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乡村振兴贵在找准三产深度融合点

2018-10-10 14:39:36  来源:海南日报

产业振兴是实现贫困人口长久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海南农业虽有特色,但还存在“小散弱”,产业化水平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因此,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海南乡村振兴,产业培育不容忽视,必须找准农村三产深度融合点。

与全国其他自由贸易试验区相比,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广大的农村。海南80%的土地、60%以上的户籍人口在农村,产业结构中农业占了20%以上的比重,这就决定了农村是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参与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农业是海南必须着力做优做强的主导产业。近期,海南省委七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海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和《海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两个重要文件,专题部署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两项重点工作,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表明了海南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

产业振兴是实现贫困人口长久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海南农业虽有特色,但还存在“小散弱”,产业化水平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因此,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海南乡村振兴,产业培育不容忽视。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还能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不断提高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找准农村三产深度融合点。

立足实际 面向市场

由于产业基础、自然条件、人文历史等存在差异,我省各乡村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大多数乡村未能从战略定位的角度来考虑经济的全盘发展,不同程度存在产业同构和同质竞争,导致许多地方的发展缺乏特色,后劲不足,无法形成发展的系统性和持续性。为此,农村三产深度融合要在充分了解市场竞争对手和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差异化发展。从当地实际出发,找准自己的比较优势,发展有地域特色和竞争力的特色产业。要重视市场调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收入人群的消费行为、消费方式、消费结构进行市场细分,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选择目标市场,进行差异化营销。

澄迈县桥头镇一带是富硒沙土,种植出来的地瓜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广阔。桥头镇便根据自身优势,从日本引进优良地瓜品种,农民抱团成立“桥头沙土甘薯专业合作社”,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品牌,并成功注册“桥沙”等商标,不遗余力地进行推介,多次赴岛外进行宣传促销,使桥头地瓜成为当地一个新兴产业,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桥头镇沙土村也告别贫穷落后面貌,成为富裕的“地瓜村”。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当前,我省许多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完善,道路、网络通信、仓储物流等设施还比较落后,产业布局缺乏长远规划,制约了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三产深度融合的基础是农业、主角是农民,引领农民参与二三产业实现就业与增值,政府应充分发挥作用。

在推进三产深度融合中,政府应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在做好水电等基本设施的同时,要加快网络通信、公共交通、污水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健全乡村物流网络体系,加大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农产品冷链物流等设施建设,推进农产品流通转型升级。建立覆盖全国的农业大数据平台,让农民及时了解和准确掌握农业种养和消费需求信息,合理安排农业生产,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加强规划引导,对相关产业的发展战略、定位与布局、重点建设项目等要进行整体设计,通过规划来引导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推进“互联网+”融入我省农业全产业链条、全产业类别,催生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创意休闲农业、智能农业、电商产业园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我省蓬勃发展。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实施以奖代补、贴息贷款、股权投资等形式吸引龙头企业投资农业;建立政策性农业担保体系,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成立农业发展基金,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重大农业项目建设。

培养适应产业融合的新型职业农民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实质上是产品链、要素链、服务链、利益链的融合,需要各种类型的专业农民。随着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后继乏人等问题。当前,大部分农村的生产经营主体主要是留守老人和妇女,他们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较低,单靠农业农村内部力量,很难打通农业全产业链。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融资能力和捕抓市场信息能力,有直接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培育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新农人”队伍,有利于破解我国将来“谁来种地、怎样种地”这两大现实难题。对此,我们应鼓励各类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居民等到农村创业,构建新型经营主体群。同时,建立“新农人”培训学校,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培育一批跨产业、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促进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打造高素质现代生产经营者队伍。

此外,还应积极引进和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着力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品牌培育、产业链构建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市场化的理念、工业化的模式、项目化的运作,打造更多的农业龙头企业品牌,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强化对农民生产合作社的政策、资金支持,引导合作社按照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产品安全化、管理规范化发展,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和组织带动能力。发展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引导农民土地依法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有序流转,实行登记备案制、动态管理,规范发展,支持家庭农场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发挥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优势,供销社充分利用农资经营、技术服务、小额贷款等优势,做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平台。

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

农村发展新动能的生成,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必然结果,同时更是主观培育的能动结果。因此,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加大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单元,充分挖掘农村的田园风光、乡土风情、特色产业及优质的农产品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着力打造一批生态村庄、健康养生基地和农业主题公园。推进农业与教育、观光、体验、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使农业从过去单一的食品保障功能逐步拓展为传承文化、休闲观光旅游等多功能产业,满足消费结构的多元化需求,提升农业的价值。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形成线上线下融合,打破农产品发展的区域和时间限制,推动农特产品供需双方的直接对接,解决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借助电商平台,让更多养在“闺中”的优质农产品品牌走向市场、走出国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农产品精深加工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块短板,应鼓励各地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创建一批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促进集群集约发展;引进培育一批产业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鼓励园区企业重视农产品加工技术融合应用,推动农产品加工向精深发展,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科学构建多方利益联结机制

当前,我国农村三产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企业与农民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但缺乏稳定的关系,没有真正建立协作的供应链。推进农村三产融合,一定要把维护好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想方设法让农民参与进来,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能够共享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增值效益,扩宽农民增收空间。在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和土地托管等土地开发合作方面须在“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进行,通过协商、自愿和有偿的方式,同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在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作等利益联结模式上,引导龙头企业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的激励机制。引导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支持农民合作社入股或者兴办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深度融合,支持供销社创办领办合作社,引领农民参与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政府的监督服务职能,在推进形成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与农户形成的联合模式中,地方政府要切实举措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中共海南省委党校 林芳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