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1.18万平方公里大地上,地貌多样,气象万千。山、水、林、田、湖、草各类生态资源丰富,完备无缺。绿色,是我们家乡湖南的主色调。
张家界风光。
湖南三面环山,丘岗起伏,是一个多山地省份。山不算高,但有条理、有灵气。东部,巍巍罗霄;西部,莽莽武陵;南部,五岭逶迤;中部,雪峰耸立。南岳七十二峰雄踞,从祝融峰到岳麓山,那里有可触可摸的湖湘文明。八大公山、壶瓶山、韭菜岭、二宝顶、齐云峰,深藏着鲜为人知的美景秘境。张家界三千奇峰,惊艳世人,其地貌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地名来命名的地貌类型。崀山是为“丹霞瑰宝”,青山、绿水、红崖交相辉映,辣椒峰、骆驼峰、将军石等堪称世界奇观。韶峰耸翠、岳麓灵秀,不以高显、不以险奇,但集山川精华和天地灵气,积淀深厚,是生态名山,更是精神文化高峰。
“湖湘”二字,水气淋漓。湖南的水资源总量为全国第六位。“潇湘”“三湘四水”都是湖南的别称。全省境内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湘资沅澧,四水奔流,众多支流织成全省水系网络。仅湘江就沿途接纳大小河流1300多条,潇水、舂陵水、耒水、洣水、渌水和浏阳河由东岸汇入,祁水、蒸水、涓水、涟水、沩水从西岸汇入,浩浩汤汤,一路北上,纵贯省境。湘水明秀动人、文气充沛,升腾着经久不息的诗魂。屈原曾行吟沅湘泽畔,写下了许多奇崛诗句;杜甫曾伤病流离,在湘江上漂泊三年,留下了200多首诗篇;青年毛泽东到湘江中流击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汨罗江更是被称为“蓝墨水的上游”,寓意其为中国文化源头的中心河流。湖南的水澄清明净,水质不断改善,全省上下护水治水的共识空前提高,省委书记、省长分别担任全省第一总河长和总河长,全省明确河长3.57万余人,共同担负着“守护一江碧水”的职责。湘江保护与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实施五年来,湘江流域水质全面好转,流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了96.4%,湘江源头,掬水可饮,四水境内,水清岸绿,“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美景开始重现江河。
洞庭湖美景。
湖南山多、林地多,气候、土壤适宜树木生长,植被丰茂,四季常青,是南方重点林区。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9.68%,森林类型多样,森林景观优美。自1982年张家界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以来,全省已建立森林公园128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63个,名列全国第一。高山密林之中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名贵树木、奇葩异卉遍布,境内现有高等植物50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1900多种,约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幸存有世界著名的五大植物“活化石”银杏、珙桐、水杉、水松、银杉。油茶、南竹种植面积高居全国前列,依托其生产加工形成的产业正向千亿级产业逼近。桑植八大公山、永州都庞岭、宜章莽山等自然保护区,是中亚热带地区最大、最完整的原生性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石门壶瓶山、宜章莽山、桂东八面山三处自然保护区,山高林密,云海苍茫,奇珍异兽出没绝壑深涧,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
田,是湖南的土地母亲。湖南的文明史,从人工稻作史发轫。湖南有历史悠久的神农文化,炎帝神农氏“始教天下耕种五谷而食之”。省内许多地名都与神农氏、与田地耕作有关,如嘉禾、骑田岭、新田、耒阳、耒山等。湖南稻作历史非常久远,稻作遗址分布广泛。永州道县寿雁镇玉蟾岩,出土了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栽培稻。常德澧县城头山,发现了世界最古老的水稻田。春秋时期,湖南已是楚国的南方粮仓;宋代,湖南成了全国主要的稻作区和粮食供应基地;清代前期流行“湖广熟,天下足”谚语;“当代神农”袁隆平在湖南孕育出杂交水稻。全省现有耕地面积378.8万公顷,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1%。湖南稻作风光闻名遐迩,“桃花源”里可耕田,紫鹊界梯田自然与人文交响如画……湖南的自然色彩常与耕作相联、常因时令节气而变幻:春分时,水田漠漠,水青山绿;清明时,阡陌交错,秧苗泛青;初夏时,田畴绣错,佳禾吐翠;金秋时,喜看稻菽千重浪。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湖南的农村越来越美,近年来全省涌现出上千个“美丽乡村”,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现代田园风光画卷在三湘大地徐徐展开。
