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徽县:“空中牧场”放飞脱贫梦想

2018-11-07 09:48:34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戚晗

“马上到端午节了,土蜂蜜需求量增大不少,我的都不够卖了!”徽县虞关乡未子沟村贫困户苏国一边割蜜一边高兴地说。

走进徽县虞关乡的大小村落,百花丛中早已成了蜜蜂的天下,一排排“小房子”整齐排列在山坡上,走进细看,数不清的蜜蜂正围着“小房子”飞舞,到处是一派辛勤劳动的忙碌场景。

徽县虞关乡位于南秦岭北麓,毗邻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山川秀美、林海茫茫,林草覆盖率达80%以上,生物的多样性孕育了540余种蜜源植物,区域小气候条件优越,为发展养蜂业提供了天然优势资源。

近年来,徽县虞关乡以农村“三变”改革为统领,以“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为抓手,依托虞关乡自然环境优越、蜜源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将优势资源转化为经济资产,把中蜂养殖产业作为该乡发展的优势产业,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各项产业扶贫工作机制,成立了虞关乡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制定了全乡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和中蜂养殖奖补计划,为中蜂养殖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障。

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养蜂产业具有投资少、风险小、省劳力、见效快的特点,以前很多主要靠外出务工挣钱的群众都选择留在家门口发展中蜂养殖产业,走上“甜蜜”致富路。“去年村上不仅给我配股,还通过赊养认购的方式,免费提供蜂箱,帮助我发展养蜂,今年马上就有100多箱蜜蜂了”。因家中老人孩子无人照看,放弃外出务工的八渡沟村贫困户杨学军高兴地说。

谈到“三变”改革助推中蜂养殖产业发展时,未子沟村党支部书记赵国虎颇有心得:“现在农民也变成了“股民”,未子沟村、山关村、山坪村都把县上拨付的“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资金给村上的67户贫困户配股14.8万元,注入了我们村的多益生态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到1年就共计分红1万余元。”而这只是虞关乡“三变”改革实践中的一个缩影。

发展养蜂产业技术是关键。为切实提高养蜂产业水平和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作用,2017年6月,陇南市在位于“德米特”有机蜜原产地的山岔村中蜂养殖基地建设了全市唯一一家养蜂技术培训基地,虞关乡也成为养蜂技术培训、蜂农学习交流、市场动态发布的集散地。常年邀请省市县中蜂养殖专家为养殖农户讲授中蜂养殖产业发展情况和中蜂养殖关键技术,对如何分蜂、割蜜、扇蜜、储存、活框饲养等技术进行实地培训,年受益人数达到2000多人。

在壮大中蜂养殖产业规模的同时,虞关乡积极探索延伸中蜂产业发展链条,扶持创办了徽县绿原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成了年产400吨蜂蜜的全自动化低温精过滤包装生产线,并建设专业质监室,保障蜂蜜质量,实现了中蜂养殖产业提档升级。

通过实施“三变”改革,使青山绿水变身“聚宝盆”,使贫困户变身“小股民”,使村集体有了“摇钱树”。现如今,虞关乡中蜂养殖产业发展已成燎原之势,全乡规模化、产业化养蜂专业合作社已达8家,共带动农户355户,年饲养中蜂13400箱。通过“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资金,全乡共计为贫困户配股56.8万元,累计分红148.08万元。

在谈到全乡中蜂产业远景规划时,虞关乡乡长王娟告诉笔者:“虞关乡蜂蜜‘绿色食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已通过初审,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品牌支撑营销,龙头引领发展,营销带动市场、市场激发农户’的思路来综合思考发展的数量和质量,对产品进行深加工、精包装,打造知名优质品牌,提高虞关乡蜂蜜附加值,做大群众利益的‘蛋糕’,让群众的腰包更鼓、生活更美。”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