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当前,中国正在为加快推进智能化作不懈努力。重庆正处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关键时期,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将把智能化作为重要抓手,着力推进生产过程及产品、服务业发展、政府管理、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智能化,提升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9月15日至16日,重庆市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会议第十三届年会在渝举行,30余位来自世界500强或国际知名企业的高管汇聚山城,他们中有不少是智能化领域的专家,其管理的企业走在智能化前沿。9月15日,六位顾问团成员在悦来国际会议中心接受了媒体专访,为重庆智能化之路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奥特斯集团监事会主席安德罗施:
重庆传统工业向高端和智能化转型非常重要
奥特斯集团是全球技术领先的印刷电路板制造商,在重庆设有工厂。作为重庆制造业的一份子,奥特斯十分关注重庆智能化的推进情况。9月15日,来渝参加市长顾问团年会的奥特斯集团监事会主席安德罗施表示,重庆传统工业向高端和智能化转型非常重要。
重庆是中国的主要工业基地之一,其强项在传统制造业方面,包括汽车、钢铁等。安德罗施说,近年来,电子等高端科技产业增长迅速,但传统工业仍是重庆经济产出的主要组成部分,重庆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实施长期策略,将传统制造业向高附加值和智能制造转型。简单来说,就是实现在数据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度自动化制造。
安德罗施表示,智能制造的发展和应用通常被称为“工业4.0”或“第四次工业革命”,即企业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数据技术和信息系统来升级和优化制造过程。当然,这不仅仅指简单的生产过程转向智能化。智能制造面临着来自人才、研发资源、核心技术和配套产业等各方面的挑战。
他建议重庆制造业企业加快步伐,制定发展战略并进行相应的资源配置,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和产品可靠性。此外,他还建议企业对效率及智能制造的潜力进行全面评估,并逐步优化生产工艺以达到智能化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最佳平衡。
安德罗施说,智能制造的优势包括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效率、灵活性和竞争力等,因此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快速。未能成功实施智能化转型的公司将落后于采用智能技术的国内外竞争者。因此,为了使重庆工业在国内外保持竞争力,向智能制造转型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此外,重庆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也契合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国家策略。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推动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的发展。
(本报首席记者 陈钧 实习生 唐璨)
野村控股董事长古贺信行:
智能化将为重庆带来新“动能”
本届市长顾问团年会讨论的主题为“重庆智能化之路:方略与举措”。野村控股作为顾问公司之一,对重庆发展智能化有何建议?9月15日,野村控股董事长古贺信行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智能化将为重庆带来更多新“动能”。
“我思考的,更多是宏观的、整体的‘智能化’。”古贺信行谈到,在他看来,智能化应该是缩短差距,把一些弱项变成强项的工具。
他举例说,以前,很多城市都是“粗放式”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尤其是一些工业城市,其环境问题往往比较突出。重庆是中国的工业重镇,在制造业有很好的基础,却也会遗留一些环境问题。
近几年,重庆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空气质量越来越好,绿化覆盖面积越来越大。智能化的出现,则让重庆在产业与环境方面能实现更大的“平衡”,使两者可兼顾。同时,借助智能化,重庆可以把更多环保企业整合起来,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把曾经的弱势变为优势。
此外,古贺信行就重庆金融业谈了自己的看法。他称,重庆的金融业发展迅速,除了保持“引进来”的趋势,也在不断尝试“走出去”。野村控股与重庆合作已久,曾帮助重庆农商行到香港上市。未来,无论是“进”与“出”,野村控股都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为重庆提供帮助。
同时,作为市长顾问团“最老”的成员之一,古贺信行可谓见证了重庆城市的发展。他表示,以前,重庆跟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相比,会显得很“偏僻”,竞争力不足。如今,重庆正积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并打通了与欧洲的国际大通道,逐渐成为内陆地区,甚至全国的开放前沿,未来大有可为。
(本报记者 杨骏 实习生 唐璨)
爱立信高级副总裁柯瑞东:
助力重庆完善5G网络
在全球移动通信市场,爱立信是一面旗帜,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却并不如预期。9月15日,来渝参加市长经济顾问团年会的爱立信高级副总裁柯瑞东表示,5G时代爱立信专注于中国市场,公司将瞄准重庆大力发展智能产业契机,加大研发投入,助力重庆完善5G网络。
“与4G相比,5G网络的性能将大幅提升,5G的数据速率将是4G的10到100倍。更重要的是,5G具备近乎实时的超低延迟,该特性可以让4G无法实现的许多应用成为可能。”柯瑞东对5G的前景信心满满,他表示5G的应用不局限于通讯,工业物联网、智慧城市、智能驾驶等技术都可以受益。
今年6月,爱立信与总部位于重庆的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签署了“物联网设备连接管理平台(DCP)”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双方将通过爱立信DCP平台构建统一的物联网业务流程,为重庆物联网企业客户提供全球统一的网络接入、门户体验和服务水平。
柯瑞东相信这次合作会给重庆带来重要机遇,重庆是一座制造业城市,5G时代的物联网技术正好将工厂的生产、装配、检验等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实现工业生产的智能化。
