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住宿是指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整合与分享海量分散的闲置房屋、房间及其配套设施等资源,满足多样化住宿需求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随着我国国民旅游消费的持续增长,消费者在选购旅游产品、享受接待服务时越来越希望掌握主动权,更加关注自主化、多样化的消费模式。消费者在休闲度假中也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观光和娱乐,更愿意深入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深度融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消费者的社交和文化诉求日益强烈。
然而,当下传统星级饭店、经济型饭店等标准化住宿业态尚无法很好地满足消费者这一需求,共享住宿“生逢其时”,正好迎合了消费者的陌生人场景化社交需求。因此,以民宿、短租等为代表的非标准化住宿业态受到家庭出游群体的青睐,尤其吸引了年轻人,产业规模迅速扩大,诞生了一系列住宿分享平台。
目前,共享住宿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但是在蓬勃发展的背后,由于市场发育的不完善、市场监管机制的滞后、技术的不完备、管理协同作用的不充分等,处于成长阶段的共享住宿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安全问题、社区关系问题、税收漏洞等,尤其是对现有的社区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由民居改造而成的民宿。傅琨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大家比较关注的首先是行业发展质量和管理问题,其次是传统监管体制机制滞后问题。目前治安和消防安全管理难以涵盖新的业态模式,出现了监管盲区。短租客人进入社区,对居民日常生活可能带来诸多困扰,如噪音、拥挤、停车及环境卫生问题。此外是共享住宿经营者的法律地位问题。虽然国家政策是鼓励支持共享住宿,明确了放宽共享住宿等旅游新业态市场准入的大原则,但目前尚未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行业并没有法律法规和统一的国家标准支持,实际发展过程中仍处于灰色地带,全国各地在对共享住宿执法过程中,无统一法规可循,导致各地自公安执法部门到社区普通民众对共享住宿的态度和认知各不相同。
国家发改委2018年5月出台《关于做好引导和规范共享经济健康良性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在明确落实构建综合治理机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等措施背景下,一些地方公安严管控、强处罚,让那些充满热情投身共享经济的从业者对政府是否支持鼓励共享经济发展产生了疑惑。共享住宿的健康有序发展仍需政府、平台以及各方主体共同参与和协同治理。
与此同时,共享住宿业的发展对传统的社区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社区人口与短期停留的旅游者融合在一起,社区运行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因此,在社区管理中,一是应把短租旅游者的管理工作纳入到社区管理中来,尤其是在治安、城管和消防等领域;二是要在社区中加大好客精神的培育,打造开放、包容和美好社区,使社区成为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三是要积极建设社区宣传途径和平台,加强社区内标识体系建设,营造便捷、高效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四是要引导房东更多参与社区中,搭建房东与社区沟通的桥梁,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五是要建立与社区住宿收益共享机制,让房东参与到社区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中来,提高房东的社区参与度。
纵然挑战重重,我们仍应看到,共享住宿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丰富了住宿业的内涵,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旅游服务,更好地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了住宿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在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共享住宿参与者人数约7800万人,共享住宿平台企业给社会带来了大量灵活的就业与创业机会。2017年国内主要共享住宿平台上房东、保洁管家、摄影师等提供服务者人数约为200万人,大量自由职业者、IT从业者、全职太太、企业职工、退休人群都加入了共享住宿行业,有研究表明,平均每增加1个房东,可带动2至5个灵活就业岗位。
相关研究显示,我国主要城市住房空置现象严重,总体空置率约四分之一,其中一些旅游热点城市空置现象尤为突出,如三亚的空置率高达80%。共享住宿为房地产的转型注入了活力,帮助盘活城市闲置房源。随着国家“租售并举”政策的出台,共享平台为不同出行目的的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住宿服务,从而提高闲置房源的使用率。但是从实践来看,目前共享住宿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平台上的共享房源仅占我国空置房源的4%左右,还有巨大的潜力有待挖掘。
虽然共享住宿行业最初是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发展起来的,但目前正在加速向二三线城市拓展。以小猪平台为例,一线城市和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依然是共享住宿的主流市场,排名前十位城市的房东、房源占全国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48.9%、47.6%。从订单增长来看,一些热门的二三线城市共享住宿呈现爆发式增长,如宁波增幅达750%,湖州增幅为680%,呼和浩特超过600%,二三线城市共享住宿有望迎来新的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共享住宿在农村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2017年8月至12月,有20多万名游客入住乡村民宿,明显带动了当地旅游、餐饮、交通、购物、娱乐以及保洁、维修等上下游服务。《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指出,过去五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32.0%和26.2%。预计到2025年乡村旅游人次将接近30亿。共享住宿在农村的拓展推动了乡村民宿的转型升级和品质提升,它可以有效盘活闲置农宅院落,提供农产品、住宿、餐饮等系列服务,带动乡村旅游业整体发展,为农村居民提供就业与增收机会,提高乡村自我造血功能,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31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