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巴南天坪山上,一片金黄。一块块稻田里,饱满的稻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今年收成差不了,马上就开始收割了,山上要比山下晚熟几天。”当地种植大户刘昌元乐呵呵地说道。
这要是放在早些年,刘昌元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这“倒置”的山地上,自己竟然能种上优质水稻,不仅如此,通过“稻+N”的种植、养殖模式,水稻的价格也翻了倍,家里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特殊地形带来特殊机遇
巴南区二圣镇天坪山地处二圣镇与天星寺镇之间,海拔650米左右,方圆10余平方公里,山顶平坦开阔,山边悬崖峭壁,是一座典型的倒置低山。“一般向斜成山,背斜成谷,但天坪山却恰恰相反。”据巴南区农委农技站负责人周光友介绍,天坪山与一般的山不同,由于坡度不大,相对来说较为平坦,正是这样特殊的地形地貌,使得天坪山上十分适宜种植水稻、水果等。
天坪山上有几个村,包括中坪村、集体村等,今年56岁的刘昌元是中坪村的村民,家里种植了水稻180余亩,是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刘昌元告诉记者,早些年,自己也没有想过种植水稻,因为山上大多数村民都外出务工,他也在附近打零工。几年前,在区农委农技专家的指点下,他回乡流转了土地,开始规模化种植水稻。“有专家指点,我把水稻的品种换成了比较优质的,没想到效果还不错。”刘昌元说,高山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也不是稀奇事,但改良了品质,加上天坪山的地理气候等因素,第一年下来,水稻的收成就达到了亩产1000斤左右,由于品质较好,每斤大米的价格也比普通的高近40%。
尝到了高山“稻+N”的“甜”
记者来到刘昌元的水稻田,阵阵微风中,稻香扑鼻,令人沉醉。“这一片都是我种的,我打听了,今年可以卖到4元1斤。”刘昌元看着眼前黄灿灿的稻田,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刘昌元告诉记者,今年,他不但种植了高山优质水稻,还在巴南区农技站的帮助下,发展了50余亩“稻+N”的种植加养殖。记者注意到,在部分水稻田里,刘昌元装上了网,挖了沟渠,鱼、虾、鱼鳅等在水稻田里欢快地游来游去,也让人感受到了即将丰收的愉悦。刘昌元给记者算了算,一亩“稻+N”农田能产600斤左右的稻谷,再加上喂鱼、虾等,产值可以上万元,“这种农田种出来的大米,可以卖到每斤七八元!”说起这水稻田里的收成,刘昌元笑得合不拢嘴。
据统计,目前,巴南区已开展“稻+N”种植3万亩,实行“稻+N”生态复合模式的村社,“稻+鱼”亩产值可达9000元,“稻+鸭”亩产值可达8500元,“稻+虾”和“稻+鳅”的亩产值则达到了1.2万元,而“稻+蛙”亩产值超过了2万元,“稻+菇”的亩产值更是达到了2.5万元。与只种植水稻相比,实行“稻+N”模式后,农村土地亩产值翻了6倍左右。
优质水稻倒置山占比24%
除了天坪山拥有这样的倒置山地形以外,巴南区樵坪山也是典型的倒置山地形。
据巴南区农委介绍,近年来,全区积极发展了优质水稻,分别在石滩、石龙、接龙、圣灯山、安澜等地规模化种植优质水稻,目前,已经发展品牌化水稻5万亩。而这其中,倒置山上种植的水稻就达到了1.2万余亩,分别分布于天坪山和樵坪山,占比达到了24%,而这个数据还在逐年递增中。
“倒置山种植出来的稻谷收购价格也会高一些。”周光友告诉记者,一般来说,稻谷直接收购的价格在每斤1块3左右,而像刘昌元所种植出来的稻谷,其收购价往往都在每斤1.8元左右,这也就是巴南区樵坪大米受欢迎的原因所在。
据悉,今年,巴南区以云篆山、天坪山、五彩丰盛3个100平方公里的山区为重点,突出示范作用,积累有益经验,以点带面,推进全面振兴。水稻种植面积近30万亩,其中优质水稻面积10万亩,而这10万亩中,大部分都是分布在高海拔以及倒置山地区,再加上“稻+N”等模式的成熟推进,全区水稻综合效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下阶段,巴南区还将在辖区高山地区、倒置山地区,以及中高海拔地区大力推进优质水稻的种植,通过规模化的发展,让农民实现致富增收。
未来,不只是天坪山上,巴南各地的优质稻谷还将继续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