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从535万到29.7亿!江津教育巨变!

2018-09-06 22:00:16  来源:江津网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1977年,邓小平同志亲自作出决定——恢复高考!这不仅拉开了教育改革大幕,也唱响了全国改革开放的先声。

(图片来源网络)

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是国计;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教育,更是民生。

回首江津教育事业发展的40年,一个拥有150万人口的大区,紧握教育综合改革的舵盘,勇立潮头,踏歌而行,形成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教育强区蓝图初就。

江津区学前教育宣传月暨第二期幼儿教师风采大赛系列活动。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江津,正在用基层的鲜活实践,为“钱学森之问”写下精彩的注脚。

从“计划”到“优化” 教育资源更加均衡

新投用的江津区滨江新城海汇小学。 记者 苏展 摄

教育作为重大民生事项,政府投入的“真金白银”,往往决定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兴衰。

时间回到1978年,受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限制,江津举全县之力,对教育事业总投入仅为535.5万元。当时,面对城市和农村“嗷嗷待哺”的教育事业,政府就像一个无奈的母亲,精打细算着教育资源的分配,但仍然难免顾此失彼。

“改革开放初期,多数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相当简陋,没有办公室、图书室、实验室和运动场地,使用石桌子、石板凳上课。”回忆起当年的情况,今年84岁的大桥小学退休教师周光国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农村中小学几乎校校都有危房,连师生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周光国说。

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改革开放尤其是重庆市直辖以来,江津经济全面恢复并保持快速增长。随着财力逐渐增加,我区对教育的投入也不断增大,仅2017年,区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就高达29.7亿元,较改革开放之初增长了554倍。

打破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最根本的是改变教育资源配置的方式。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区就紧抓“两基”“普九”“创重点高中”“义教均衡区创建”等机遇,促进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从“计划”到“优化”转型。学校建设,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学校,实现了从“校校有危房”到“最安全最美丽的地方是学校”的历史性转变,标准化学校建设使全区学校脱胎换骨,朝着信息化、现代化大踏步前进。

从“探索”到“突围” 教学改革更加深入

重庆工商学校荣获全国技能大赛汽车机电维修赛项金奖。

2014年教师节前夕,首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揭晓。我区4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奖数量雄踞中西部地区区县之首。

“成绩的背后,折射的是我区40年来扎实推进教学改革的艰辛历程。”区教科所所长刘小红接受采访时说。

1978年恢复高考后,考生成绩普遍低下,提高教育质量成为江津各界的强烈呼声。从1983年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江津大力开展教改试验、积极推广试点成果,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勇于革新的教师,取得初步成效。1994年,江津首次承担国家级教育科研项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研究项目“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农村实验点项目,研究论文在国际性会议上做了交流,并荣获四川省一等奖。

进入21世纪,全国掀起了课改新浪潮。我区作为重庆市首批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区,从最远、最难、最薄弱的村小突围,延展到中心小学、初中、高中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继而拓展构建独具江津特色的“三空间活力课堂”,全面推进“卓越课堂”建设,走出了一条根植乡土、立足社会、面向未来的“农村包围城市”的综合改革之路。

教学改革春风劲吹,江津教育借力信息化,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聚奎中学“翻转课堂”、李市中学“人文课堂”、四牌坊小学“融合课堂”……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传统的接受式、填鸭式教育正被逐渐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更加凸显。

从“管理”到“治理” 教育改革更加聚焦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记者 贺奎 摄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江津的教育事业早已是沧海桑田。办学体制的新变化、一线教学的新实践、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无一不呼唤建立更具活力、更有效率、更加开放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从义务教育管理权限由镇乡为主到以区县为主,从率先打破中考“一考决定论”到创新实施中考成绩“1+2+7”的“江津方案”,从撤销镇街教育管理中心到全面推行学区制管理改革,江津不断尝试着教育变革的一次次破冰。

2015年9月,我区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综合试点单位,这是当时我区承担的5个国家级重大改革试点工作之一。

“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其实质是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厘清教育管理权责边界,是教育管理方式的重要变革。”区教委主任朱文良说。

试点2年多来,我区围绕试点任务,先后出台30余个配套文件,搭建起了“1+N”制度框架,系统推进教育改革。目前,已形成制度成果38个,涉及改革专项24个,确立23个试点单位、16项专项课题,吸引了10多个省市教育同行前来考察交流。

路漫漫其修远,40年的春华秋实,江津教育将继续以改革进取的姿态,书写好教育的奋进之笔,为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特约记者 郭开星 通讯员 柳卫)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