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王平福的“茶叶经”

2018-09-13 10:50:56  来源:陕西日报
8月22日清晨,薄雾笼罩下的城固县董家营镇跑马梁,一垄垄茶树顺着山势绵延不绝。茶园内,一个肤色黝黑的中年男子忙碌着,一边查看茶树长势,一边指导茶农清除杂灌。
这个中年男子是我省高级职业农民、城固县地母香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平福。一上午,他的手机响个不停。“电话都是客商打来的,自这个茶园产出的‘南沙湖’牌红茶今年6月在第十二届中国西安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被评为金奖产品以后,茶叶价格和销量一天比一天好,刚刚就有客户打电话订购了800公斤茶叶,我们正在积极备货。”王平福说。
如何种出好茶、生产出好产品?王平福给记者分享了他的“茶叶经”。
标准化种植种出好茶
8月22日,王平福公司的茶叶加工车间里,采摘下来的新鲜茶叶经过杀青、做形、烘干等工序,变成了成品绿茶。茶叶冲泡后,色泽嫩绿,香气馥郁持久,口感醇厚。
“你知道我的茶叶为什么好吗?因为我种茶主要以有机肥为主,把菜籽饼当肥料。菜籽饼营养成分高,是茶树最好的肥料,每年10月施一次肥,来年春天长出来的茶叶特别好。病虫害防治方面以绿色防控、生物防治手段为主。”王平福说。
王平福告诉记者,他以前走街串巷收茶叶,收回来的茶叶品质良莠不齐,只能以低廉的价格在菜市场小摊位销售。2009年,王平福决定自己种茶卖。当年,他在城固县南沙湖畔承包了200亩老旧茶园,坚持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走绿色标准化种植的路子。
王平福的茶叶经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多次抽检,没有农药残留,十分受欢迎,茶叶远销新疆、内蒙古、东北等地,比城固本地茶叶市场上的平均售价高出20%。
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王平福拿到了茶叶生产和加工有机转换认证证书,认证面积为1000多亩。王平福高兴地说:“看来我坚持走绿色有机种植这条路是对的。”
合作社模式促规模发展
王平福深知,品质上去了,但产量太小则无法在市场立足,必须扩大茶树种植规模。
2014年,王平福建立双福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取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民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邀请茶农入社,合作社为茶农预支购买种苗,赠送有机化肥和农药,并进行技术帮扶指导。茶农掌握了种植技术,还能依托合作社销售茶叶,解决了茶农的后顾之忧,激发了周边农户种茶的积极性。
为了提升制茶水平,王平福不惜抵押了自己在县城的房产,筹集资金180多万元,建成了清洁化茶叶生产线,使茶叶质量安全更有保障。
如今,合作社社员由原来的7名增加到125名,茶叶种植面积由当初的不到50亩发展到现在的2200亩。2017年,合作社的销售收入达到760万元。
差异化发展做精品茶
面对绿茶市场白热化的竞争局面,王平福摸索出了“做精红茶、做强绿茶、错位发展”的产业思路,重点培育“南沙湖”牌红茶。
“我们的红茶制作技法学习借鉴了金骏眉的制作技艺,并结合当地传统手工红茶和现代工艺,生产出的红茶具有条形紧细、色泽乌润、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明亮、香气馥郁高长、滋味鲜爽浓醇的特点。”王平福说,“我们生产的红茶受益于武夷山市茶业局茶叶专家的指导,质量大幅提升,获得市场认可,红茶批发价格由2016年的每公斤320元提升到现在的600多元。”
“职业农民就是要爱农业、懂技术,更要善经营,带领大家一起致富。”王平福说,“现在我们产品的短板是知名度不高,下一步我打算把南沙湖畔更多的茶农组织起来,让他们的制茶小作坊也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抱团经营,做强品牌,提高效益,让更多的群众富起来。”(吴莎莎)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