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县域结对,帮扶路上奏凯歌

2018-11-01 14:43:38


下图:10月17日是世界扶贫日,宣城市宣州区和六安市舒城县文广新局合作,为舒城万佛湖镇独山村贫困户们送上精彩的文艺演出。

■ 本报记者 袁野本报通讯员 陈胜 文/图

秋风送爽时节,记者来到位于大别山区的六安市舒城县,在该县桃溪现代农业园区中,记者看到大棚中的芦笋长到了半人高,青翠的绿色仿佛能掐出水来;在百神庙镇双塘村的稻虾综合种养扶贫基地中,记者看到稻田四周的虾塘水位已经降低,晚稻一片金黄,预示着今年的丰收。

这一切好景象,都源自于2017年宣城市宣州区和六安市舒城县开展的县域结对帮扶工作。近两年时间,舒城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在宣州区的帮助下,在脱贫攻坚的工程中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助力产业,让贫困户有底气

在舒城县百神庙镇双塘村,一片片稻田在微风中翻着金黄色的浪花,和一般稻田不同,这些稻田被一道颇深的沟渠环绕着。 “我们这里所有的稻田都是稻虾共养,多亏了宣州区的帮扶,我们合作社的规模从去年的200亩一口气扩张到了1036亩。看现在的长势,今年丰收在望啊! ”百神庙镇虾田谷香家庭农场负责人胡茂坤告诉记者。今年自4月份以来,依靠宣州区结对帮扶投入了190万元,胡茂坤迅速扩大了自己家庭农场的规模,同时也将农场设为该县的稻虾综合种养扶贫基地之一,依靠农场,帮扶了该镇200户贫困户。

双塘村大丁院组贫困户蒋立明就是受益贫困户之一,尽管他腿脚有轻微残疾,但还是经常到家庭农场务工,“今年农场扩建,我把家里4亩多地流转给了农场,从6月份开始我也到农场务工,捞捞虾子什么的我还是能干的。这4个月,我务工的收入就有4000多元,加上流转土地的2000元、扶贫分红的2000元,我今年收入就有了8000多元。”蒋立明把小半年的收入算了算,脸上露出了笑容。

受益的不仅是蒋立明,全镇200户贫困户即便不在扶贫基地务工、没有田地流转到扶贫基地,也能一样享受到每年的扶贫分红2000元。“因为这个扶贫基地是靠着宣州区的结对帮扶资金才解决了发展资金欠缺的短板,所以我们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贫困户为社员,将帮扶资金注入扶贫基地成立的合作社,再以合作社入股经营主体,每年按照‘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形式将收益分配到村集体和贫困户,尽可能让更多的贫困户能够从中受益。 ”舒城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董玉龙告诉记者,今年宣州区投入结对帮扶400万元在百神庙镇、柏林乡、千人桥镇建立了2100亩稻虾综合种养扶贫基地,带动了545户贫困户增收。

在桃溪现代农业园区的芦笋大棚中,从宣州区农委交流到舒城县农委的技术人员王世云正在检查格兰德芦笋的生长情况。 “舒城的地理情况和宣州区类似,非常适合种植芦笋,今年种下去的芦笋现在长势非常好,明年应该就能有收获了。”王世云说。今年宣州区投入600万元在舒城县桃溪镇、万佛湖镇、干汊河镇、汤池镇建成了600亩芦笋扶贫基地,带动了5个贫困村389户贫困户分红1000元到2000元不等。

“原本我们根本就没有想到发展这个产业,也没有相关的技术和市场,多亏了县域结对帮扶,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资金技术,还解决了市场问题,让我们宽了眼界、思路,也让贫困户有了更稳定的脱贫依靠,对我们扶贫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董玉龙说。

技能培训,让贫困户出路多

近日,舒城县柏林乡石井村的石美农民专业合作社传来喜讯,该社稻蛙共养项目喜获丰收。村民们将刚刚捕获的黑斑蛙按大小分类装袋,准备卖给来自苏浙一带的客户。当地贫困户方长生扛着两麻袋黑斑蛙,现场卖给客商,赚了一千多元,点着刚到手的钱,方长生乐得合不拢嘴,“产业慢慢搞起来了,我就有了底气,脱贫的劲头越来越足了。”方长生说。

