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贵州湄潭县:以茶助力筑梦小康

2018-11-02 11:29:17  来源:农民日报

种茶、采茶、卖茶、饮茶,已成为湄潭人生活的一部分,而茶产业也逐渐成为湄潭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牢牢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充分利用“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地理环境优势和土壤富含锌硒等自然资源优势,紧扣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方向,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小小茶叶,已经成为撬动湄潭脱贫的有力杠杆。

2011年,湄潭被列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2014年通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全县共有5个贫困镇64个贫困村,贫困人口12961户43689人,贫困发生率10.1%,而到了2018年,贫困发生率已下降到1.55%,茶产业功不可没。目前,湄潭茶产业覆盖的建档立册贫困户达5404户1.78万人,占比超四成。

“云贵山海拔1200多米,2002年之前,老百姓都在山坡上种玉米,收成很低,肚子勉强填得饱,但手里没得钱花,也留不住水土。”大庙场村党支部书记鄢吉伦告诉记者,“实施退耕还林后,山上9984亩耕地都种上了茶叶,全村人均种茶1.5亩,不仅改善了生态,而且优化了种植与产业结构,每亩茶园一年收入可达6000元,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随着茶园相继投产、帮扶政策陆续到位,茶产业覆盖的贫困人口在短期内实现稳定脱贫致富。”湄潭县副县长聂玉珍告诉记者,“因茶脱贫、依靠茶产业助推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独具湄潭特色脱贫之路。”

然而,湄潭茶产业发展之初,也遇到了“小散弱”的问题。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在农业农村部和贵州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和指导帮扶下,立标准、树品牌,强技术、延链条,不断深入实施茶产业培育和提升工程。

“农业农村部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落户我们村,我们在家门口也能学到很多新东西了。这块牌子是我们的金字招牌,我们一定要把基地建设好,把村庄建设好。”核桃坝村党支部书记陈廷明说。

多年来,农业农村部对于湄潭茶产业支持不断。今年10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主任广德福带队赴基层联系点湄潭县高台镇高台村调研,慰问贫困户并与困难群众、当地干部开展座谈交流。如今,湄潭茶业迎来了大转变。随着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茶叶产量逐年提升,茶产业链不断延长,湄潭县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知名茶企和著名茶商标,湄潭茶工业亦如同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目前,湄潭已有的538家茶企、茶叶加工大户,红茶、绿茶、白茶、黑茶等茶叶生产线300余条,茶叶年加工能力达7.5万吨。

2011年,由湄潭县茶业协会申报的“湄潭翠芽”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结束了贵州茶叶没有中国驰名商标的历史。如今,“湄潭翠芽”和“遵义红”作为贵州“三绿一红”茶叶品牌的代表,在产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飘香全国,也成为引领湄潭茶产业带动脱贫的“拳头品牌”。

湄潭县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茶旅一体化发展思路,做大茶庄园经济,全域旅游基本形成。

随着茶旅一体化的兴起,创客茶园、茶庄等新业态不断植入,“定制茶园”种茶、制茶,卖茶、卖风景,开启了一种全新的茶园经营模式。沁园春茶业总经理赵吉伟告诉记者:“以前是茶叶采摘时找销路,现在是茶园根据客户要求生产;以前茶叶是按斤卖,现在是按亩卖。”赵吉伟所说的茶叶按亩卖,实际上是一种“私人订制”模式,客户只要每亩支付一定费用,就可以拥有一片茶园。

推进茶产业“接二连三”,则是湄潭茶产业日渐葱翠的秘诀。湄潭县县长李勰告诉记者:“湄潭要走就走茶产品精益化和深加工发展道路。”据统计,湄潭已建成茶楼、茶馆300余家,2018年全县茶旅综合收入达35亿元,茶旅扶贫贡献率达37%。

作为全国首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湄潭试验区先后开展了农村土地制度、农村税费体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改革试验,通过定期租赁、经营权永久流转、返租倒包等流转模式,推动茶园的规模化经营。在确保茶园流转农户土地收益稳定的基础上,实现流转土地带动茶园流转,积极推动农民参与茶园流转和茶产业的分工协作,从而实现就业转移脱贫。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