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驶入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莲钱路25号的上海全根水产品专业合作社,只见鱼塘开阔,波光粼粼,成群的鱼群密密麻麻在池塘欢腾着。不远处,白鹭静静伫立在水面,让人有种置身于湿地公园的错觉,生怕任何声响打扰了这片自然和谐。据悉,白鹭是世界公认的“环保鸟”,主要栖息在田间、湿地、溪河旁,对周遭水质、环境要求很高,白鹭出现在水产合作社,恰恰也反映出青浦区农委打造“一条鱼”传统农业,加大绿色水产品的有效供应同时注重生态有效成果。
“养了这么多年的鱼,哪想到会有如今的好辰光!”上海全根水产品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全根合作社”)的负责人张全根告诉记者,他从1982年开始从事水产养殖,是水产改革后的第一批水产养殖户,现已从事水产养殖达36年,多年来致力于土著鱼种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一位资深水产养殖专业户。张全根口中的“好辰光”不光是眼见的好风景,更是极具科技含量的鱼塘项目改造。
在水乡青浦,水面率达到18.56%,全市21个天然湖泊都在青浦,但目前全市本地绿色水产品供应不足1%,青浦作为“鱼米之乡”,责无旁贷要补好绿色水产品供应这块短板。2016年,在市、区农委和金泽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根合作社实施标准化鱼塘改造项目,投资金额达700万元,青浦区水产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对接合作社改造项目的苏明告诉记者,改造项目主要包括对池塘、进排水系统、主干道、看护房、苗种生产设施、泵站等。不仅在生产功能上重新布局,合理规划、美化环境,还对合作社配置了实验室,配有一些常规水质、病害的检测设施。全根合作社还有块牌子是上海淀原水产良种场(以下简称“良种场”),苏明说:“市水产原良种场标准化改造项目的实施改变了合作社基础设施老化严重的原状,解决了制约良种场生产、推广科研发展、增殖放流的基础问题,同时为良种场淀山湖特色鱼类的保种、繁育和选育,四大家鱼的规模化育苗,名贵珍稀水产品研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设施保证。”
张全根告诉记者,原本苗种繁育流产率高、生产效率低,每年到了品种繁育的四五月,每次最多只能同时进行两个品种的繁育,自己经常要不眠不休,日夜守候。经过这次标准化改造,基础设备得到提升,养殖池塘更加标准,尤其是苗种繁育方面得到了大大的改善,每次能同时进行6个品种的繁育,仅在育种时间上就能缩短7-15天,繁育能力和生产效率得到充分提升,节省了劳动力,大大节约了成本。
优质绿色水产品一定要从良好绿色水域环境中产出,所有养殖户都知道,养鱼的第一要素就是水质,包括水温、氨氮比都影响养殖密度,而养殖密度越高,对水质的要求也越高,全根合作社的养殖面积达238亩,面对巨大的亩产量,合作社按照绿色生产要求,加强了鱼塘尾水治理,按生产面积10%的配置比例种植水生植物营造湿地生态系统,通过轮叶黑草来吸附净化水质,达到水产绿色养殖的尾水排放标准,为绿色水产品认证奠定了基础。
记者看到,全根合作社的生态系统所占水域面积就达7亩,这笔不菲的投入收益也是巨大的。这项技术主要通过集中排污,水生植物吸附净化水质,能及时有效改善尾水水质,实现养殖废水零排放。
养殖户有了生态效益的同时,也收获了经济效益。经过改造“筑了好巢”,加上张全根多年来在人工繁育上孜孜不倦,“引凤”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改造后的良种场能承担19个鱼苗品种的繁育,同时良种场还积极开展市科技兴农项目“淀山湖鲌类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蒙古鲌池塘高效养殖的示范推广”的实施,先后攻克了翘嘴鲌、蒙古鲌等淀山湖特色品种的人工繁育和池塘高效养殖技术,研发推广了“以翘嘴鲌等为主养鱼,混养似刺鳊鮈、花鱼骨等”生态养殖模式,获得了第二届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优秀项目”。目前,良种场形成了以“四大家鱼”亲本保种繁育推广,淀山湖特色土著经济鱼类保种繁育、增殖放流和示范推广,特种水产新品种池塘高效养殖等三大特色,年繁育各类优质苗种2亿多尾,年产值达500多万元,更为修复和提升淀山湖特色水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良种场还注重公益事业,通过推行“合作社+核心良种场+养殖户”的经营模式,建立起了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将今年试验成功的似刺鳊鮈、华鳈、赤眼鳟等新品种推荐给养殖户,并与21户养殖户签订整个生产过程的技术指导、苗种供应、产品收购等相关合同,利用良种场的品牌优势带动周边养殖户,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