方长生自幼丧父,与残疾母亲相依为命,后来娶了个残疾妻子,生了个孩子,生活更加艰难。 2014年方长生被评为贫困户,生活略微好转。 2017年,方长生参加了宣州区组织的稻蛙共养技能培训,掌握了技术,后来又在宣州区专项资金的扶持下,流转了土地,参加了合作社。现在,方长生每天一大早就来到“稻蛙共生”田里,忙得不亦乐乎。“以前种水稻,一般每亩只能赚三四百元。今年村里搞稻蛙种养,我把家里5亩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租金2200元。去年参加培训班,我也掌握了一些养蛙的技术,现在在合作社务工,每个月也有2500元。 ”方长生笑着说。

宣州区农委组织的授课,已举办了数期,培训舒城当地贫困户300多人次。宣州区人社局安排专业教师和相关专家前来培训,主要培训相关种植和养殖技能,以及与农民密切相关的生产技能,让贫困户吃上技能饭。

河棚镇龙骨村贫困户夏海波也得益于宣州区提供的劳务培训。 2014年,夏海波父母相继出了车祸,母亲颅脑受伤导致瘫痪。为了看病,夏海波花光了积蓄,从此生活一落千丈。自2015年被评为贫困户后,夏海波夫妻俩开始了脱贫之路。 “今年宣州区在我们这举办了劳务技能培训的讲座,我也去听了,眼界拓宽了不少,也多了拼一把的勇气。”夏海波很快就在县城租了房子,开办了一家舒创保洁公司,如今生意红红火火,脱贫有了保障。

为加一步加强合作,目前,两地人社部门已共同出台并签订了《就业脱贫结对帮扶技能脱贫培训合作协议》和《就业脱贫结对帮扶扶贫车间建设合作协议》。

“今年我们在继续做好技能脱贫培训、劳务对接等方面开展合作基础上,合作共建了就业扶贫车间22家,带动贫困户就业110人,努力提升贫困家庭发展能力。 ”董玉龙说。

服务升级,让贫困户更暖心

“这出戏不错,以前从来没听过呢,挺新鲜的。 ”10月17日是世界扶贫日,在舒城县万佛湖镇独山村的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欣赏了一场由宣州区和舒城县共同举办的文艺慰问专场演出,在充满皖南特色的花鼓戏《扫花堂》唱罢后,一位当地群众告诉记者。

“县域结对帮扶,不仅仅局限于产业、就业等传统的扶贫项目,宣州区作为我省经济发达的县区,其社会管理各方面的经验都值得舒城县学习。通过文化、医疗、教育等各个方面服务水平的升级,让贫困户和普通群众都感到暖心。 ”董玉龙说。

“这两年我们当地卫生院的服务水平很明显提升了。 ”百神庙镇舒平村贫困户束庆仓对此感受颇深,今年63岁的束庆仓患有气管炎等一系列慢性疾病,从前乡镇卫生院的条件落后,一些最基础的诊疗他都要到县城大医院做。从去年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卫生院上门检查更多了,还带上了彩超等设备,去镇里的卫生院能明显感到诊疗流程更加正规,我现在一般都不去县医院了,在镇里卫生院就行”。

束庆仓不知道,卫生院水平的提高来自于宣州区选派到当地的卫计委督查室主任叶四方,有多年任职乡镇医院院长经验的叶四方一到百神庙镇卫生院任职后,立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严格规范了医院的诊疗程序,对医生的业务技术水平也进行了指导。

如今,宣州区在结对帮扶中还向舒城县捐赠了价值20万元的医疗设备;以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为舒城县80名失能半失能农村特困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支持山七镇山七小学建设;通过人员交流提供非遗传承保护、开发的先进经验……帮扶的领域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目前除了传统的扶贫领域之外,我们与宣州区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旅游等各个方面都开展了深入的合作,通过县域结对帮扶,我们的资源更足、思路更宽、资金更足,不仅是贫困户,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都从中受益颇多。 ”董玉龙说。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