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观赏传统年画。
“皮影戏唤起了我小时候的记忆。”在“记住乡愁”传统手工艺文化巡展活动中,小村庄社区的居民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熟悉的民俗。日前,由市北区财政支持的公益项目“记住乡愁”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播项目,正在市北区10多个社区举办传承体验活动,受到社区居民热捧。
该项目由市北区汉学堂服务中心组织,共安排了100多场课程,涉及皮影、剪纸、年画、面塑、茶艺等多项传统民俗手工艺,服务中心邀请了来自青岛市手工艺协会的手工艺大师们进行展示。市北区汉学堂服务中心负责人、市北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鲁汉介绍,此项活动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强传统文化传播的要求,保留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让更多的居民在体会传统文化中实现“老有所乐”。针对不同社区的实际情况,汉学堂服务中心量身定制了手工艺类型和活动安排,并邀请民俗民艺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还邀请居民参观手艺博物馆,让居民们在体验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地了解每门技艺的起源、传承、发展等背后的文化。参与活动的社区居民还获得了青岛市手工艺协会的培训合格证书。鲁汉说:“在传播民俗文化的同时,我们还通过这个活动在社区中发掘传统手工艺人才,为培养传统文化特色社区打好基础。”北讯
相关链接
茶艺
茶艺文化起源于中国,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南宋时期传入日本和朝鲜。茶艺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他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
年画
年画起源于汉代,始于古代的“门神画”,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年画既是中国民间艺术,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年画也是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版水印制作,四川绵竹、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的木版年画在全国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年画”。
皮影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作为一项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面塑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源于山东、山西、北京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即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面塑上手快,只需掌握“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技法,但要做到形神兼备却并非易事。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源远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
剪纸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