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贵州锦屏:“民间河长”护碧水

2018-09-10 09:47:53

初秋时节的苗岭,一场秋雨将大山浇得格外苍翠。

“昨夜下雨了,河道可能会堵,我得去看看。”天还没亮,贵州省锦屏县启蒙镇便幌村村民林世根便出门了。

“枯枝败叶塞住了拦水坝。”林世根挽起裤脚,跳进没膝的溪水中将枝叶打捞起来。

今年41岁的林世根是土生土长的便幌村人,自幼喝着婆侗溪的水长大。2016年启蒙镇招募“民间河长”,他第一个报了名,并担任了婆侗溪的民间河长,负责巡查便幌村到者蒙村2公里长的河道。

“外出巡查时,我都会随身带个塑料袋,用来装捡拾的垃圾。”如今,巡河、护河已经融入林世根的生活。作为民间河长,林世根每天以脚丈量婆侗溪,唯愿溪水一直这么清、这么绿。

在妻子眼里,林世根“对婆侗溪比对自家地里的庄稼还上心。”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河道巡查一遍,将垃圾清理干净。

昔日垃圾无人问,如今河流有人管。在锦屏,像林世根一样的“民间河长”共有200多名。

锦屏境内河流密布,贵州第二大河——清水江穿境而过,蜿蜒在青山翠岭间,主干河长57.45公里,境内共接纳大小支流147条。

为让母亲河清澈透亮,锦屏县在落实河长制工作中,积极发挥广大群众的作用,用好用活社会力量,在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河长治水触角,从民间招募了一批“党员河长”“巾帼河长”,形成了“政府河长”与“民间河长”的“双河长”模式。

“治水没有旁观者。从‘河长制’到‘河长治’,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锦屏县委书记、县级总河长毛有智表示,只有营造人人是河长的浓厚氛围,构建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治水模式,才能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锦屏县坚持开门管水,发挥民间河长“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形成了共护、共治、共享的治水工作格局。民间河长在履行河湖治理监督和环境保护宣传职责的同时,及时传递百姓呼声、沟通信息、建言献策,架起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改变了锦屏县治水“政府干,群众看”的局面。

“我的乡村我的家,我的河流我守护。”当前,锦屏县的200多名“民间河长”共同守护着锦屏县的147条河流、411公里的河岸线。他们没有报酬,只有付出和责任,既是河道“警长”“保安”,又是河道“保姆”“医生”。他们承包辖区大小河段,实行“包河治水”,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护网格,实现了对区域内大小河流的“无缝覆盖”。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