湖南稻作风光。
湖,是湖南的姓氏。湖南以湖得名,以湖著称,湖泊星罗棋布。“八百里洞庭”天下闻名,衔远山、吞长江、纳四水,故称五湖之长,海内薮泽之冠。历代文人墨客都对美丽壮阔的洞庭湖作过热情的吟咏,堪称文学史最为热闹、精彩的擂台赛场。《全唐诗》等唐诗选本里吟咏洞庭湖的诗歌达到一百多首。常德柳叶湖,古有“堤柳渔歌、松风水带、皆极共胜”之描述。岳阳南湖终年碧波荡漾、幽静雅洁,泛舟湖上,无边风月。益阳大通湖,物产丰饶,记得童年时乘舟穿越此湖,湖畔青草依依,水中鱼虾成群,莲香菱熟,水鸟齐飞,正是《洪湖水浪打浪》那首歌里抒写的意境。此外,还有宝峰湖、东江湖、酒仙湖、仰天湖……风景如画。湖南最大的省情是水情,水情最关键的命门在洞庭。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把湘江和洞庭湖的保护与治理作为重中之重,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环境突出问题,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点赞。砍除欧美黑杨,铲除非法矮围,治理非法采砂……一连串的重拳行动彰显着治理与保护的决心,“一湖四水”清水长流、岁岁安澜的梦想有望早日实现,“八百里洞庭”的胜景有望重现人间。
《诗经》《离骚》两部经典诗歌缀满种类繁多的香草,“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沅有芷兮澧有兰”“杂杜衡与芳芷”“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这些都是昔日楚地、今日湖南遍地生长的芳草植物。湖南草地资源丰富,具有草甸类、草丛类、灌丛类、灌木林类等多种类型草地。草地面积广、草地植物种类繁多,是我国南方草地面积最大的省区之一。依托丰富的水资源,湖南还有着广阔的湿地面积,湿地草本植物众多。东洞庭湖区的苔草便是鸟和鱼的最佳饵料,引来众多水鸟栖息,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和迁徙鸟类停息地,成为“观鸟天堂”。在湘桂边陲的崇山峻岭之间,还有南方最大面积的草原,城步南山草原被誉为“南方的呼伦贝尔”。悠悠南山,青青牧场。这里常年碧草如茵,一群群奶牛悠然地放牧其间。记得那一年,我初到南山,正值夕阳西下之时,金色阳光洒满草甸山坡,牛铃叮当,晚风徐徐,真让人难忘。
郴州东江湖。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湖南的山川秀色、自然风光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客歌之、咏之、书之不疲的对象。在中国古代和现代,描写人与自然关系也一直是文学的主题之一。随着人类生态环保意识的不断觉醒,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文坛掀起了一股绿色文学狂潮,生态自然文学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主题文学类型。愈来愈多的作家投身生态自然文学创作,自觉地把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纳入自己的创作视野,产生了一大批兼具生态意识和审美意义的作品。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国内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质量出现可喜变化。锦绣潇湘画卷徐徐展开,生态文明理念笔酣墨饱。生态自然文学迎来了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人们越来越需要新时代的生态自然文学作品。作为一个绿色大省、生态大省,也特别期待生态自然文学能自觉抒写、抒情、抒怀。
讴歌祖国、赞美家乡是当代湖南作家的际遇与使命,应带着情感关注并书写湖南的生态变化,热情点赞湖南的山水林田湖草,用文学的方式唤醒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用高质量的作品为湖南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滋养。(来源:新湘评论 作者:澧南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