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国有林场马道子管护站人工杉木近成熟林
黔江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神龟峡
石漠化治理
蚕桑
核心提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黔江区森林覆盖率只占到15.3%,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黔江通过造林绿化、依法治林、发展蚕桑产业、积极引进外来投资等,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5%,增加了4倍多。近年来,黔江区林业局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全区林业生态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为黔江打好打胜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十年,黔江林业栉风沐雨、无问西东、逐梦前行;四十年,见证一代又一代黔江林业人的芳华和成长。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黔江林业的发展进程,是一场质的飞跃,更是一次创新蜕变。
“五六十年代,黔江森林遭受很大破坏,森林资源持续减少。”年过八旬的老林业人黄正科感叹道,随后全国迎来了改革开放,林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据了解,目前,全区有林地235万亩,有林地及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234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5%,活立木蓄积1200万立方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打造了山青、水秀、天蓝、空气清新的美丽黔江,生态“生金”效益日益凸显。
植树造林 绿了青山
仲秋时节,走进黔江区仰头山森林公园,秋意盎然。目之所及红叶满山、层林尽染,秋色怡人。近年来黔江区大力植树造林,黔江造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截至今年底,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5%,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200万立方米。
“90年代,黔江县实施长江防护林、速丰林、川东项目等林业重点工程,至1999年,全县绿化栽植率98%、绿化率86.1%、绿化覆盖率65.1%,森林覆盖率29.6%,实现了基本绿化达标。2000年,黔江撤县建区,纳入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区县。全区紧紧依托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实施植树造林93万亩。”区林业局局长谭本宣说。
“黔江近年来绿化搞得好,到处都是葱葱绿绿的,给黔江点赞。”市民陈先生说。今年2月22日,全区各乡镇街道、区级各部门在30个乡镇街道同时开展植树造林活动,2018年黔江完成义务植树120万株。自1979年全国将每年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全民义务植树成为常态。经统计,2001年至2018年,全区累计有573.6万人次参加各种义务植树造林活动,累计栽植桂花、香樟、栾树、桤木等各类苗木2934万株。
依法治林 稳了山林
“稳、准、狠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力度大,效果好。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形成震慑,教育群众,形成保护森林资源的浓厚氛围。”仰头山森林公园森林管护人员伍小林说。近年来,区林业局坚持依法治林,加大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强化林政资源管理,切实抓好护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有效地保护了全区森林资源,保障了生态安全,维护了林区稳定。
“森林火灾预警远距离视频监控系统,通过镜头能适时将监控范围8.5平方公里内的监控信息,在第一时间反馈到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实现对监控范围内林区360度无缝隙覆盖,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对林区火险火情进行实时监控、一目了然,有了森林防火的‘千里眼’。”伍小林说。近年来,黔江区林业局在仰头山森林公园、武陵山自然保护区建设启用了森林火灾预警远距离视频监控系统,在城西街道西山公园建设启用了森林防火智能传感预警监测系统,建设开通了森林防火应急通信系统,能实时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实现了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森林防火效率,为森林资源安全保驾护航。
同时,黔江区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建立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严格国有公益林和公益林中的天然林采伐管理,建立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等责任制。加强森林防火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全面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强化依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引导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规范森林资源有序流转和抵押,盘活森林资源,实现规模经营,激活林业发展活力;全区利用优良的生态环镜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着力建设生态旅游大区,打造濯水古镇、蒲花暗河等景区,游人如织,生态“生金”效益得到显现。
蚕桑发展 脱了贫困
日前,记者走进金溪镇望岭村谚凯蚕桑专业合作社,看到一排排蚕蔟上挂满洁白的蚕茧,于是和养殖户王少友聊起了家常。
“我们合作社于去年10月在本村7组流转土地247亩建立蚕桑基地,吸纳资金12万元,通过资金入股分红增收,实现了为贫困户增收,有效解决了贫困户收入的问题。”金溪镇望岭村村民王少友乐滋滋地对记者说,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和增收渠道,能够彻底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情况,有效防止贫困户返贫。据悉,该合作社今年1月新栽桑树202亩,完成投资约50万元,当年实现产茧50担,实现产值10万元。
王少友说:“非常感谢区林业局对自己合作社的支持,邀请专业人员多次前往蚕桑基地对自己进行技术指导,增强了自己发展蚕桑产业的信心,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同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桑树修剪、定干,桑园松土、除草、施肥、病虫防治以及养蚕技术等进行培训,解答群众技术疑难问题。”
近年来,黔江大力培育蚕桑产业,政府扶持、企业拉动、群众参与,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产业链,走上企业带基地、基地壮企业、基地富农户的良性发展路子。2017年全区养蚕5.346万张,产茧41728担,蚕农售茧收入7824万元,户均养蚕收入达2.27万元,与2016年同比分别增长33.7%、33.5%。2018年全区产茧5万余担,蚕农售茧收入突破10000万元。
外来投资 助了发展
近年来黔江一边发展蚕桑生产,一边打造茧丝绸产业,并通过招商引资,逐渐建成了集栽桑、养蚕、缫丝、织绸于一体的茧丝绸产业链条。当地蚕农生产的蚕茧在丝绸厂里被剥离成蚕丝,制成围巾、睡衣、被子等柔软的丝织品,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记者在黔江正阳工业园区采访时获悉,黔江围绕当地规模养殖的蚕茧业,吸引了浙江多家纺织企业落户投资,建成“黔江·桐乡丝绸工业园”,目前已有5家企业投产,年生产白厂丝900吨、织绸200万米、蚕丝被6.4万床、丝绸地毯1.4万平方米,实现工业总产值7.75亿元,销售收入6.8亿元,利税7000万元,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常年解决近1000人务工就业。
“实现茧丝绸产业的农、工、贸一体化发展,建设全国知名的优质茧丝绸生产及出口基地已具雏形, 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赢。”谭本宣说。全区将在“十三五”期间,建成优质桑园8万亩,产茧10万担,养蚕收入2亿元;形成蚕茧生产、缫丝、织绸、服装,丝绸外贸等完整产业链,年产4A级白厂丝2000吨,500万米高档丝绸绸缎,100万件真丝服装,100万套真丝针织服装和10万床蚕丝被,年产值20亿元,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创税收1000万元,把黔江建成全国知名的优质茧丝绸生产及出口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黔江林业造林绿化成效卓著,依法治林保护有力,蚕桑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取得了实效。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1999年,黔江林业得到国家部委、省地县各级党委政府表彰奖励50余次;2000年以后,黔江林业先后获得了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市)、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先进区县、重庆林业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金名片”。黔江林业坚持生态优先,加快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黔江,紧紧围绕森林资源精准提升工程,全力做好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造林绿化、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和依法治林工作,着力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和生态建设水平,提供更多优质公共产品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奋进征程路。未来,黔江林业人将带着这份荣耀和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再创辉煌。
(记者 刘清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