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近年来,黔江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工业强区”作为全区三大建设之首,全力以赴发展工业经济,把绿水青山变成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磊玻纤公司厂区一角。
转型升级:构建多产融合新格局
“大部分都是智能化生产机器,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初冬时节,在正阳工业园区材料产业园三磊玻纤公司厂区,机器轰鸣、生产忙碌,自动搬运车、电子机械臂、立体纱车库等机器有序运作,只有数十名工人在进行必要的人工操作。
三磊玻纤公司负责人洪忠进在向前来公司参观的嘉宾介绍时高兴地说,40万吨高性能ECR玻璃纤维基地是黔江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项目总投资38亿元,规划建设4条年产10万吨高性能ECR玻璃纤维智能化制造生产线,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25亿元、税收2亿元、利润达3亿元,解决2200多人就业,届时将成为中国第四大、全球第五大玻纤粗纱生产基地。
“玻纤项目作为拉动黔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体现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潜力。”黔江区正阳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说,目前,玻纤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建材、装饰、汽车等诸多领域,涉及下游产品两万多种,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7月以来,全区以玻纤项目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工业经济向建筑、工业、交通运输、仓储、电商等行业拓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突破性地实现了工业经济从无到有、从“一烟独大”到“百舸争流”的快速转变。
全区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胆探索“园中园”发展模式,在正阳工业园区重点打造材料、纺织、环保、食品四大产业园区,有力推动工业向多样化、集群化、融合化发展。
在四大产业园的基础上,黔江区突破发展清洁能源、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及配套、电子信息、时尚消费品等新兴产业,突出发展新材料、轻纺服装、节能环保、卷烟及配套、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及配套六大骨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工业格局。
工业强则经济强。到目前,黔江已建成渝东南首个百亿级特色工业园区,获批全国产城融合示范区。材料、纺织、环保、食品“四大产业园”和“6+1”产业集群提速发展,年产40万吨无碱玻纤项目S01生产线点火生产、S02生产线加快建设,今年前三季度六大主导产业全部稳步增长。
三磊无碱玻纤厂智能化机器设备有序运作。
优质服务:良好环境助力发展
“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连日来,正阳工业园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党建指导员陈再然都奔走在一线,到基层、进车间,指导企业党建工作。
党建引领企业发展方向,全员服务助推企业健康发展。正阳工业园区党群服务中心, 既是园区非公企业党群工作的重要载体,更是黔江区非公党建工作的主战场。党群服务中心明确以“心中有党旗、服务零距离”为服务宗旨,以“园区党建与园区发展深度融合”为抓手,提出了“五个服务”(即“服务发展、服务组织、服务企业、服务党员、服务员工”)的服务理念,确定了服务项目内容要以“利于园区整体发展,公私企业兼容并包”为原则,强化统筹,整合资源,凝心聚力打造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运作规范、开放互动的党务政务服务平台。
这,是黔江区在加快“工业强区”建设进程中,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全区各级各部门切实增强服务理念,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加强与金融系统的沟通联系,多措并举帮助企业化解融资难题;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水、电、气要素保障;加快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为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物流保障……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下,黔江重商亲商氛围更浓,投资发展环境更优,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工业经济运行平稳。
与此同时,随着黔江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开关开检,加上已建成的武陵山机场、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黔恩高速公路和在建的石黔高速公路、黔张常铁路等物流通道,黔江工业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也变得更加轻松方便,吸引了众多外向型企业来黔江“安营扎寨”。
目前,黔江区有产品出口的企业达到10余家,农产品出口基地面积达到16万亩左右,出口产品包括高山娃娃菜、猕猴桃、辣椒、面条等特色农副产品;青蒿素、药用百合等生物医药制品;白蚕丝、服装、纺织品等纺织服装产品;机电、摩托车配件等优质工业用品以及铝、硅等矿产品。主要销往香港、台湾、新加坡、德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或地区。
科技创新:加快创建市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我们企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质量管理,并与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内科研院校合作,不断进行新材料利用、新产品开发、新工艺研究。”日前,正阳工业园区重庆元和利泰镁合金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企业将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逐年加大投入,提质增效。
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为进一步解决部分民营企业产品单一、附加值不高、科技含量低、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和困难,黔江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创新主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化创新环境等方面下功夫,聘请了3名“千人计划”专家为政府发展顾问,引进清华大学启迪科技企业,筹建了黔江·北京智库、蚕桑和新材料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创新孵化器,挂牌成立了“黔江·启迪科技城”,积极筹建大数据学院,为黔江实体经济发展插上科技智能的“翅膀”。
目前,全区民营企业中,已有7家成功申创高新技术企业,10家正在申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累计达到181家,总量排渝东南、渝东北片区首位。
未来几年,黔江区将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旅游大区、城市靓区“三大建设”,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做优做强“6+1”产业集群,加快创建市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力争到2020年工业增加值在渝东南占比提高到40%。(记者 周艳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