机制,县财政已累计投入17.2亿元,包括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
补偿机制的建立,在确保医院收入不下降的前提下,让医院收入来源由医疗、药品和财政补助变为医疗服务收入和财政补助,彻底切断了医院收入与药品收入的利益关系。同时,忠县重构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薪酬机制,即以服务数量和质量、费用控制为重点的绩效考核制度。
“现在医务人员的薪酬都是按照医事服务费来计算的,比如他做了多少手术、看了多少病人等。” 忠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袁军告诉记者,此举为了防止取消“以药养医”后,医务人员将病人的看病成本转嫁到检查费上。“事实证明,这一做法是可行的。在实行新的薪酬制度后,医生的收入普遍比之前有所上升,并且提高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袁军说。
畅通双向转诊渠道
“镇卫生院就在家门口,家人过来照顾也方便。”75岁的忠县新立镇居民沈桂芬因不慎摔倒造成骨折,本打算到县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却苦于行动不便。通过医共体,新立中心卫生院立即与上级医共体县人民医院联系,当晚县医院即派出医生到镇卫生院,完成了手术。沈桂芬颇为欣慰地告诉记者,报销后自己只花了600块钱。
对沈桂芬来说,就近在镇医院就诊,不仅换药方便,也节约了不少费用。
小病首诊在基层,是分级诊疗的基本要求。而在现实中,向下转诊往往是道难题。
但在忠县,自2014年改革启动以来,县级公立医院下转到基层医疗机构的病人达5264人次,基层医疗机构上转到县级医疗机构达2795人次,下转病人多于上转病人。
11月27日,任家镇卫生院的家庭医生正在为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诊疗(央广记者孙冰洁 摄)
“我们这向上转诊的不多,多数病症都能在这里化解,关键还在于观念的转变。”任家镇卫生院院长刘旭东认为,大医院主要应着眼于疑难杂症,向下转诊既对患者有好处,也能提高医院床位的周转率。
江夏告诉记者,为了畅通双向转诊机制,忠县还在两家县级公立医院为核心的基础上,采取“1+1+X+N”模式,即一所城市三级医院、一所县级公立医院、X个乡镇卫生院、N个村卫生室,组建纵向联合与横向联合的医疗服务体系,目前已覆盖全县所有医疗机构。
目前,该县县级医院的收入与基层医疗机构持平,基层首诊率达67%,县域内就诊率达93%。
此外,忠县还以两家县级公立医院为核心,采取“城市三甲医院+县级公立医院+X个乡镇卫生院+N个村卫生室”的模式,构建医联体,引导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疗技术、人才向基层下沉,让群众在本地即可享受上级医院的医疗服务。
“县医院还定期派骨干医生到卫生院支援半年,不只是坐诊,还要带队查房、手术等。”刘旭东说。
数据显示,四年以来,忠县县级医院的300多名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共开展325台次手术,如今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已能够独立实施内科、妇产科、外科等常规手术。
城乡统筹协调“一体发展”
在重庆忠县任家镇卫生院二楼的“健康小屋”外,张贴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的详细告示,价格从几十到几百不等。当地居民通过缴纳一定数额的费用,就可在国家规定的14项家庭医生服务外,享受到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
“比如,如果你购买了这个50元包,每月家庭医生就会定时上门来为你量血压、做心电图等,为你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刘旭东告诉记者。
家庭医生只是任家镇医院诸多便民服务的一项,在该院的智慧体检中心,通过手机注册,四周居民都可享受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记者下午在医院采访时,家住附近的两位老人正在一旁的沙发上等候,“挺方便的,他们到时间就来提醒我们过来体检。”
在位于重庆忠县任家镇卫生院二楼的“健康小屋”内,患者可自助测量身高体重等(央广记者孙冰洁 摄)
前后两排楼的镇卫生院宽敞明亮,被划分为诊断室、观察室、药房、治疗室等区域。“虽说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但并非只是县人民医院或县中医院的事。”忠县卫计委党委书记、主任申继旭说,改革的目的是构建起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让群众看病不再难、不再贵。
基于这样的理念,从2014年起,忠县将目光盯在了基层,实行城乡统筹协调“一体发展”,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
任家镇卫生院只是忠县城乡统筹协调“一体发展”的一个缩影。据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林介绍,目前重庆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农村30分钟、城市15分钟”医疗服务圈基本建成。以忠县为例,该县还给各村卫生室配齐了针灸、火罐、急救箱、氧气瓶等多项医疗设施设备,改善基层群众就医条件。
目前,该县公立医院门诊、住院服务量同比上升10.25%,公立医院药占比下降到30.60%,医疗费用增幅下降到9.64%,百元耗材下降到19.95元,均低于国家指标,群众看病贵正逐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