榧香飘万户,果树漫山野。从浙江省"香榧南扩"示范县,到浙江省香榧产业发展示范县,经过近20年的不断推进,如今的松阳成为名副其实香榧种植大县,初步形成了“平原茶发家,山区榧致富”的发展格局。
7.3万亩在山间地头茁壮成长的香榧树,遍及19个乡镇(街道)230余个山区村,形成了64家香榧家庭农场、42家香榧专业合作社、涉及1.1万余农户的产业布局。这些香榧树,或成增收致富的主要手段,或成精准帮扶的重要依托,或成林农安享晚年的期待。
若是追溯松阳与香榧结缘的时间,其实早在明朝就有了榧树种植的记载,从海拔170米的赤寿乡万寿山,到海拔900米的玉岩镇上杭村,自然分布的古榧树几乎遍及全县所有区域,其中胸径5厘米以上的榧树就有14170株。
但是就整体产业而言,松阳发展香榧种植其实并不早。回顾松阳香榧产业发展,1990~1993年的引种试验期,从浙江诸暨林科所引进香榧在榧树(草榧)分布较集中的余叶村进行引种和高接换种试验。2000~2003年的小规模推广期,玉岩镇政府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形成区域内香榧种植的小高潮,余叶、吴山头、白麻山、沙丘等村共引入香榧苗木5万株。2006~2008年的项目推进期,结合省“香榧南扩”工程,通过相应的奖励措施引导、鼓励林农种植香榧,3年共引种香榧6011亩。2009年以后的快速发展期,将香榧产业发展列入全县三大农业支柱产业,在县级层面多轮出台产业扶持政策的同时,早期种植的香榧树经济效益也开始初步显现,山区群众发展香榧积极性高涨,松阳县进入了香榧发展快速期。2017年8月,国家商标局正式受理“松阳香榧”证明商标注册申请,2018年9月,国家商标局正式发文公示,松阳榧农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松阳香榧”。
从30年前尝试零星种植,到20年前进行小规模推广,再到2009年开始松阳县委、县政府先后五轮编制出台香榧产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后,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快速发展。2016年全省林业精准帮扶会在松阳玉岩召开,松阳县“基地+零星”和“香榧+”的发展模式得到充分肯定,更加激发了乡村振兴、香榧同行的情怀。
聚指成拳,种下“希望树”
说起香榧在松阳县的发展,那肯定离不开玉岩镇余叶、吴山头、白麻山等行政村。2003年,结合老香榧产区资源,玉岩镇党委政府率先出台了相应的引种香榧扶持政策,在当地掀起了香榧种植的小高潮。如今的香榧种植大户叶伟华就是受益者之一。
2003年,叶伟华一家在余叶村种下近10亩香榧,2014年开始进入盛产初期后,一家人尝到了十多年艰辛种植后的喜悦。而就在同年,松阳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松阳县加快推进香榧产业发展意见》,继续加大对香榧产业的扶持力度,让叶伟华一家坚定了扩大香榧种植基地的决心。
“政策扶持内容包括了大小苗造林、交通灌溉设施、苗圃抚育等内容,仅大苗造林每亩补助就达1000元。”叶伟华介绍,结合相关政策,2014年他一口气在三都乡流转了200多亩林地,全部用于香榧大苗种植。如今新、老基地都进入了出产期,通过人工授粉等措施,两边的收成差不多,青果采摘总量超过了6000公斤。
在板桥畲族乡潘八村,松阳县许鸿家庭农场负责人许岩富打理的180亩香榧基地也于三年前开始挂果,虽然目前产量还只有2000多公斤,但是每公斤35元的青果收购价格还是让基地在初产期就有所收益。
“农场的香榧林是2010年开发的,三年的建设过程中看到三份文件,坚定了我的种植信心。”许岩富说,2011年出台的《松阳县2010~2020香榧发展总体规划》,将香榧产业发展纳入省第一轮特扶项目进行扶持;2012年县第九届党代会上提出将香榧发展成为松阳农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2013年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香榧产业发展的意见》,随后还建立了“香榧贷”金融助榧融资平台为榧农解决资金,这些都让他看到了党委政府发展香榧的决心。
“政策资金扶持是带动产业发展的一方面,技术扶持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松阳县香榧产业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在先后出台扶持政策的同时,松阳还根据育苗、授粉、病虫害等发展中面对的不同问题,统一给需要的榧农实施人工授粉,并每年外请专家教授为林农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还组织林技人员到浙江农林大学进行技术培训,为香榧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最可喜的是,松阳在2017年与原国家林业局香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接,让香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南工作站落户在了当地,并借助该平台聘请了香榧产业发展最高端最前沿的9位专家,专门为攻克香榧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加快香榧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进香榧产业的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出谋划策。
