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两只手”合力擎起强农梦——河北邢台迈向现代农业强市初探

2018-11-05 14:34:57  来源:农民日报

全球农业强国多是相似的,但其强农历程却各有不同。

竞争力极强的农业企业支撑的产业体系,高精尖科技装备起来的生产体系,高度契合市场运行机制的经营体系,勾勒出一个典型农业强国的样貌轮廓。而当我们细致地观察其肌理、把握其脉络时,不难发现,不同的资源禀赋使得各国走上了迥异的强农之路,有的打特色招牌,有的以科技兴农,有的凭规模制胜……

于国情农情复杂的中国而言,任何一个维度上的强化都是需要的,但也都是不够的。只有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打造一大批农业强市,形成相当数量的农业强省,才能支撑起一个现代化的农业强国。

带着这一基本判断,记者走进了河北邢台——一个正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迈进、或可提供中国特色农业强国之路答案的样本地。

莽莽太行山壁立于邢台西部,滂滂滏阳河穿市而过,塑造了这里山地、丘陵和平原并存的地貌,也为邢台实现农业现代化提出了第一道题目——划区布局

耕地面积逾千万亩的邢台,素有“棉海粮仓”之称,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河北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地。历届邢台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为邢台农业由大向强的嬗变积蓄着力量。

“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强市建设,是着眼于实现农业强国梦的时代使命,也是切实增进邢台农民福祉的现实需要。”站在党的事业和群众期盼二维坐标系内,邢台市委书记王文勇将做强邢台农业视为一项历史性战略工程,摆在全市工作中的优先位置。

蓝图一展绽新颜。打开《邢台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一环、两带、三板块、多园区”的整体布局,将邢台1.25万平方公里地域,描绘晕染成一幅现代农业强市图景。

环市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圈,把农业的多功能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太行山高速休闲观光农业带和黄河故道生态农业产业带里,农业为生态添绿、生态让农业升值;西部沟域经济板块、中部山前平原农牧复合板块、东部黑龙港区农牧林复合板块,分别立足区域资源条件探索着做大做强的不同路径;分布于全市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精品园区等,则引领着邢台农业现代化的前进方向。

“现代农业作为一个链条较长的产业,要靠市场配置资源来发展,而作为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还要靠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来推进。”

邢台市市长董晓宇深刻认识到,在建设现代农业强市过程中,政府这只手必须攥牢一个强有力的支点,撑住市场这根杠杆,撬动传统农业整体提升。

在邢台,这个支点是现代农业园区。2016年7月,邢台成立市长任组长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园区建设,各区县均设立农业园区管委会。全市层面制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并连续3年将园区建设纳入对各区县政府的考核体系,迅速将打造农业强市的工作重心统一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上来。截至2017年底,邢台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3家,数量居河北之首。

各园区管委会则想尽一切办法吸引现代农业企业入园,证件手续全程代办、解决问题全程参与、矛盾纠纷全程协调,一对一扶持,一条龙服务。

政府抓园区,园区纳企业,“两只手”同向用力,释放出惊人力量。威县乳业园区里,君乐宝16万吨液态奶加工厂项目主体工程已建成,现代化设备正在抓紧安装调试。项目竣工后,园区内两个万头牧场每天产出的300吨鲜奶,可在两小时内被加工成为高品质的鲜活液态奶,大大提升国产奶制品的竞争力。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做强产业、做精品牌是建设农业强市的内在要求,邢台市政府把精力用在环境营造上,让市场发挥作用——

兴业塑牌

衡量一地农业产业强不强,一个重要指标是产业化经营率。2017年,邢台的数据是70.3%。

这个数字的背后是:小麦、玉米加工量是该市总产量的两倍左右,金沙河面业集团挂面年销量全国第一,玉锋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维生素B12生产商,光明九道菇公司建造了全球单体规模最大食用菌生产基地,今麦郎方便面年产能跻身世界前三强,南和宠物饲料产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3以上……

为什么这么多“最大最强”会扎堆似的扎根邢台?

“市场经济规律是具有普遍性的,资源要素总是流向回报率高的地方。政府需要做的,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壮大和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邢台市副市长胡仁彩看来,协调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清晰地界定二者的行为边界,是做强农业产业很重要的一项制度红利。

邢台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2-3次改善营商环境专题会议,连续多年谋划实施百个千万元以上农业产业项目,培育重点龙头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产业联合体稳步发展,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产业发展的小气候形成了,企业似深埋于邢台大地的种子,开始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仅2018年,邢台市总投资亿元以上的农业项目就达79个。建厂选址在临西县的光明九道菇公司,在现代生物科技支撑下,创新“九道”食用菌生产工艺,全程洁净化生产、冷链运输,上马年产6万吨的鲜菌菇项目,带动十多个关联产业发展。

目前,邢台市已拥有5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4家省级龙头企业,410家市级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有48家,10亿元以上有6家,共建成冀南优质麦产业联合体等12家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品牌是农业产业市场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打造一个品牌,或可依靠企业来实现,而云集一批品牌、走品牌强农之路,则必须将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结合起来。

在邢台市政协副主席郭和平看来,品牌建设贯穿农业全产业链,是助推邢台迈向农业强市的重要支撑,而政府要做的就是加强政策引导、公共服务和监管保护,激发企业品牌创造活力和发展动能。

