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烈火淬炼中的转型之变——绿色发展之“火”的故事

2018-11-23 11:00:23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贵阳11月22日电 题:烈火淬炼中的转型之变——绿色发展之“火”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

火,是工业的基础,这一化学反应凭借其巨大的力量,推动着一个国家工业的步伐。工业发展的成就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中不可或缺的浓墨重彩,而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中国的工业之火也正在朝着新的方向升腾。

一座钢厂的蜕变

“先有工业后有城”的福建省三明市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一个工业重镇,数十年来对重工业的依赖给当地留下了不少环保欠账。这里的市民曾戏称当地空气质量“一年吃进一块砖”,而如今,当地的老牌钢企三钢集团却正谋划着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从上世纪90年代降尘污染全国最差,到如今的全年空气优良率达到99.6%,三明市的空气污染治理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三钢集团董事长黎立璋说,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当地政府曾经给他们发出“最后通牒”,三钢的污染问题再不改善,就只剩下搬走一条路。

环保做不好,就会被淘汰。作为一座城市钢厂,三钢承担着巨大的环保压力,甚至连企业生存都成了难题。

如此的压力让三钢对环保问题“不敢怠慢”。即便在2015年全国钢铁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三钢依然在污染治理项目上投入了超过4000万元的资金。如今,三钢集团每年的环保设施运行费用就达到14亿元。依靠能源循环系统,三钢集团预计明年将实现100%自发电,成为一家不外购电的钢铁企业。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三明市环保局局长吴成球说,就是这部“史上最严”的环保法,让环境保护的整个局面得到了扭转。“原来企业违法排污,就交罚款而已嘛,违法成本太低了。”

除了司法手段,环保部门还通过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增强了对企业的约束力。“原来没有这个体系,环保部门说的话企业不听啊,现在不一样了,把环保信用评级公布出去,企业马上就整改。”吴成球说。

护河清污促转型

位于赤水河流域的贵州仁怀市五马镇,一度是当地的工业重镇,全镇有上千人从事造纸行业,煤矿企业有100多家,在带来可观财政收入的同时,赤水河生态也受到严重污染破坏。

为保护这条“英雄河”“美酒河”,自2009年开始,当地取缔造纸作坊,对小煤矿进行兼并重组,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18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污水全收集。五马镇还引进农旅一体化等绿色环保项目,积极推进产业转型。

“仁怀的经济支撑产业是白酒产业,赤水河保护好了,仁怀的白酒产业更壮大,我们才有更多资金保护环境,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仁怀市环保局局长苏杰说。

除了政府的努力,民间环保意识的提高也正助力生态环境的修复。

五马镇白酒产业从业者郭小勇说,作为企业家,他们也非常清楚,如果不能保护好这条河,令当地人骄傲的白酒产业就会面临灾难性的后果。

为了更好保护当地水资源,五马镇当地的农民、企业家自发组建了“巡河队”,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在河岸边巡逻,一旦发现有非法排污、捕捞的行为,就立即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

“小时候水美鱼肥的景色又回来了!”看到当地的水资源环境不断改善,郭小勇打心眼里高兴。

为“伤疤”贴上“绿色创可贴”

背靠太行山脉,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曾经是建材行业聚集地。20年前,这里聚集着上百家水泥厂和几十家采石场,建材行业一度占鹿泉区财政收入的50%以上。而如今,随着当地政府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大量污染严重的建材企业正在逐步关停,160家水泥厂如今只剩下了两家。

为了确保建材行业的从业者能有新的出路,清退水泥厂、采石场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大力扶持乡村旅游、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绿色食品等产业的发展。去年10月份开始施工的一个旅游项目正在昔日的卧龙山采矿区拔地而起。

穿过旅游区里崭新的餐饮店铺,游客抬头便能看到曾经的采石场给山体留下的巨大“疤痕”。该项目工作人员吴柏欣介绍,该景区的游客接待中心、特色商业街均是在废弃的工业厂区上建造而成,未来他们公司还计划对山体进行修复,这些废弃的采石场将被改造成地质公园、人工瀑布等旅游景点。

鹿泉区科技局党委书记张振平介绍,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企业如今占当地财政收入比例已经接近40%,逐渐取代了建材行业曾经的支柱产业地位。

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的共识。“中国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充分,法治建设不断深入,绿色已经是我们发展的必然选择了。”福建未来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连福寿说,环保做得好,不光是尽到了社会责任,还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尤其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记者李超、徐祥达、李惊亚、邰晓安、闫起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