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福建德化:绿色生态催旺全域旅游

2018-09-07 10:00:01  来源:福建日报
原标题:德化:绿色生态催旺全域旅游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岱仙湖

航拍水口镇榜上村的林荫道

游客在国宝生态旅游景区的婚纱摄影基地留影

游客在石牛山景区坐竹排游览石牛山风光

国家级云龙谷生态景区漂流

德化县地处闽中屋脊戴云山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坐拥“五区两园”(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岱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石牛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九仙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云龙谷国家3A级旅游景区、石牛山国家地质公园、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是我省唯一同时戴有七顶“国”字帽生态品牌的县份。近年来,德化紧抓创建福建特色旅游名县的机遇,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全力推进生态保护、旅游开发、扶贫攻坚有机结合,将该县的绿水青山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打生态牌、走生态路,以绿色生态催旺全域旅游。

畅游山水间,玩出“野味”来

甘薯叶做成“茶叶”,开水冲泡后清香四溢,饮用过的游客无不交口称赞;潺潺小溪穿行在绿色田园里,游客提着小桶走进溪中,重拾儿时摸鱼捉虾的欢乐……8月25日上午,记者走进德化县国宝乡云龙谷生态景区,现场感受生态旅游的无穷魅力。

“听教练解说这是福建省最长的丛林穿越项目,一共300米,有17个小项目,尤其是空中攀岩和溜索,特别刺激,在朋友圈发了溜索的视频,好多朋友来咨询。”来自厦门的林昌荣兴高采烈向记者介绍他的体验感受:丰富的项目,完善的设施。炎炎夏日,叠水瀑布、纳福公园为游客消暑气,走累了还有春满、夏雨、秋露、冬雪四个园区供大家休憩,太有意思了。

夏日的云龙谷碧空如洗。这片位于九仙山余脉朝阳斜坡的山陵谷地,拥有独特的植被,脚下是花丛和嫩草,夹杂着野果和山花的芬芳,绿意盎然。置身这座山野中,便有了超然脱俗之感,一杯琼浆、二株花草、三五好友,倒多了文人雅趣。

在“丛林穿梭”等野外运动项目地,记者看到众多游客过来“尝鲜”,胆大的游客迫不及待地绑上安全带后,在林间穿梭,体验有惊无险的野趣。

“我们提出创建全国旅游示范区的思路,按照陶瓷文化和生态旅游两个主题打造‘三条线路’,东线以石牛山为主的山水生态,西线以九仙山为主的休憩主题,中线以陶瓷文化为主打造世界瓷都。”德化县旅游局局长曾宪升告诉记者,现在的德化,不仅有“三黑三黄三白”等特色农产品,还有观光采摘、旅游休闲、农事体验、森林人家等乡村旅游项目。

一镇一品差异化发展打造绿野仙踪

在雷峰镇李溪村—潘祠村—蕉溪村这条旅游线上,绿水逶迤,青山环抱,群燕低翔,粉墙黛瓦,水边古色古香的古民居、浓荫绿树和层层梯田掩映其中,三三两两的游客在村中木栈道上悠闲漫步。

68岁的潘祠村村民老罗坐在临溪的树荫下,面对眼前这条流过村庄的清可见底的溪流,向记者介绍道:“这几年,村里的环境好了,景色变美了,来玩的外地人也多了。我每天都来这里,带点自家产的土货来卖,一边也顺带给游客聊聊村里的情况,还不耽搁挣钱,这叫双赢。”

雷峰镇党委书记林亮国告诉记者,潘祠村离德化县城关仅10多公里,与蕉溪村、李溪村形成美丽乡村示范线。镇里充分利用潘祠村区位、生态、人文优势,以景观要素整合,以基础设施联动,立足蕉溪温泉、特色美食与李溪梯田稻浪、千亩竹海等资源,打造雷峰镇“看山花、观竹海、赏稻浪、泡温泉、享美食”等五张乡村旅游名片,打响旅游产业品牌,提升生态休闲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正聊着,不远处溪边突然冒出几位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他们弓着身体,在芦苇的“掩护”下,跟拍一群白鹭。“你们绝对想不到,就在前面的竹林里,我们还拍到了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颈长尾雉。”鸟类摄影爱好者邱德伟兴奋地说,“早上六点左右,有幸让我碰到,真让人激动,这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珍稀物种提供了生存与繁殖空间。”

目前,德化18个乡镇有17个获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161个村获省、市级生态村命名。依托这些镇、村,德化大力开发休闲农庄、林下人家、自驾露营、红色旅游、宗教朝圣等产品。一个乡镇一条精品旅游示范线路,打造了“春看花海、夏玩山水、秋游田园、冬泡温泉”的生态旅游格局。

“生态红利”持续释放惠泽十里八乡

“今日生态菜:小萝卜、八月豆、生态糟菜、少量棱角瓜……”每天15点,回乡创业的德化土不土生态农庄老板邓瑞祺都在他的微信朋友圈发布类似的信息。

“这些上了城里人餐桌的蔬菜瓜果等‘野味’,均产自自家的生态菜地,不喷农药,不撒化肥,全都自然生长,整个过程有录像监控,随时接受游客查看监督。”邓瑞祺说。除了卖生态菜,每逢周末都有大批游客来他的生态农庄,体验采摘乐趣,品尝生态美食。“未来我打算依托潘祠村的知名度发展乡村休闲生态观光旅游项目,相信再过两年,我家的生活状况又会是另一番模样。”邓瑞祺自信地说。

近年来,德化县牢固树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理念,立足良好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着力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在整个旅游发展过程中,第一是让百姓通过参与旅游建设,得到一定的劳务收入;第二是鼓励他们将种养殖结合旅游发展,可以向游客提供优质的农产品;第三是盘活他们的资产,出租给景区发展乡村旅馆、民宿,让老百姓从发展旅游中得到更多实惠。

30多岁的村民王家全在蕉溪村旅游线上做业余导游。与他一起在各条旅游线上务工的有30多人,月收入3000元至4500元不等。王家全说,前几年外出打工,每月收入也就3000多元,辛辛苦苦仍不够家庭开支。家乡搞旅游以来,他家共得到20多万元征地补偿,家里几位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领到失地养老保险。土地流转收益、形成规模的旅游项目,让王家全觉得旅游开发脱贫致富更加有奔头。

“良好生态是可持续发展的不竭资源,也是人人共享的绿色福利。随着生态旅游的深度开发,绿水青山就真正成了‘金山银山’。”曾宪升说。(魏桂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