如今,今麦郎、金沙河、玉星、绿岭、富岗等13个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及一大批在省内和周边叫得响的区域性品牌,像一盏盏灯,共同照亮了邢台农业的金字招牌。

对山地丘陵面积占三成的邢台而言,如果不能同步做强山区农业,农业强市就是“打引号”“有短腿”的。在沟域里做文章,邢台靠的是——

添绿促融

“我们这里被生态学家称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全国劳模、年近80岁的前南峪村党支部书记郭成志面前,是26万棵栗子树染绿的太行群山。

与南方山地天然披绿不同,北方山脉多是光秃秃的黑山、灰山。前南峪村8300亩、林木覆盖率94.6%的栗林山,前身也曾是荒山秃岭。

过去,郭成志带着村民开山种树,靠着一粒粒甜香细糯的太行板栗滋润了山里的贫苦生活。如今,前南峪村“太行生态第一村”的招牌,每年可吸引进山游客120万人次。这一抹太行浓绿,成为了邢台沟域经济农旅融合发展的代表色。

为太行山区的农村闯出一条振兴新路,为农业大市“不留死角”地向强市转型补上一块短板,前南峪村的实践尤为宝贵。

这些沟域里,遍布着市场失灵的地方,只能依靠政府这只强有力的手来弥补修正。战太行、绿太行、富太行,处于太行山区的邢台县、沙河市、内丘县和临城县开始了一场造林添绿、融合发展的生态突围。由于所植林木多经济作物,这些“绿水青山”直接变成了“金山银山”。如今,全市所辖区域内570万亩涉太行山区,已有林地面积286万亩,打造出薄皮核桃、苹果和板栗三大优势果品基地,年产值达16.5亿元,主产区农民收入70%以上来自于林果业。

在这些茂林覆盖的山沟里,“长”出了一大批农旅融合发展的生态园区。红石沟,因山石呈红褐色而得名,现在因一个颇具气势而且别致有加的生态农业园而出名。

“这地方过去是谁都不愿来的乱石沟,现在是市里庆祝农民丰收节的主场地。”投资人张保国是较早的工商资本下乡实践者。红石沟里创业的过程,最令他感到骄傲的不是让5万亩荒山变绿了,而是通过农旅融合让周边300户农民变富了。

“生态园里可干的活多着呢”“可干的事也多着呢”“可挣的钱也不少”,在红石沟里务工的农民,有的擅长种植蔬果,有的专精林下养殖,有的养起鱼来有一手,在融合发展的创业园里,体面而有尊严地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从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迈进的第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前进的方向。农业转型升级中的邢台牢记着,出发是为了——

强市富民

做强农业是目标,但绝不是最终目标。在邢台市委、市政府看来,打造农业强市为的是让奋斗在兹、生活于此的农民富起来。

确保强市富民的目标不偏不移,关键在于政府把住方向;而要实现目标,根本还要让市场起决定作用。邢台市政府牢牢抓住园区这个重要抓手,通过一系列的政策门槛,将那些“只为赚钱、不能带动”的企业拒之于园区之外。

在申报省级园区的要求上,机制僵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作用不明显的、定位不准确,示范引领作用不显著的、主导产业不清晰,规模效应不突出的、只有规模化种养基地,加工或品牌营销不足、没有形成企业集群的、地方政府重视不够、工作部署不力的,一律不支持申报,以此守住了园区姓农、务农、为农、兴农的根本宗旨。

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是邢台打造农业强市的基础。让种粮食的最广大农户富起来,是一个农业强市义不容辞的责任。邢台市看准了当地小麦、玉米加工的超大型龙头企业,从加工环节突围,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价值链,让竞争力越来越强的企业在带动能力上也日益增强。

邢台沙河市,金沙河面业集团一个厂区车间的入口处,一辆载重40吨的重型卡车,正撑起车厢向原料库中倾倒小麦,发出隆隆巨响。

守着金沙河集团这样一个“大食量”的巨无霸,邢台下辖县市的小麦收购价格每斤要比其他地方至少高出0.1元。以金沙河为核心,10家上下游企业和8家合作社组成的产业联合体可带动农户约23万户,年带动农民增收近2.3亿元。

产业富民,远不止溢价收购一项。最可称道的,当属金沙河探索出的股权联盟。作为粮食加工领域里的翘楚,金沙河面业集团先是组建了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公司+合作社”的订单收粮模式。紧接着又推行“公司+合作社+土地出租农户+职业农民”的固定地租模式,农户从合作社收取固定的土地租金,除去地租和成本后,合作社和职业农民对半分成种植利润。

2015年,为了再给农民增加一项收益,金沙河探索出了“公司+党支部+农业合作社+土地股权农户+职业农民+科研机构”的股权联盟模式,让以土地入股的农户享受产业链增值收益。目前,金沙河集团已流转土地10万亩,未来三年还将以股权联盟模式流转土地20万亩,让更多种粮的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起来。

作别邢台,记者回忆采访所获,感触最深的是邢台在打造农业强市过程中,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同时发挥作用,“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握在一起,成为强农动力之源。在中国迈向现代农业强国的征程中,这是一个值得持续关注的邢台样本,正进行着它令人期待的探路之旅。(记者 杨志华孙维福冯雷李飞)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