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小葡萄”筑就脱贫“大舞台”

2018-09-08 10:00:01  来源:安徽经济网  作者:赵雪剑
原标题:“小葡萄”筑就脱贫“大舞台”

“有了葡萄园,收入超万元。”这是在葡萄园务工的贫困户经常说的开心话。目前,正处在葡萄上市的季节,在泗县经济开发区大刘社区的清水沟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葡萄园内,每天都会有几十位村民在田间地头进行葡萄批发交易,这一千多亩的葡萄园已成为全体村民的脱贫致富“舞台”。

“我有股份,有工资,有分红,这也是我自己的事啊,我等于给自己干,葡萄产量高,卖的贵,收入多,我就能分的多;修枝剪叶、育苗管理我都会。”2016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刘赏礼在葡萄种植基地已经是骨干了,一年四季都“泡在园区”。

老刘自豪地说,“在这里干时间长了,除了农技人员给我们培训,我自己也有经验了”。他给自己算了个毛收入,扶贫政策、每月两千多块钱的工资,每年3000元的入股分红,每亩土地1000元的租金等各项加起来年收入约四万元左右完全够脱贫了。


宿州市委常委、泗县县委书记张志强、泗县人大副主任、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许乃秀等领导到合作社指导生产、销售工作

偶得商机发展特色农业“说干就干”

当初,大刘社区想发展集体经济,但是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什么产业也搞不起来。村民寻求发展的难题摆在了大刘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军面前。

思前想后也没能找到可以发展的路子,光靠原有的一麦一豆是不起任何作用的,怎么也不可能实现经济发展,经过多方咨询、考察,最终的定位还是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一次无意中的走访,想到了村里有几个村民在南京花旗营附近搞葡萄种植,而且还赚到了钱,我们村两委就带着村里种植大户、致富能手到南京考察。”

刘军介绍,刚去正好遇上了当年葡萄的盛产,一看到这种场景心里就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就想着一定要把这种葡萄引到村里种植,说干就干,通过实地考察、咨询和各种谈判、磋商、协调,最终才将这种葡萄种植引到这里。

干部带头干解决村民 “思想包袱”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说干就干,经过动员全村群众,成立专业合作社,在村里很快就流转200亩土地,并进行了翻耕。

“可是,在土地翻耕出来时,有些群众就怕了,开始打退堂鼓了。因为每亩土地还要投资一至两万元钱,由于没有种植过,群众就怕这些钱打水漂了。”刘军说。

这时候摆在社区两委面前的问题就是土地已经流转过了,没有任何退路。无奈之下,只有社区两委干部先进行投资种植,很快200亩的葡萄种植基地就搞起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015年开始见效益了,首批葡萄产量就超出预期的目标,对于产出的葡萄品质、品相、口感来说,比当年泗县市场上的都要好的多,很快在当地就被销售一空。

见到了效益,村民们也拿到了高额的土地流转资金,才相信这条农业致富路是可以走的,到了2016年就有5户村民进行贷款入股;效益一年年的增长,2017年就发展到14户村民进行入股,葡萄种植面积也开始扩大到1200余亩,其中种植面积1160亩,配套设施约68亩。

贫困户加入就可以脱贫“帮扶基地”

贫困户魏义杭今年64岁,老伴是个残疾人,为了帮助他能够顺利脱贫,合作社决定让他加入进来,勤劳朴实的魏义杭在葡萄园里干活可谓是大家公认的“老黄牛”。

因为干的好,为人又踏实,合作社给老魏每个月发的固定工资是2700元,“这样的年龄到哪地方都不好找工作,村里干部就主动提出让我来这里干,来了之后发现这里工资可不低,而且忙的时候还管饭,干的活又不累,比工地上轻快多了,而且去年我就脱贫了。”魏义杭激动的说。

在不断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新路径的同时,大刘社区按照 “一村一品”的要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全方位、多手段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为此,在脱贫攻坚工作上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新进展。

贫困户刘赏礼在葡萄园进行采摘

稳步发展让更多村民实现“致富梦想”

为了更好的发展特色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带领全体村民脱贫致富,清水沟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抢抓时机,扩大规模,目前,产业园现有钢架大棚60亩,避雨棚410亩,露天葡萄810亩,总投资1420万元,年产各种鲜食葡萄约800吨,年收入约300万元。

合作社在特色葡萄种植上结合清水沟这个地方的独特地理优势和土质特点,采用无公害种植技术让葡萄品质上乘。园区内主栽品种有夏黑、巨玫瑰、醉金香、美人指、黑巴拉多、阳光玫瑰等。除此之外,合作社还以生产标准化、产业规模化、科技高新化、园区景观化为目标,融生产示范、休闲观光、采摘、餐饮为一体,打造现代特色葡萄产业示范园。

自精准扶贫以来,大刘社区始终把扶贫工作放在首位,利用清水沟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优势帮助贫困户就业、带动贫困户创业,先后带动7户贫困户22人办理扶贫小额贷款入股,年均分红3000元;流转17户贫困户土地。土地流转后,已有5户(18人)加入葡萄园利用空闲时间再就业,每人年增收8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逐年增加,通过财政产业扶持项目年分红59000元,到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达6.3万元。

“我们合作社除了在规模上进行扩大外,还在管理上、经营上不断摸索学习,各项政策、技术的支持让我们越干越有劲,把这件事干成干好,不仅提高了村两委一班人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更是让我们在脱贫工作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子,这是靠的住的脱贫手段;未来我们的打算不是光脱贫,更大的目标是让全体村民富起来,照这样干我觉得老百姓富起来的日子不是梦。”大刘社区总支书记刘军信心满满地说。

在泗县经济开发区和各级各部门的的支持鼓励和指导下,大刘社区两委抓脱贫攻坚从产业扶贫入手,“养鸡下蛋”,力争让村民跨进致富的门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