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丹东把对外开放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全面开放引领全面振兴。绵亘120余公里的海岸线,正在成为开发开放的新高地、投资兴业和创业创新的热土、体制与机制改革的试验田。丹东,意气风发地向世界递出开放之城的时代名片。
工程车往来穿梭,压路机轰鸣前行……金秋时节,在丹东市振安区连城大街建设工程现场,处处可见一派火热的场景。
连城大街项目分为爱河东路和爱河大街两个项目段,其中爱河东路起点位于丹集线,终点位于丹绥线,全长1.82公里;爱河大街起点位于鹤大线(外环路岔道口),终点位于丹集线,道路全长5.2公里。作为贯通城市东部地区的交通“大动脉”,目前,爱河东路桥梁及引路工程实现通车,爱河大街正抓紧施工,预计明年两条道路全线开通,将进一步完善丹东东部区域交通路网功能,提升沿线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价值,助推马市岛田园综合体建设……这样的场景在丹东绵亘120余公里的海岸线上随处可见。
梧桐枝繁百凤栖
22年前,20岁出头的福建人张承业第一次来到丹东,身份是一家合资企业的售后服务人员。此后不久,张承业自主创业,组建了一家安防企业。“选择在丹东投资兴业,我经过了深思熟虑。”张承业说,除了手上拥有优质客户资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丹东作为辽宁沿海沿边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有着广阔的腹地市场。他的企业成立之初仅有3个人,如今已拥有120余名员工,发展成为行业领军者。白手起家的张承业在不惑之年又开始了“二次创业”,全力投入智能物联软硬件开发,希望为丹东培育一个朝阳产业。
张承业的经历与选择并不是个例。基于良好的产业基础、投资环境和自然禀赋,近年来,来丹东兴业已经成为很多在东北地区发展的域外人士的首选。来自丹东市公安局的一组数据显示,近5年来,外市籍来丹东落户人数多达3.9万人。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丹东的浙商就已有万余人之多,所涉及行业横跨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开发、工业、商业服务业、五金机电、建筑材料等几十个领域,累计投资额数十亿元,年创利税两亿多元,安排了数千人就业。
众多外埠商人成功投资丹东的背后,其实正是丹东新一轮开放大潮势不可当的缩影。
5月21日至25日,辽宁省政府在深圳举办“辽宁—深圳招商引资促进周”,香港南大洋集团、央企华润集团、深圳华强集团、华为集团、广州恒大、碧桂园集团、富力集团等知名企业向丹东抛出“橄榄枝”。其中,恒大集团签约投资百亿元;
6月5日,江苏扬州企业家代表团来丹东考察。扬州客人刚走,6月6日,江苏常州市政府代表团来访……
每天接听咨询电话200余个,接待来访客商70余批、200多人次,接待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00%以上——位于丹东新区银河大街的丹东市招商局常常门庭若市。
在知名音响巨头哈曼国际的丹东制造基地,一流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正井然有序地运行着,一个个还没有指甲大的零件在工人手中灵活翻转,哈曼品牌音响产品及信息娱乐系统,带着“丹东制造”的标签走向世界。“丹东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以及广阔的腹地市场,这里是哈曼集团海外最大制造基地,也是全球化产业链的关键节点。”哈曼高管对丹东的开放前景信心满满。今年,哈曼集团计划进一步增资扩股,在丹东建设体验室项目。
鲲鹏展翅凌万里
开放兴,丹东兴。过去,丹东的困局在“边”,今天,丹东的优势在“边”、在“海”,未来的潜力也在“边”,更在广阔的海洋。
从沿江走向临港,从沿“边”走向滨海。去年年底,在完成了一场对自身再审视,对市情、县情、区情以及各领域工作情况、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进行再认识的深刻的自我革命后,丹东开始发力疾行。
主动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承接辽宁自贸试验区红利溢出,推进东北东部经济带纳入国家战略……今年4月,丹东市开放工作会议按下“开放年”启动按钮,释放出以全面开放引领全面振兴发展的积极信号: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要有新突破,开发开放平台建设要有新进展,全面开放要有新作为,招商引资要有新成效,营商环境建设要有新亮点。一个个正当其时的发展战略,让丹东开放型经济呈现出厚积薄发的态势。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科学精细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科学统筹、精准施策,大兴调研之风,大兴学习之风。”今年以来,丹东积极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要求,紧抓“深化沿海开放”和“提升沿边开放”的双重机遇,继续坚持不局限边境一线搞开放的理念,坚持“以港兴市”,深度融入国家、省开放大格局,加强与其他沿海5市的交流合作,签订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城市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加强与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对接,签署了推进沿海经济带旅游合作框架协议,完善与省内沿海城市沟通协调机制;深化与扬州市的对口合作,签署了《丹东——扬州对口合作框架协议》。
与此同时,丹东加快推进开放平台建设。《东北东部绿色经济带发展规划》纳入国家“十三五”专项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待批;与丹东港合作的通化陆港集装箱中心站实现封关运营,区域合作取得新进展;丹东综合保税区选址论证工作初步完成;深入推进中朝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东港水产品出口基地获评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零部件基地、满族医药基地晋升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目前,丹东重点外贸出口基地出口额约占全市出口总量的30%以上,已经成为全市出口的主要牵动力量。
逐梦扬帆再起航
在新的政策机遇、战略机遇助推下,丹东坐拥的区位、交通、开放优势终于发光发亮,走向振兴发展的新时代前沿。
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为丹东的全面开放保驾护航。在政策“组合拳”下,丹东各项改革举措接连出台。
按照国家赋予试验区的先行先试权,全面推行一系列先行先试和改革创新举措,着力深化与拓展对外开放,全力打造东北振兴沿边开发开放先导区。
改进联检联运监管模式,积极落实“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推进“一个窗口”“互联网+海关”建设,基本实现“一次申报、分步处置”通关模式。
深入推进“先照后证”等商事制度改革,实现“26证合一”“一照一码”,允许一址多照,启动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有效激发和释放了市场活力。
按照“政府主导、海关监管、企业运营”的定位,建成东北首个“边民互市贸易区”。边民互市贸易区是辽宁省首个享有国家、省、市赋予优惠政策的特殊经济区域。
……
开放步伐加快,丹东企业布局“一带一路”更加活跃。“中国品牌,世界品质!”经过十多年的国际化发展,位于丹东新区的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摆脱产品贴牌限制,全面步入品牌出海阶段。其负责人表示,“一带一路”推动了全球化,百特公司顺势而为,持续在海外市场加快布局、加大投资,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与百特公司一样,目前丹东有25家企业正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积极参与辽宁沿海经济带、沿边开发开放、东北东部经济带以及我省“一带五基地”“五大区域发展战略”。
随着海、陆、空、江等全方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开发开放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出境加工园区、跨境旅游试验区等跨境、跨省区域经济合作平台即将启动,陆海统筹、边海协动、江海联动的丹东大开放格局,将以全新的面貌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