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怀鸿吴华刚曾广明
本报记者谢开飞
中国航天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中心福建中心成立、福建省首个国防专利代理窗口启动、福建军民融合知识产权研究院(筹)成立……这是日前福建省知识产权局联合中国航天院系统有关单位,在“知创福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举办的最新系列活动。“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设”,正是一年前福建省科技厅在全省推广的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福厦泉国家自创区)首批18项改革创新举措之一。
作为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和创新改革“试验田”,福厦泉国家自创区的首批改革政策和创新举措推广成效如何?在打造科技创新“智慧谷”方面,又为自创区的创新平台搭建和产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联动发展“领头羊”示范突显
年均新增科技小微企业110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0多家……福厦泉国家自创区厦门片区近两年来,以打造“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为目标,搭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创业孵化成长体系,打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企业研发经费补助政策+科技金融产品”的组合拳,推动科技小微企业加速成长壮大,进入历史发展最快时期。
今年5月,这项推动“双创发展”的工作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激励。这是福厦泉国家自创区创新机制、发挥创新“领头羊”示范作用的一个缩影。
“首批18项创新改革举措在全省复制推广,并被审计署广州办作为正面典型案例予以宣传,创新改革先行效应彰显。”据福建省科技厅副厅长周世举介绍,福州、厦门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于2017年6月通过科技部、发改委组织的第三方评估,泉州市列入新一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同时,建立自创区和自贸区联动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协同发展;福州片区出台支持房地产项目配建人才公寓、支持各类园区自建人才公寓等创新举措,突破以往由政府包揽统建人才公寓模式;厦门片区创新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办法,荣获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复评第一;泉州片区创新科技金融结合方式,泉州银行“无间贷”获中国银监会推广。
前瞻布局千亿级产业航母启航
在福建(泉州)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泉州芯谷”),总投资333亿元的三安高端半导体系列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龙头昂,集群兴。据南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综合协调办主任蔡映辉介绍,该园区抢抓机遇,围绕打造国内乃至国际知名的化合物半导体器件生产基地的定位,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市场影响力强、创新能力强、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努力培植千亿级、航母级半导体产业集群,打造泉州制造的“金色名片”。
“以构建特色园区为抓手,把自创区打造成为引领全省创新发展高地。”福建省科技厅高新处处长叶碧海说,自创区围绕培育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光电显示、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推动三片区重点产业集聚园区发展,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地,释放辐射带动效应。
如福州片区大数据产业园加快建设,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一期全面投入使用;厦门片区2017年集成电路企业产值达143.8亿元,居全国第5位;泉州片区微波通信产业基地成为国内最大的民用微波通信射频组件生产基地。
在自创区建设的带动下,福建新增泉州半导体、南平和武平3个省级高新区,全省约84%的高新技术企业、69%的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和75%的新型研发机构在福厦泉成长,86%的授权发明专利在福厦泉产生。
创新模式落地一批重大平台
建设亚洲首座无噪音实验室、防震动实验室、超干燥实验室等一流研发设施,打造石墨烯领域的“产业发动机”和“科技加速器”……由厦门大学田中群院士领衔的能源与石墨烯创新平台建设进展顺利,前景令人振奋。
2014年5月,厦门大学引进石墨烯发现者、诺奖得主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院士,成立了厦门大学石墨烯工程与产业研究院,目前,该平台已形成复合纤维、润滑油、防腐阻燃等领域43项可产业化成果,注册成立5家科技企业。
在自创区“边建设、边招人、边科研、边转化”模式推动下,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相继落地建设:福州片区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三期)建设加快推进,国家专利审查协作福建分中心已具备入驻使用条件;厦门片区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投入使用;泉州片区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所已建成投入使用……
福建省科技厅厅长陈秋立表示,将围绕中央改革战略部署进行探索实践,发挥自创区和自贸区双自联动、政策叠加优势,持续放大重点平台产业集聚能力,提升其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辐射带动作用,总结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改革经验成果,更好发挥自创区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把自创区打造成为推进建设新福建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