精准施策,种好“帮扶树”
眼下正值香榧加工的黄金期,在叶村乡河头村的松阳县昌明香榧专业合作社标准厂房内,工人们正忙着香榧炒制和包装。
“我们几年前就通过了SC认证,注册了‘雅贞’品牌,并加入了‘丽水山耕’协作,基地产出的香榧青果全部由自己企业加工销售,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的一条龙。”该合作社负责人叶学根介绍,连续几年的这个时间段,上海、江苏、四川等地的老客户就会与他联系采购新出炉的香榧干果,平均售价超过了每公斤300元。
原来,早在2003年,叶学根就和6个村民一起在玉岩镇的白麻山村种下了70亩香榧小苗,到现在登山看去已是枝繁叶茂的一片林地。“还在向盛产期过渡,但是我基地青果采摘量从2014年开始就超过了5000公斤,今年则达到了近8000公斤。”叶学根说,十几年前抱着试试看心理种的榧树,没想到真给大家带来了好收益。
无独有偶,在叶学根和村民们依托香榧致富的同时,在三都乡、西屏街道等5个乡镇(街道),都有名为“天荟天放”的香榧基地通过产出,向惠及的69户低收入林农输送“养分”。
2010年,有位八十岁高龄的沈先生得知松阳发展香榧产业,个人捐资15万元,选择了包括三都后湾、四都塘后在内等5个乡镇的6个村建立“天荟天放”香榧基地,通过无偿赠送香榧大苗、发放劳务资金等方式扶持困难群众“种树养老”。西屏街道活源村村民叶根基就是受益者之一。
8年前,叶根基得到30株赠送的香榧苗木,并在林业技术人员的细心指导下,套种进自家的一亩多茶叶地里。“今年采摘了60多斤青果,卖了1000多元。”叶根基说,头一年挂果的香榧树就额外增加了1000多元收入,不出意外明年还能增产3倍,养老有了指望,生活就更有盼头。
与叶根基一样有盼头的,还有玉岩镇交塘村的吴金妹夫妇。2002年初,从事茶叶种植的吴金妹开始在自家茶园套种香榧小苗,后来根据扶持政策不断扩大土地承包面积补种大苗,2014年开始初产后,香榧林每年为他们夫妇增加了近10万元收入。
而根据历年统计,松阳香榧产量从2014的8000公斤,增长到2016年的4万公斤,再到今年的近15万公斤,青果销售价格也一直稳定在每公斤30元以上,可以预见的到的是:几年或十几年后,这些林农的种植收益就会如期体现。
融合发展,种成“致富树”
赤寿乡黄山头村的苏国成原本在杭州上班,2011年回村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就一心瞄准了香榧产业,准备以此带动村民致富并助力村庄发展。
“早在2006年我父亲苏昌金当村里党支部书记的时候,他就与几户村民小规模的种过50亩香榧,但是因种植周期长、收益慢,其他村民都望而却步。”苏国成说,为了坚定村民信心,他回村第一件事就是自己带头再种下了100亩香榧大苗,并与村两委干部合计,在县里政策的基础上,定下了符合黄山头村的香榧种植扶持政策。
“一边有政策配套,一边有实际收益,村民这几年种香榧的积极性逐年提高,全村香榧面积已超过600亩。”苏国成说,2016年时他父亲发展的50亩香榧终于投产,第一年总计收益就达到了15万元,看见前景的村民们信心高涨,荒废多年的山地都被重新开垦了出来。
趁热打铁,苏国成马上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了将集体所有的100亩板栗山重新整合开展香榧种植,对外承包后,年租金从原有的5000元涨到了5万多元,仅这一项的集体经营性收入就增长了10倍。
“现在我们这批村干部跟村民聊天的底气都足了。”苏国成说,70%的村民种上香榧后,依托产业凝聚起了大家的团结干劲,如今其他集体项目进展也变得非常顺利。
在三都乡后湾村也有一块香榧基地,400多亩闲置山地在2010年土地流转后种下了1万多株香榧苗,今年挂果的就有3000多株。“我们在香榧林中修建了游步道,并种上了油茶花等景观树木,开始探索观光游、采摘游等林旅融合模式。”基地负责人占宗兴说,连续几年都有游客慕名前来,为此合作社已开始着手流转承包与基地相邻的山地,准备套种上多花黄精、三叶青等中药材,尝试将基地打造成生态香榧公园,往林业观光产业进军。
不过,基地式的土地盘活只是香榧种植在提升闲置用地利用率中的部分表现。依托于松阳香榧专项补助资金,多数山区乡镇的农户也按照自家田地分布,多则上百株、少则几十株地在房前屋后、田头地角进行了零星香榧种植。枫坪乡高寮村的何伟华就在6前种过20多株小香榧苗,虽然未像规模化的基地那般规范管理,但是长势倒也挺好,而在全县,像他这种农户数以千计。
为了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9月19日,松阳县在原有香榧产业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香榧产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通过组织化运作,为全县榧农提供集生产、销售、信用“三位一体”的共享服务平台。
“借助协会和经济组织联合会举办的各式活动,榧农间经验交流就更密切了。”松阳县香榧产业协会会长王朝金说,全县的香榧种植户如今已拧成了一股绳,不仅集体倡议开展全县香榧完熟采摘的行业自律行为,还自发组织去诸暨等香榧种植大县考察学习以取长补短,共同探讨“松阳香榧”公共品牌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工、全产业链打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关键事项,全心致力于产业种植户共同发展,共同书写松阳香榧产业的灿烂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