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重庆建成省级医改监测信息平台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不良执业将被“驾照式”记分
昨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重庆忠县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中西部有关地方深化医改工作典型经验。
重庆晨报记者获悉,我市已建成省级医改监测信息平台,接入全市226家公立医院数据,实时动态监测医院改革效果,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实施“驾照式”记分管理。
对市民关心的过度诊疗问题,市卫健委联合市纪委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重庆建成
省级医改监测信息平台
提及“万能药”、“味精药”,它有另一个名称——辅助用药。这类药疗效不确切,而在以药养医制度下,这类价格高、用量大的非治疗性药品长期占用医保资金,也给患者造成了经济负担。
清理“万能药”,重庆已经拉开序幕。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今年6月起,由市纪委牵头,我市已联合开展过度诊疗专项整治行动。整治重点是对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处方及病案点评,重点针对不合理用药、不合理大型设备检查、不合理使用高值耗材等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
主要方法是通过医改监测信息系统监测与现场督查相结合。
目前,我市已建成省级医改监测信息平台,接入全市226家公立医院数据,实时动态监测医院改革效果。出台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不良执业和不合理用药记分管理办法,探索实行“驾照式”记分管理。市卫健委与市纪委联合开展“民生监督暨过度诊疗”专项整治行动,将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大型设备检查率、辅助用药等指标纳入重点监测,每月分析报告。对监测异常的辅助用药和高值耗材采取限量采购、重新招标议价等措施,采购价下降10%至30%。
在市级层面,组建5个督查小组,分组包片对各区县和委属医疗机构进行专项督导。
停用一批
“万能药”、“味精药”
对一些疗效不确切的“万能药”、“味精药”采取“五个一批”处理措施。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五个一批”即:淘汰停用一批,目前,重庆有的医院已停用了60种辅助用药;限量控制一批,有的医院对排名前5位的辅助用药限量采购50%;重新招标采购降价一批,指对于一批金额高、用量大的高值耗材降价10%至30%。
同时,建章立制规范一批、严肃查处教育一批。
从数据看,33种辅助用药采购金额同比下降22%,预计全年节约资金5亿元。同时,53个国家谈判药品(含17个抗癌药品)纳入医保乙类报销,83个进口药品(含抗癌药)降价政策平稳落地,平均降幅达7.38%。
数据
6%
人均出院费用同比下降
我市从2017年9月起,全市237家公立医院(含部队医院、国企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结束了60多年“以药补医”的历史。同时,实施医保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非医保药品联合议价采购,采购价整体降低10.6%。
实施“有升有降”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439项,大幅提高诊察费等技术劳务性项目价格。
所有价格调升项目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调增部分医保承担了约80%。如二级医院普通门诊诊察费由3.5元(含挂号费)提高到9元,由医保定额报销7元,改革后患者个人自付下降了1.5元。
改革一年来,医院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同比上升4.86个百分点。患者负担有所减轻,人均出院费用同比下降6%,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29%,基本实现患者、医务人员和医院“三满意”。
15分钟30分钟
城市、农村医疗圈建成
去年,家住忠县野鹤镇蝴蝶村的老叶,因为心律失常,被送往野鹤镇新场卫生院,通过远程视频会诊,镇卫生院将心电图上传县人民医院,5分钟后,诊断结果回传,确诊“急性心肌缺血”,卫生院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挽救了老叶的生命。
生病上“大医院”,是老百姓看病的习惯,而在忠县,却连续4年基层首诊率保持在68%以上,县域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农村30分钟、城市15分钟”医疗服务圈基本建成。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1.6%,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今年在彭水、潼南、忠县3个区县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以实现“医通、财通、人通”,如彭水县通过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团化管理,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占比达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