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娄瑞雪:补齐农村污染治理短板四点谈

2018-08-29 14:34:39  来源:海南日报

近日,生态环境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会议指出,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既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七大标志性重大战役之一,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

良好生态环境本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但是由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等不到位,导致我国农村环境存在突出问题,因此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省以美丽乡村建设、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工作为抓手,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然而,在一些已建成的美丽乡村中,笔者却发现不同程度地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笔者以为,当前我省加快补齐农村污染治理短板,既是贯彻落实《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各项任务,也是助力海南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是补齐思想认识上的短板。要把农村污染治理放在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大局中考量,真正重视农村污染治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4·13”重要讲话中对海南明确提出了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战略定位,标志着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是中央赋予海南的重要使命,也是我省坚守生态底线的重要路径。农村环境污染严重不仅会影响农村的生活、生产,还会对土壤、水体等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和农民健康,更进一步会影响农产品安全。我省仍属农业省,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必须克服“重城市、轻农村”“重市民、轻农民”的思想观念,不能让城乡环境卫生方面的差距越拉越大。

二是补齐政府治理上的短板。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影响,政府在农村污染治理投入上欠账较多,管理制度也相对薄弱。2015年我省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全面开展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农村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薄弱、资金缺乏、责任主体和监管不明确等问题。笔者在一些农村看到仅有一到两个垃圾回收箱,不仅容纳量有限,而且放置位置固定。因此虽然我省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系统模式,但仍然能看到“垃圾散乱堆积堵村”的现象。此外,由于农村生活垃圾并没有经过分类收集和源头处理,所以随着大量的农村垃圾转运到城市处理,市县的垃圾处理厂不堪重负,一些市县的垃圾填埋场比设计使用的年限缩短了2~4年。当前,我省亟须完善农村污染治理的体制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和监管机制,持续加大投入,推动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补齐社会资本投入上的短板。随着农村农业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环境污染类型越来越复杂。因此,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投入需求较大,目前我省基本是政府财政投入,无法有效保障各类环境污染治理。笔者就曾在多个已建成的美丽乡村的田间地头看到废弃的农膜和各类农药包装废弃物。据有关部门反馈,虽然他们有专门支持回收农业面源污染的资金,但非常有限,无法完成回收工作。当前,我省应积极制定和完善如税收减免、金融优惠、资金补贴、土地优惠等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同时,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积极研究制定“谁生产、谁回收”的农膜农药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导生产企业参与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农膜回收责任。

四是以“白色污染”和“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为突破口,着力破解农村环境污染减量化源头处理的难题。中央12号文件对海南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全面禁止在海南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加快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应用。”对此,海南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利用一体化和源头处理新模式,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2008年,我省曾颁布实施《海南省经济特区限制生产运输销售储存和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规定》,但10年过去了,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并没有得到遏制。农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量越来越大,塑料垃圾污染日趋突出。我们必须以贯彻落实中央12号文件为契机,认真研究制定落实“禁塑令”。在生活垃圾分类方面,我省于6月5日发布的《海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中提出,按照每500人配1名保洁员的标准,实现所有村庄卫生清扫保洁收运体系全覆盖,并在全省范围推行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垃圾分类能够有效提高垃圾回收效率,但当前我省的现状是,不管老百姓是否将垃圾分类好,往往在收运环节,又把所有垃圾混在一起,建议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新的垃圾收运体系,有效破解垃圾分类回收难题。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我省农村污染治理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积极落实省第七次党代会和七届历次全会的部署,确保中央重要部署不折不扣落地。同时,必须客观认识我省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加快补齐农村污染治理短板,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增加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