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晋斌
晋西北静乐县的杜家村镇昆仑滩村14户整村搬迁后,除了五保户和低保户兜底之外,有2户享受了森林管护就业,有6户通过专业培训外出打工就业,有5户在政府建的服装厂实现了就业增收。
昆仑滩村就业安置是山西省移民搬迁整村搬迁系统工程的一个缩影。山西省采取精准识别对象、新区安置配套、旧村拆除复垦、生态修复整治、产业就业保障和社区治理跟进“六环联动”的办法,统筹解决人、钱、地、房、树、村、稳等7个问题,实现了搬迁群众有房有业有收入,融入新社区,开启新生活。
在解决搬迁户就业上,山西省统筹政策,为各类劳动力“订制”岗位,实现了贫困户稳得住、能致富。
“搬来
”的就业机会
今年47岁的郭振刚,是晋南万荣县西村乡岭西村贫困户。妻子患病无法出门一直是他不能全身心谋求全家生计的软肋。
随着全村搬迁到县城恒泰花苑小区后,郭振刚有了就近到汇源果汁公司当装卸工的机会。
“每月能挣5000多元,不仅还清了外债,家里还略有盈余。”郭振刚高兴地说,“孩子们毕业后,扶贫工作队还积极联系,儿子郭凯佳去了苏州市昆山区花桥镇李尔线束厂当焊接工,姑娘郭佳妮在南通市南洲区金沙镇金桥路金色年华做美容,月收入都在3500-5000元。”
在岭西村劳动力安置上,万荣县组织搬迁户劳务输出,安排贫困户50-70岁的老年人在县城附近打零工。同时,还组织搬迁户的青壮劳力参加劳动技能培训,联系就业。截至目前,村里共有70多名贫困青壮年外出务工,主要分布在北京、山东、陕西、江苏及周边县市,大多数从事熟食加工、企业打工、交通运输等,每人平均年收入达到4万元左右。
晋北河曲县对整村搬迁的单寨乡神堂峁村有劳动能力的人口通过4种方式解决了就业问题:一是选聘村级护林员3人,年可领取护林员工资7800元;二是乡镇成立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吸收8户13人,年务工收入6000元以上;三是安置为县城环卫工人2人,月工资1600元以上,园林工8人,日工资80元,小区物业、保安3人,月工资1800元;四是在龙头企业就业12人,月工资2800元以上。
扶贫车间的订制岗位
马庆元是晋中昔阳县界都乡石门村人,和乡亲们一起搬迁到县城德润嘉园小区后,在县城当装卸工,一月能挣2000多元。
德润嘉园安置小区还引进了大寨制衣和厦门仿真花两家企业,在综合服务楼建成了专门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的扶贫车间,直接带动500多名贫困人口增收,每人每月可获得2500元以上的工资收入。
晋东南泽州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项目于2017年4月底相开工。其中,金福苑小区是集中安置点之一,距离市区10分钟车程。小区新建移民安置楼8栋300套,现已安置入住289户1044人。
万荣县统筹组织安置区周边60余家企业,共整合出600余个工作岗位,涉及保安、保洁、会计和司机等10余个工种,对搬迁户实施“岗位订制”服务。通过社会力量帮扶,达到了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至少一户一人就业致富。
晋南垣曲县惠民花园移民小区有个“凤还巢”扶贫创业就业基地,金霞鞋帮厂、垣钉编藤制品公司、荷韵工艺品公司、佳达制衣公司、久日电器厂等在基地设有6个扶贫车间。
40岁农妇王翠萍是金霞鞋帮厂“扶贫车间”的一名员工。她原本是历山镇望仙村西沟居民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搬到移民小区后,就到鞋厂上班了。
“公婆患病,丈夫伤残,两个孩子正在上学,既不能外出务工,又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扶贫车间’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定得抓住机遇好好干几年。”王翠萍兴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