此外,爱立信也在进军汽车领域。“5G网络具有低时延、大带宽和高可靠的通信能力,可以为安全、实时的远程驾驶应用保驾护航。”柯瑞东介绍,爱立信已与沃尔沃、吉利汽车、长春一汽等行业客户开展合作,开发并测试基于5G网络的远程遥控驾驶和自动驾驶技术。“汽车是重庆的支柱产业之一,5G时代大有可为,我们也在寻找与重庆车企合作的机会。”
“建议市政府在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时,把5G网络建设也纳入其中,改善信息基础设施,奠定发展人工智能的数字基础。”柯瑞东认为,目前5G应用落地还需要一段时间,对城市与企业而言,越早投入5G的浪潮,未来发展越有利,这需要业内人士与政策制定者共同努力。
(本报记者 崔曜)
霍尼韦尔全球高增长区总裁沈达理:
人才是智能化的关键
9月15日,霍尼韦尔全球高增长区总裁沈达理在悦来国际会议中心接受了媒体专访。他表示,智能化已成为全球趋势,人才则是各城市实现智能化转型的关键。
“我认为,想要在智能化领域有所建树,一要做好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做好人才储备,尤其是第二点,可以说是智能化的核心。”沈达理称,重庆发展智能化产业已有一定基础,但在人才储备上还略显不足。所以,重庆想要进一步发展智能化产业,必须重视这一问题。
“一座城市想要招揽人才,要思考两方面问题。一是人才为什么会来?二是如何让人才留下来。”沈达理举例说,改革开放之初,深圳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就因其发展迅速、潜力巨大等因素吸引了大量人才入驻,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除了引进人才,重庆还需要注重自己培养人才。”沈达理建议,重庆的高校可以开设更多与智能化有关的专业、课程。高等软件方面的人才正成为各城市“抢夺”的重点资源,重庆也应该重视这点。
除了建议,沈达理还向重庆抛出了“橄榄枝”。他表示,霍尼韦尔的高科技解决方案涵盖航空、汽车、楼宇、住宅、工业控制技术和物联网等领域,重庆则是他们在中国的重要市场。霍尼韦尔方面愿意积极参与到重庆发展智能化的步伐中,推动“重庆制造”向“重庆智造”转变。
据了解,2007年,霍尼韦尔在重庆成立了首个全球性工程服务中心,是其全球四大工程服务中心之一。霍尼韦尔在重庆有160名员工,主要聚焦于软件、分布式控制、自动化等领域。目前,该企业已为重庆机场、长寿化工业园区、重庆燃气集团、重庆轨道、重庆大剧院等提供了智能技术和解决方案。
(本报记者 杨骏 实习生 唐璨)
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尹正:
在重庆落地中国首个区域创新中心
来渝参加市长经济顾问团年会,并将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首个区域创新中心落户于重庆,施耐德电气高层是出于怎样的战略考虑?9月15日,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尹正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依托在重庆设立的区域创新中心,帮助更多重庆中小企业推动信息化管理,建立“透明工厂”。
“智能制造绝不是智能化硬件的堆砌,也不是技术竞争力的简单升级,而是在包括智能生产管理、智慧能源管理、智能信息管理、智能平台搭建等在内的智能制造全体系建设层面的系统升级。”尹正认为,通过开放的网络、控制器和软件打造集成开发平台,整合信息流与数据流,从“企业级、运营级、控制级、设备级”四个维度构建一个完整而开放的操作平台,实现对所有生产线及所有对象的集成,这样的工厂可称为“透明工厂”。
尹正说,现在很多中小企业习惯于在看得见的硬件与技术上进行投资,却很少能沉下心来研究企业内部运营效率提升问题。单单寄希望于生产线的升级改造,还是无法解决企业内部数据和信息无缝对接和运行问题,内部体系“各自为政”,就无法发挥系统集成力量。因此,打通内部流程、数据、信息之间的开放流通,有效整合内部价值链协同,或许才是中国企业智能制造建设的首要前提。
在施耐德,除了“企业级、运营级、控制级、设备级”四个维度的开发平台,它还将“企业负责人、工厂运营经理、车间班组长、一线工人”纳入到“透明工厂”管理系统,实现了智能制造所需的全方位资源整合。这种上下一体、决策一体、执行一体、考核一体的系统化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人员效率和管理效能,大大提升了企业绩效。
尹正表示,如果硬件和软件分离,意味着再先进的硬件,都无法达到效率最优;员工与设备分离,意味着再领先的设备,都无法达到运营最优;决策与执行分离,意味着再伟大的决策,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建立战略执行一体、硬件软件一体、设备人员一体、需求方案一体的企业运营体系,当是企业智能制造升级的要诀。
(本报首席记者 陈钧 实习生 唐璨)
川崎重工董事桥本康彦:
把最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引入重庆
“川崎重工将把最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引入重庆,推动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发展。”9月15日,来渝参加市长顾问团年会的川崎重工董事桥本康彦,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款融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特性的“与人共存型”机器人,将是川崎重工重庆基地接下来的生产重点。
川崎重工是日本著名工业企业,主要生产航空航天、船舶工业等装备设备,特别是在机器人制造领域已有50年生产历史,是全球最早生产机器人的厂商之一。在日本国内如丰田等大型车企的涂装、焊接车间,其自动化生产线都是由川崎重工生产的机器人提供服务。
桥本康彦称,2015年川崎重工在重庆设立了川崎(重庆)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着手开展机器人制造、销售、售后服务及汽车生产线线体业务,现已形成1000台机器人年产能,其生产的机器人主要服务于长安汽车公司等制造业企业生产车间。
他介绍,从去年以来,川崎重工重庆公司以当前重庆发展迅速的电脑、通讯、电子等智能产业为服务对象,生产推出了具有先进技术的双腕机器人,为一批重庆本地电子企业流水生产线提供自动化服务。为进一步融入重庆本地市场,川崎重工正在计划逐渐实现机器人制造的本地化零部件采购。
“此前的生产自动化概念,是指用机器替代人工作业,而以后的自动化将更重视生产效率。”桥本康彦表示,当前企业流水线机器人作业都在围栏里面操作,缺乏人机交互。目前川崎重工研发的一款名为“继承者”的“与人共存型”机器人,将结合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更好地实现人机互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届时,川崎重工将把这套机器人生产技术引入重庆,为后者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提供助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本报记者 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