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绿色产业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是推进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松原未来发展的综合性战略定位。未来五年,我们要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两个城市’……”2015年12月,松原市委五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松原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关于全面落实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绿色产业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的实施意见》,拉开了“两个城市”建设的宏大序幕。
“建设‘两个城市’不是口号,它是目标,也是我们推进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一项具体举措。通过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构建绿色经济为主流、绿色产业为主体、绿色企业为主力的发展新格局。通过大力加强城乡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功能完备、碧水蓝天、绿色低碳、人文厚重、法治和谐的美好家园。”在一次接受媒体记者采访中,松原市委书记李相国阐述了“两个城市”建设的具体含义。
城市定位明晰了,接下来就是怎样把蓝图变成现实,让百姓看得见城市发展变化,感受到变化带来的幸福。
两年多来,围绕“两个城市”建设目标,松原市委市政府手执生态之笔,在产业发展定位、转型,在城市基础建设、功能提升上狠下功夫,让城市因绿色而富强,因绿色而美丽。
建设绿色农业城
“两个城市”建设目标确定后,松原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以绿色农业为主导、生产生态生活融合发展、全国知名的绿色农业城的发展策略,以绿色农业发展,带动工业和第三产业实现绿色发展。
如何建设好绿色农业,是拿着有限的资金“撒芝麻盐式”地投入,还是量体裁衣,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逐步扩大绿色农业的种植面积?
松原选择抓好建好绿色农业基地建设,即:在巩固玉米优势产区、保障粮食安全基础上,突出前郭水稻、扶余四粒红花生、乾安黄小米、长岭马铃薯、宁江有机蔬菜、查干湖有机鱼等地产优势品种,培育特色优势种养带和特色乡村,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绿色大米、专用玉米、特色杂粮杂豆、有机棚菜、安全畜产品等产业基地。通过绿色基地的带动辐射作用,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年初,我们打算投资500万元购买农机具,但是在拿到农机和市里绿色基地的双重补贴后,实际支出还不到200万元。这让我们更加放心大胆地扩大产业规模,把绿色农业做大做强。”长岭吉松岭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兴库高兴地对记者说。
2016年,像吉松岭这样拿到松原“绿色补贴”的企业或合作社共有16个。这一年,松原市共确定涵盖水稻、花生、马铃薯、谷子、高粮、蔬菜、肉牛、肉羊等8大类的16个绿色农业生产基地,通过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扶持,引导、推动基地实现绿色发展。2017年,又增加41个绿色基地,绿色基地数量达到57个,示范区面积达42万亩,辐射带动三品认证面积200万亩。
“推进绿色基地建设,资金有了明确的去向,不仅有利于推动土地集约化种植,还有利于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产业链条延伸、绿色品牌打造等工作的推动。”松原市农委负责同志认为,绿色农业基地建设,可谓是抓住了绿色农业发展的“牛鼻子”。
在推进基地建设中,松原积极鼓励生产和使用生态有机肥、农家肥,引进品种改良、精准施肥、生物防治等新技术,种植、生产真正的绿色产品,打造绿色农业的松原品牌。如今,“松原大米”“松原小米”“扶余四粒红花生”等品牌已如查干湖一样知名。
“现在种地讲究绿色,加入合作社后按要求种出来的米能卖上好价钱,去年,我们一斤米多卖1块钱,一年收入顶两年。”“这算啥,听说有卖到40块钱一斤的呢,照这么种,咱这也不愁卖不到那价。”在前郭县国营红光农场,农民高兴地说着收入和打算。绿色有机的种植方式,不但被他们认可,也被他们亲身实践,给他们带来了丰厚收益。
利用农民入社的积极性,松原加速了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培育和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到2017年末,全市农业部门录入备案的合作社有6476个,入社社员达到10.6万人,合作社年经营收入达到6.5亿元。这些合作社或农场的绿色种植方式,也影响和改变了其他农民的种植方式,为绿色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好产品要卖上好价钱,光靠绿色种植还不行。“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拉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农业的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这是松原市委、市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更深刻认识。有了这样的认识,才有了松原市委、市政府领导对玉米深加工等项目的心心念念和超常付出。逢相关会议必讲嘉吉等农产品项目的招商,这是松原市一些干部对领导私底下的总结。
随着百亿斤粮食转化工程的深入实施,嘉吉生化、吉隆玉米等玉米深加工企业纷纷扩能上产,盼盼食品产业园、鲁花花生油等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松原农产品加工业的量级和规模有了较大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2016年,松原市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就已经超过油气开采业,成为第一主导产业。
农业的满眼绿色,换来的是产业发展的春天。牵住了绿色农业的“牛鼻子”,在三产融合的推进中,在一系列绿色措施的推动下,松原绿色产业的发展收到了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以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为代表的绿色工业、以查干湖渔业生产为代表的绿色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快速,为实现全市绿色产业蓬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打造生态宜居地
建城为民,为民建城。生态宜居,是人们对一座城市的最基本要求。
“两个城市”建设目标提出后,松原市坚持以绿水青山为底色,全力建设功能完备、碧水蓝天、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幸福城市,尽最大努力满足人们对美好家园的期待。
“退休了,有时间把自己年轻时的爱好捡起来了。现在的松原,美景可太多了,我这一天一个公园都拍不完。这湿地公园,一进来就能闻到草香、水气,真舒服。”在苏力德湿地公园,记者偶遇摄影爱好者张明宇。他的一番话,道出了松原近几年城市的发展变化。
更加亲水,更加注重绿色,是人们对松原近几年城市建设变化的最大感悟。
“还是得继续深入实施沿江开发战略,把‘一江两岸’做美;一个城市绿化也是城建头等大事,‘里子’做好了,‘面子’也要美起来……”市长王子联到松原后,经常利用早晨上班时间检查城市建设情况。
在松原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美”“绿”“水”,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这也从一个侧面彰显出该市为百姓建设生态宜居家园的决心和举措。
纳仁汗公园、成吉思汗公园、苏力德湿地公园、镜湖公园,沿江大道、沿江百里绿廊……经过多年建设,一个以公园绿地为点、绿道绿廊为线、周边山水湖泊等为面的“点线面”相融的城市绿色生态网络在松原织成。
如今,漫步松原市内,公园举步可达,美景比比皆是。春夏秋冬,人们足不出城便可草地踏青、公园赏花、街边观木、踏雪寻梅,快乐地休闲和娱乐。
2017年,松原市共完成城市新增绿地20万平方米,完成公路绿化178.2公里、河流绿化11.6公里,绿化美化村屯207个。同步实施的“增花添彩”工程,让城市在绿起来的同时也美了起来。
为全面构建一水带两岸的城市发展格局,该市紧紧抓住吉林省西部生态治理和河湖连通工程,加紧推进圣湖补水等工程建设,积极构建城区105公里环城生态水系,将城市亲水特色和生态品质更好地突显出来。一江春水绕城,让塞北新城有了江南水乡的灵韵。
日前,一场“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战役也拉开序幕,松原的农村正迎来绿和美的蝶变。
新时代,新目标,松原正在全力建设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的道路上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