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作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
从不断扩大集中供热面积到投用新能源公交车,从打通“断头路”、改造提升背街小巷到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从提高城乡居民生活保障水平到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从新建、改扩建小游园到建设“留守儿童之家”……近年,我市每年确定一批重点民生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每年的重点民生实事既抓“普惠”,又抓“特需”,有效实现了“精准为民”,跑出了提升群众获得感的“加速度”。
接续发力:一年接着一年干
连日来,在高新区的一些路段,热力工人争分夺秒施工,这是从宜阳“引热入洛”工程的施工现场。供热管线投用后,将为高新区增加供热面积约1300万平方米,许多高新区居民将因此过上“暖冬”。
这只是我市重点民生实事扎实推进的一个缩影。
中心城区2016年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50万平方米、2017年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000万平方米、2018年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连续三年成为我市重点民生实事的重头戏。目标明确后,一项项科学有效、满足群众需求的举措让越来越多的家庭冬天不再寒冷。
科学规划引领方向。
《洛阳市城市区域集中供热专项规划(2015—2025)》科学勾画出我市集中供热蓝图:到2020年中心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1.08亿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80%;到2025年中心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1.63亿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85%。
创新方式送暖入户。
洛阳农林科学院赵村生活区位置偏僻,市政供热管网未敷设到、热力站建设成本高。洛阳北控水务集团新区热力分公司负责人与生活区居民几经协商、现场查看,创新供热方案:向南经过农田敷设供热管网,与直线距离600多米的新建小区共用一个热力站,增强新建小区热力站供热能力给该生活区“分热”。2017年12月30日,赵村生活区居民终于用上了暖气。
新旧并进快马加鞭。
目前,我市新建居民小区的供热设施建设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实施,供热设施配套率已达100%。针对缺乏集中供热设施或设施年久失修需要安装或改造的老旧小区,我市持续加大改造力度: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家属区供热设施改造如火如荼,不仅为企业减负,也让居民用热更有保障。
其实,不仅仅是集中供热,我市许多重点民生实事都是多年围绕一个方向持续“用劲儿”,一年接着一年干。这其中,有小游园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还有改造提升背街小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开展环境污染防治……
双管齐下:“普惠”“特需”统筹兼顾
2016年谋划实施25项67件重点民生实事,2017年谋划实施60项87件重点民生实事,2018年又列出11个方面59项96件重点民生实事并紧锣密鼓推进……近年,市委、市政府坚持“普惠”“特需”兼顾,办好重点民生实事。
抓“普惠”,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低保水平“节节高”。从2016年1月1日起,我市城乡低保月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由255元、125元提高到280元、140元。从今年1月1日起,我市城市居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00元。在农村低保标准方面,城市区由每人每年366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3880元,县(市)由每人每年326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3480元。
“市民之家”成暖心贴心之家。今年3月31日,洛阳“市民之家”正式启用,截至7月底共进驻单位96家,可办理各类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1087项,同时还设有洛阳市廉洁文化宣传教育馆、洛阳党建馆、洛阳家风家训馆、书香洛阳阅览区,成为广大市民办事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洛阳“市民之家”地下停车场免费对外开放,复印材料1张只收1角钱,办事窗口每周六照常为市民提供服务……
此外,新建的小游园、实施的一系列文化体育惠民工程等共同助力我市织密民生保障的大网。
抓“特需”,瞄准特定群体将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截至7月30日,我市今年已建成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116个,吸引439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入住,同时为526户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为190所中小学校配备课桌椅、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图书、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等;建成40个“留守儿童之家”……
“普惠”“特需”双管齐下,不断提升着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机制保障:压实责任兑现承诺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重点民生实事,一方面要贴近群众,将群众所需、所想、所急、所虑的事情找出来、列进去,真正回应群众关切;另一方面要细化量化,提升民生实事办理的针对性。
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市政府通过《洛阳日报》公开征集次年重点民生实事建议,并明确要求“建议应突出民意导向,聚焦群众最急需的事,尽量反映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用意显而易见:致力保基本,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着力提品质,不断提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注重可持续,集中力量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我市将重点民生实事工作方案通过报纸、网络与群众见面,相关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协办单位向全市人民立下军令状。
民生实事,有诺必践。
为保障民生实事落到实处,在重点民生实事工作方案中专门列出每件实事牡丹文化节、五一、半年、十一、年底等5个时间节点阶段性目标任务,督促相关单位紧盯节点,发扬“钉钉子”精神开展集中攻坚。
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持续跟踪问效,对民生实事进展缓慢者进行约谈,督促其迅速行动起来,根据目标倒排工期,确保按时完成任务。2017年10月,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就7项2017年洛阳市重点民生实事进展缓慢问题,约谈了市住建委、市交通运输局等8家相关责任单位。
层层压实责任,换来实事惠民。截至7月30日,在2018年全市重点民生实事中已有16件完成或基本完成全年目标任务,71件已完成或基本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0%以上,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民生的接力棒不断传递,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祥和的民生画卷将越绘越美!(洛阳日报记者 苏楠 图片由记者 鲁博 刘冰 常世峰 摄)
连线基层
“真没想过还能有这样的好事儿”
“住在这儿,有空调,有电视,老伴儿吃住不用花钱,我照顾他还能领工资。”近日,在新安县青要山镇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护工刘霞子这样说。
在有脱贫任务的乡镇建设110个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是我市今年重点民生实事之一。青要山镇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是今年建成的托养中心中的一个。该中心已实现无障碍设施全覆盖,每天都有坐诊的医务工作者,可为残疾人提供基本的医疗康复服务;房间内配置有监控系统、呼叫系统,可最大限度地为残疾人提供安全保障。
今年年初,身患残疾的李崇平入住托养中心,不仅不用花钱,妻子刘霞子照顾他和同住一个房间的其他残疾人,每月还能领取1720元工资。
“真没想过还能有这样的好事儿。”刘霞子笑着说。 (苏楠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