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很有意思,“宿”是旅行者流动的家,加以“民”字便和当地的民生民俗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小时候的故乡情、长大后的田园梦,都是人们心中最柔软的角落,能够安放乡愁的民宿没有不火的道理。然而,民宿很难做。你的乡愁不是我的乡愁,昨日的乡愁不是今日的乡愁,民宿与乡愁的渊源究竟在何处?以更多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民宿,如何能够使无形的服务有形化,真正成为安放乡愁的载体?本文以曾吸引过久石让、朱丽叶·比诺什等名人下榻,也曾被猫途鹰(TripAdvisor)旅游网站授予全球最高卓越奖以及被美国纽约时报、英国Timeout等多家海外杂志专题报道的猪栏酒吧乡村客栈为例,以期解答上述问题。
守住乡愁再出发。古往今来,乡愁是不变的主题。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小时候的故乡或许不复存在,长大后的他乡或许已是第二故乡。不论是否遇到故知,乡愁已经不再仅仅出现在唯一、固定的地理空间,而是无时无刻萦绕在心间,似乎又总是无处安放。民宿恰恰是能够激发人们唤醒乡愁的载体,人们能够在唤醒的乡愁中汲取前行的动力,守住乡愁再出发。
猪栏酒吧现有的3家店,选址都在有故事的所在,尤以第一家西递店最为典型。西递店位于安徽黟县西递古村落,被誉为“中国古代和现代历史的衔接点”。于古,这里有保存完整的数百幢明清古民居,一砖一瓦一路、一窗一门一梁、一花一木一水,无不激发着人们对于古往今来逝水年华的追忆,穿越时空的乡愁正是落脚于此;于今,这里是黄山旅游线上的明珠,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悠久的文明、独特的民居、秀丽的山水、朴实的民风,唤醒了人们心中沉睡已久的乡愁,民宿的魅力恰恰于此。
秉承“大隐隐于市”的原则,猪栏酒吧在取名和设计之中处处体现着“大俗大雅”。猪栏酒吧既没有猪,也没有酒,之所以取了这么一个乡土气息的名称,是由于第一家店在未经改造前曾被用作猪栏。这样接地气的名字出自猪栏酒吧的创始人寒玉、郑小光夫妇,客栈名字首先就抓住了不少猎奇游客的心。之所以说猪栏酒吧“大俗”亦“大雅”,是因为他将百年徽文化融于民宿设计之中。以西递店为例,从外观上看,这是一座隐匿于西递小巷里不起眼的古宅,但走进宅子,屋内的婉转楼阁及摆设,古朴雅致的雕花木床、天井泻下的斑驳交错的光,无不给人以穿越时空、时光倒流的畅想。
纵情故园悦乡心。猪栏酒吧在原有历史建筑的基础上修旧如旧,尽可能保留“故园”应有的模样。猪栏酒吧西递店和碧山店都是典型的徽派建筑,为保持原貌耗费多道工序,先将木料砖瓦卸下,清洗并检查未受损后,再按照房子原来的结构重新组装。即使需要更换部分零部件,也尽量寻找老料代替。这如“故园”般的新园,老屋原有的风貌犹存,粉墙黛瓦、庭院深深,却又不似其他古宅般晦暗潮湿、残破萧索。屋内窗明几净,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让住客不仅能感受到天人合一、淳朴自然的徽州建筑文化,还能享受到现代化、高品质的住宿体验。猪栏酒吧老油厂店屋内的大部分陈设则是主人从各地淘来的老家具,油厂里曾经榨油的工具依然陈列在“车间”里,老旧的牛栏也被改造成富有特色的物什,向住客诉说着往事前尘。
自在心闲不言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梦,从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到李白的“笑而不答心自闲”,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世外桃源的渴望。猪栏酒吧以高品质的返璞归真、田园牧歌为特色,使乡村民宿成为城里人圆梦的地方。猪栏酒吧老油厂店坐落于田间,依山傍水,90%都是开放式的公共空间,仅有19间客房。有限的客房数量确保每位房客能从各个角度欣赏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房间内处处体现自然主义精神。老屋选取当地的黄泥作为内墙和外墙,仿佛泥土地里生长出来一般,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相得益彰。客房里的挂钩、镜子、窗帘杆等,多是由树杈枝丫简单加工而成,满足了功能性就适可而止。此外,老油厂店还设有禅房、菜地和果园,住客闲暇之余可以采摘果蔬,或在田野里骑行,抑或在草垛边仰望星空,与自然对话。
综上所述,民宿的价值更多体现在超越住宿功能之外的存在的意义。现代人无处安放的乡愁、无以言说的奇妙、无法返回的故园、无比珍贵的闲心,都能够在民宿中找到慰藉。然而,住客对民宿这些异化于功能性的需求又需要通过功能性的设施得以实现,使民宿真正成为承载乡愁的所在。
笔者以为,民宿承载乡愁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主题性与功能性相结合,因地制宜,做成“民”宿。随着民宿业竞争逐渐白热化,避免同质化已成为业界共识。首先,民宿设计应遵循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保障卫生、安全等低层次需求的基础上,再满足住客追求新颖奇特等高层次需求。例如,在四川某景区曾出现过一家全通透气泡酒店,酒店特色是360度全方位欣赏周边的美丽风景,固然极富创新性和艺术性,但是如何保障入住宾客的隐私安全随之成为最大痛点。其次,民宿设计可以是高雅的,但也不能少了烟火气息。民宿中的“民”字,代表了住客对于了解当地民风民俗的渴望,部分设计师将乡村民宿的整体风格设计得过于抽象,反而拉远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第二,原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顺势而为,打造“故”园。修旧如旧是在保留古建筑的原真性,在尽量不破坏古建筑原貌的条件下,对其受损的地方进行适当修复。修旧如旧并不仅仅是为了修复和还原,而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古建筑,使其更宜居、更贴近当代人的理想生活。因而,民宿在设计与改造时,需要科学辩证地理解“修旧如旧”,努力寻找“新”与“旧”之间的平衡点。
首先,对于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宅和旧址,尽量保持原有建筑风格与布局,在大方向上基本保持不变,于细节处精雕细琢。
其次,保护乡村古宅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修复和改造之前,先读懂其背后的历史人文背景,在此基础上确立民宿的整体风格,切勿将不同特色的设计元素随意混搭,避免产生不合时宜的“四不像”。
最后,对于古建筑中明显存在的不合理处予以适度优化。例如,老宅的采光问题,可以在不影响建筑结构的情况下,将白色作为空间背景主基调,并尽量采用开放式格局。
第三,田园风与城市范相结合,舒心服务,助力圆梦。好的民宿能够让住客在安放乡愁和追忆故园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在体会奇妙与悠然自闲中焕发生机,这尤其需要重视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选择入住民宿的消费者,大部分来自城市,主要以追忆、休闲、放松身心为目的。想要尝试新鲜事物是他们愿意舍弃标准化服务的酒店而选择入住民宿的原因之一,但好奇心和新鲜感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大幅降低对民宿服务质量的期望值。消费者对民宿高层次的精神和情怀方面的需求必须建立在对卫生条件和服务设施体验满意度较高的基础之上,提供放心舒心的设施和服务,是做好民宿的关键之重。
二十二年前,费孝通老先生说,“生命和乡土结合在一起,就不怕时间的冲洗了”。现如今,我们想说,当旅行遇见民宿,在他乡安下心来就是吾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