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甘肃陇西:从“千年药乡”到“产业高地”

2018-10-10 14:44:02  来源:甘肃日报

陇西县德兴乡营门村建立的黄芩标准化种植基地。

陇西县中药材种植基地的药材长势良好。

本版图片由陇西县委宣传部、渭源县委宣传部提供

近年来,陇西县抢抓国家和甘肃省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大力实施中医药产业“种植标准化、加工精深化、市场专业化、仓储规模化、产品品牌化”工程,产业效益日益凸显,已成为甘肃陇药产业发展的桥头堡和全国重要的中医药循环经济示范基地。2017年,全县中医药产业产值达到241.66亿元,贡献财政收入1.36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4元、工业增加值15.7亿元,分别占到全县财政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工业增加值的14.5%、22%和27.3%。

陇西是“千年药乡”,目前陇西县已普查到的中药材种植品种多达310种。其中,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中药材主要品种中,陇西有96种,占全国的26.4%;常用的130多个中药材品种中,陇西有93种,占全国的72%。

近年来,陇西县充分发挥“千年药乡”优势,坚持把标准化种植作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突出“有机、绿色、道地”品牌,依托甘肃省现代农业示范园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示范、提纯复壮和野生品种驯化等工作,积极建设西北最大、全国一流的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库。采取“公司牵头建基地、协会搭桥连农户、技术部门搞指导、乡镇配合抓面积、县里适当拿补助”的运作模式,鼓励制药企业建立标准化药源基地,每年筹措专项扶持资金400多万元,建立标准化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5.5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19万亩,从源头上保证了中药材道地品质,被国家工信部确定为“国家级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1.1%,种植面积居全国县区首位。

陇西还是名副其实的“天然药仓”。2014年8月,立足这一优势,陇西本土企业惠森药业集团与国家标准化研究院合作,制定并发布了中药材仓储企业仓储标准,着力推动中药材仓储业规范化发展。与此同时,陇西县按照“盘活存量、提升增量”的思路,一方面积极扶持现有的仓储企业对传统仓储库进行改造扩容,保障和提升中药材储存环节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大力鼓励企业投资提升中药材仓储业增量。中天物流公司投资1.5亿元,建成了占地150亩的甘肃陇西中药材物流园,配套建设规范化仓储库20栋5万平方米,新增仓储能力5万吨。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的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现代仓储物流及中成药、保健品交易中心,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可容纳中药材、中成药、保健品仓储、销售企业和个体户上千户,年静态仓储能力50万吨,实现销售额200亿元,安排就业2000人,上缴税金2亿元。

目前,全县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达到35家,静态仓储能力100万吨,仓储品种320多个,年周转量突破200万吨。

陇西自古就是陇上“旱码头”。近年来,陇西县立足交通区位优势和“千年药乡”及“天然药仓”产业基础优势,积极推进中药材市场专业化。

陇西县依托并整合原有文峰和首阳两个药材市场资源,结合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甘肃江能医药科技集团,投资4.9亿元在首阳镇规划建设了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市场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集公共服务中心、检测中心和培训中心、中药材交易商铺、原药材交易大棚和现代化江能饮片展销厅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运营,可满足3000多个固定商户和2000多个摊位经营户交易,每到逢集参与交易的群众达5000人以上,年交易原药材和饮切片50万吨,年交易额达百亿元。今年1月,县里还推动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正式上线运营,通过运用“互联网+中药产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的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产业上下游客户信息不对称、商品质量不确定、融资难、交易成本高等问题,实现优质中药材资源共享。截至目前,全县有各类中药材交易市场23处,建成惠森集团“药材盈”等中药材电子商务交易平台3个、专业信息服务网站13个、电子商务应用企业40家,各类个体网店440多家,发展货运信息中介组织58家、运输专线30多条;中药材经营企业500多家,其中18家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证,本地营销人员达3万多人,常驻外地客商2000多人。

专业化市场建设,进一步推动了陇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目前,陇西县年可集散各类中药材1000多个品种,年交易量100多万吨,交易额达200多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0%,其中党参、黄芪等部分品种占到全国一半以上。

陇西县坚持把中药材精深加工作为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产业效益的重要环节,不断推动中医药产业链延伸,使当地中医药产业形成了种植—仓储—市场交易—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为了推动中药材精深加工,陇西县按照“园区承载、龙头带动、技术支撑”的工作思路,以打造“中国药都”为目标,按照“一主两副”的总体布局,建设了占地9平方公里的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其中“一主”为巩昌中医药精深加工区,规划占地面积5.2平方公里,主要以中药材深加工为主,分为饮片提取区、综合制药区和配套服务区三大片区。“两副”为文峰分园区和首阳分园区,文峰分园区规划占地面积2.4平方公里,主要以中医药批发市场、仓储物流为主;首阳分园区规划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分别规划建设地产药材交易市场和饮片加工园区,主要进行道地药材交易及初加工。

目前,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5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近12亿元,全面完成了园区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引进入驻天津天士力集团、中国中医药集团、河北神威集团、湖南千金药业、甘肃奇正藏药、普尔康药业等知名中医药加工企业27家,2017年园区实现产值21亿元。作为全省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先行先试工作试点县,陇西县还积极推动具备生产条件的陇西一方、天士力中天、普尔康等3家企业开展中药配方颗粒先行先试生产,促进中医药加工产业向现代制药产业转移,其中一方药业率先开展中药配方颗粒制剂生产试点,年产4亿袋中药配方颗粒制剂生产线于2017年3月投入生产。2011年,园区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8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在园区的聚集辐射带动下,全县较大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达到5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0家,个体加工户3800多户,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35万吨,安排就业5000多人,中医药加工基本实现了由初级切片向饮片炮制、有效成分提取、成药制造、保健品开发全产业链的拓展延伸。(杨世智)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