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里长、17米宽的柏油大街两旁,村民按统一设计兴建的楼房整齐排列,正在修建的楼房就有10多栋。陈建强说,目前已有60多户迁至新村。
这条新街是渔溪沟的中心,更是渔溪沟真正脱贫振兴的起点。
2013年起,贵州外出打工人员兴起返乡建房潮,渔溪沟也不例外。陈建强发现,农户建房用地手续难办,村民建房随意,缺乏长远统一规划,村庄环境受到影响,各户建房成本高至30万元以上,要完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还要花更多资金。
时逢大力推进生态移民搬迁工程,鼓励山区农民集中建房。村支两委召集大家商量,统一开辟新街让农户集中建房,既节约成本,又美化村庄,得到一致赞成。
可是,没有项目支持,村集体也还是空壳,怎么办?
“机会不是等来的,而是自己创造的。”2014年4月,村支两委决定以村民集中建房的机会争取政府批准农房用地,陈建强等党员干部带头集资修建街道、平整地基,再以各户单独建房平整地基的成本价转让给农户。
一周内,30多户共集资300多万元。很快,街道拉通、140多户建房地基平整完成。
村民齐心,白手起家集资开发新村,集资村民共分到200多万元红利,集体经济结余100多万元,建房户也得到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基,三全齐美。
“新村开发最大的收获是增强了村支两委的号召力、向心力,增强了村民抱团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和信心。”陈建强说,从此,渔溪沟发展规模产业、兴办集体企业开启“不差钱”模式。
村支两委5名干部,每人集资8万元,兴建第一家村办企业水泥标砖厂,很快投产运营,直接带动6户贫困村民就业增收。
为了集中更多村民手中的闲钱,盘活更多资源。2015年7月初,村里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决定成立渔溪沟村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制定入股、分红等方案。
陈建强只身前往该村青壮劳力打工创业聚集的厦门、肇庆、罗定等地,逐一拜访家乡游子,向他们报告近些年渔溪沟的发展变化。
在厦门做消防器材安装的陈旭东、从事石材加工的王刚等50多个渔溪沟人前来迎接他们的好支书陈建强,纷纷表态:“只要是支持家乡发展,要人24小时内赶到,要钱一个月内到账。”
当年7月23日,渔溪沟村集体经济合作联社正式成立。47人入股村合作联社347万元。
村联社作为融资平台集中村民闲散资金,就像村民自己的银行,入股村民每年可获利息分红。村里的能人又可从村联社借资,成立村集体企业或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带动乡亲脱贫致富。
“村民已由以前的怕集体集资到争着入股村联社。”陈建强说,目前,全村八成农户有现金入股村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